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時,四野精銳皆是山東部隊組成?7個頭等主力師,山東貢獻5個

2024-06-08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王牌東野(四野的前身)一共有12個主力縱隊,在這12個縱隊裏面,又以首批成立的東野五虎戰鬥力最強,每一個實力都遠超國軍五大主力。

而在這五虎縱隊裏面,又以林總親自承認的7個主力師最強,被稱為頭等主力師,這7個主力師分別是:

「一縱1師、2師;二縱5師;三縱7師;四縱10師;六縱16師、17師……」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這7個師裏面就有5個是來自抗戰時期的山東部隊。

毫不誇張的說,山東部隊撐起了東野精銳的2/3。

那麽,這5支部隊都是什麽來頭,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來探討一下,我軍四野王牌裏面的「山東精銳」……

抗戰結束,山東支援東北

在抗戰結束後,我軍和國軍博弈的勝負手,並不在抗戰就已經被打的千瘡百孔和一窮二白的關內,而是日軍經營和營運了多年的關外東北地區。

當時我軍和軍委的策略是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說白了就是以東北為核心的,關內的部隊需要牽制華東、華北和中原的國軍,讓其不能加入東北戰場,等到東北根據地發展成熟,再入關一路平推。

當然,因為雙方並沒有在關外有根據地(屬於我軍的抗聯人數並不多),因此為了爭奪這個關系到解放戰爭勝負的重要地區,都必須要第一時間派出精銳部隊的前往。

而和東北僅一海之隔(渤海),且陸路到東北較近的山東根據地,也成為我軍挺進山東的主力。

當時,軍委的任務是——從華中和山東抽調10萬兵力進入東北。同時華中地區的新4軍除了第5師之外,全部撤到山東解放區,填補山東解放區的兵力。

具體的部署是

「山東主力及大部份幹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第一步,由山東調三萬兵力到冀東,協助冀熱遼軍區肅清偽軍,開辟熱河工作,完全控制冀東、錦州、熱河。另由山東調三萬兵力,進入東北發展,並加裝備。」

就這樣我山東軍區以及下屬的5個二級軍區,以及所屬的8個師也開始調動部隊,浩浩蕩蕩出關。

具體為:

濱海軍區方面,原東北軍部的萬毅率領在濱海的獨立支隊,從海路乘船出發,到達遼東半島,再往遼吉縱深挺進;山東第2師7500人,在師長羅華生的帶領下,從海路進入遼東半島進入沈陽,同樣是濱海軍區的梁興初第1師則是沿著陸路,從山海關進入沈陽,和2師匯合。該軍區合計出兵18000人。

渤海軍區方面,軍區司令兼山東第7師師長楊國夫(中將),率領6個團(有三個團是渤海第1、3和4軍分區組成),合計12000人,沿著冀東和冀遼的古北口和山海關,進入東北,占領錦州和沈陽地區。

膠東軍區方面,司令許世友留守,副司令吳克華(中將)率山東第6師及5師所部(兩個團),合計8000人,也是沿海路乘坐船在9月下旬到達遼東,該部一直留守遼東作戰,並於10月24日到達營口地區。

魯中軍區方面,則是最後出發(主要是路途遠),軍區司令王建安留守,副司令羅舜初率領的山東第3師3個團,以及新組建的魯中警備第3旅,合計共9000余人。經過濱海軍區,同樣是沿著海路到遼東,並在12月份和第1、2師會師沈陽、以及占領鞍山地區。

同時,山東軍區總部約4500人,在軍區司令羅榮桓的帶領下也緊隨其後出關

綜上,山東軍區一共從4個軍區和直部隊,抽調了第1、2、3、5、6、7師5個師以及其他部隊,合計6萬人,浩浩蕩蕩沿著水陸兩路到達東北,加入到東北戰場。

從山東軍區出兵的部隊占到我軍出關兵力總數的50%以上,比排在第二的新四軍第3師還多3萬余人。

而這些部隊,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湊過去的,而是我軍裏面真正的精銳部隊,在後下來解放戰爭中都立下過赫赫戰功,撐起了東北戰場的一片天。

獨擋大梁,7大主力師獨占5個

山東軍區這些部隊,在出關之後很快編入林總的東北民主聯軍(東野前身),而且都是充當主力在使用,而且前期的仗多數都是山東部隊在打。

比如,山海關第一戰對上國軍的13軍的正是渤海軍區的楊國夫第7師,鄧華指揮的我軍在東北第一次大的殲滅戰,就是山東部隊的梁興初的第1師和華中新四軍3師的彭明治第7旅打的。

在四平保衛戰中,山東軍區的萬毅縱隊、梁興初第1師、羅華生第2師、楊國夫第7師,占據總數的一半以上。

因此,在進入東北初期的山東軍區部隊,一直都是林總最信賴的部隊。

那麽山東到東北的部隊到底有多強呢?

