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台灣為何要遷省會 - 地球知識局

2024-02-05歷史

"台灣為何要遷省會? - 地球知識局"

台灣:從省會到天龍城 如果你問台灣人,他們絕對會告訴你,他們的中心是繁華的台北,而這個說法並非電洞來風。

在台灣,台北人被稱為「天龍人」,這是一種出自日本漫畫【海賊王】的說法,指的是20個自稱造物主後裔的人,他們奴役其他人類,甚至為了不與俗人共享空氣整天戴著頭罩生活。

然而,這只是「天龍人」眼中的台北。對於台灣全島的民眾來說,他們的絕對中心實際上是「天龍城」。這個城市不僅是台灣的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也是台灣的精神象征。

這裏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有著多元的民族和宗教信仰,有著豐富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活動。 雖然「天龍人」眼中,台北是他們自認為的天堂,但對於其他台灣人來說,台北只是「天龍城」的一部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他們對自己的城市有著深深的情感,對自己的家鄉有著無比的熱愛。這就是台灣,一個擁有多元文化,擁有豐富生活,擁有無比熱情的島嶼。

台灣地處地緣戰略的前線,全島中心的形成並非自然發展,而是受到權力掌控者的影響。現今,台北的核心地位顯得既不長久也不穩固。

台灣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三國吳朝到明朝,歷經多個朝代,中原王朝與隔海相望的台灣島保持著聯系。然而,由於台灣海峽風高浪急,加上土著生番的頑強抵抗,中央王朝想要控制台灣並非易事。

因此,台灣在古代一直處於原始的部落狀態,如台東的長濱文化、台北的圓山文化等。八仙洞(屬長濱文化)是台灣島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圖:wiki)。

由於土地資源的稀缺,人口規模無法持續擴大,台灣一直未能建立起能夠控制全島的本土政權。此外,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他文明對台灣的認知也十分有限。

再加上海峽的阻隔和福建的山脈,這些因素都加劇了台灣的邊緣化狀態。

在17世紀,荷蘭人首次記錄了台灣西部的一個重要政權——大肚王國。大肚王國的核心區域位於台灣西海岸中部的烏溪流域,也就是今天的台中地區。

在荷蘭人到達之前,大肚王國的影響力已經覆蓋了台灣西部相當大的可耕地區域,南到彰化鹿港,北到桃園南部。如今,大肚部落的後裔——拍瀑拉族依然在這個地區居住。

在台灣西北部地區,有一個農耕地區的中心,那就是台中。台灣最早的地區中心就在中部,這符合本土勢力自發生長的秩序,由地區中心向外輻射。

然而,被稱為王國的大肚王國,其實只是一個超部落聯合體,統治者大肚王治下有十來個部落的27座村社,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

在和荷蘭人作戰失利後,大肚王國選擇了降伏。荷蘭人放過了大肚王,允許其半獨立存在在台灣中部,但同時也開啟了台灣中心南移的行程,顯然是為了符合荷蘭人的利益。

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西南部、斯裏蘭卡、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等地,並行現了台灣,這都得益於季風帶的影響。

台灣作為據點,無疑是最優的選擇,可以進犯東亞大陸。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控制點在今天的印尼,這使得北方的台灣與之溝通需要透過島嶼南部。今天去台灣旅遊,可以在台南市安平區找到一處名為安平古堡的歷史名勝,又名「台灣城」。

或許你會更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熱蘭遮(Zeelandia)。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是一座視野開闊的港口城市。

荷蘭人在南洋殖民時期,以國內澤蘭省為名新建了一座城市,名為巴達維亞(耶加逹)。從有文獻記錄的時代起,台南就一直是台灣島的中心。

荷蘭艦隊用香料、金幣和槍炮開啟台灣的大門,開始了他們的殖民統治。

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和香料群島的布局中選擇了台南作為登陸點,卻沒想到在這裏找到了一片富饒的土地。嘉南平原是台灣島上最