1946年,在撤退到松花江以北修整的時候,林總為了讓部隊從四平保衛戰的陰霾走出來,決定加強對野戰軍的建設,他將我軍在南滿和北滿的部隊分為五大主力縱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野五虎」。

這五虎分別是

萬毅的1縱、劉震的2縱、程世才的3縱、吳克華的4縱以及陳光的6縱。

而在這5個縱隊裏面,除了劉震的2縱是新四軍3師組成之外,其他四個縱隊都有山東部隊的影子在裏面。

特別是組成東野頂尖戰力的7個頭等主力師裏面,就有5個是血統純正的「山東部隊」。

1縱第1師(112師)、2師(113師)

1師是梁興初帶出來的山東1師,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平江起義部隊,是彭總紅三軍團的起家部隊,曾攻克過湖南省會長沙後來三軍團取消後,加入紅一軍團,抗戰後編入的115師343旅,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在進入山東後,加入濱海軍區,是羅榮恒手下王牌部隊。

2師,則是羅華生的山東2師,是紅25軍的基幹部隊,和兄弟部隊1師一樣同樣來自115師,是抗戰時期我軍濱海軍區部隊的雙子星。

1師和2師在東北一直就被林總當預備隊在關鍵時候使用,秀水河子戰鬥,以善於打硬仗和大仗聞名,在三下江南、三打和四打四平都是主力,在遼沈戰役更是被林總親自任命為戰略預備隊,到了平津戰役更是擔當天津城的主攻部隊。

3縱7師。

3縱是出關部隊中人事關系最復雜的,所轄3個師,有冀熱遼軍區、新四軍三師以及山東軍區魯中部隊,但雖然成分雜,但3縱戰鬥力卻是我軍南滿一哥的存在。

四保臨江暴打國軍王牌第六大主力52軍,美械13金剛的第13軍。

而支撐起3縱戰鬥力的,正是王牌的3縱7師,該師是羅舜初從魯中帶出來的3師和警備旅改編過來的,長期在沂蒙山區作戰,韌勁很足,在旋風司令韓先楚的手下,一直都是打頭陣的尖兵,野戰能力冠絕東野。

除了四保臨江之外,奇襲威遠堡以及遼沈戰役率先攻入錦州,在遼西走廊大膽穿插廖耀湘兵團,搗毀其指揮系統。

是真正意義上繼承3縱「旋風」稱號的部隊。

4縱10師。

4縱部隊大部份是由吳克華帶過去的膠東軍區部隊(第5一部和6師)組成,可上面的幾個師是來自115師不同,4縱所屬的膠東縱隊是山東當地人組成的山東縱隊。別看年輕,但戰鬥力不弱,在抗戰期間,膠東成為抗戰模範根據地足以證明膠東人民的韌性。

去到東北之後,吳克華帶領的膠東部隊就占據遼東一度分為吳克華的2縱和胡巫師的3縱,在1946年10月後兩個縱隊編為4縱,其中以第1旅擴編而來的第10師是膠東部隊精華所在。

新開嶺扭轉東北占據的新開嶺殲滅了國軍歷史最悠久也是戰鬥力最強的師級單位25師,一戰定鼎東野7大主力師之一。

6縱17師

6縱在解放戰爭中的同樣也是山東軍區和新四軍3師混編部隊,而且還誕生了2支7大頭等主力師。

和4縱10師一樣,作為6縱17師也是地方部隊組成,出身渤海軍區的他們,很多人都是礦工和煤炭工人組成,是天生的爆破手,以及攻堅老虎,在東野裏面能在攻堅上與6縱17師相比的也就只有2縱5師。在解放戰爭期間,林總曾3點17師,在攻打錦州和天津的戰役中,都是作為預備隊在重要突破點進攻堅。

當年,劉亞樓說30個小時拿下天津,6縱17師功不可沒。

7大頭等尖刀師,山東貢獻了5個,新四軍3師出了2個。

而至於為何山東出關部隊能在的東北成為大腿級別的存在,雨田君認為有兩個。

其一,山東是我軍模範根據地。

其下屬的5大二級軍區都是我軍強大的兵源地,而且擁軍程度最高,我軍在抗戰期間真正抗日,也讓很多當地群眾願意相信我軍,願意參軍。而山東兵無論是在技戰術,還是身體素質上都是精兵的人選,而且山東歷來就是闖關東的大省,當地人很多也是山東出身,因此並不排斥山東部隊。

其二,山東部隊信仰強。

山東部隊有6萬多都是精挑細選的,這些部隊都是經歷過抗戰洗禮的老部隊,有很強的信仰,能承受多次傷亡而不崩潰。

當年曾古連以及李運昌剛入東北招兵一度很猛,各地武裝紛紛來投,但當杜聿明帶著國軍出關作戰的時候,他們又見異思遷,又加入杜聿明的國軍,在四平戰役中更是出現陣地提前撤退的現象,壓根沒法和山東以及華中出身的我軍正規軍精銳相比。

而山東和華中裏面,主力又是山東軍區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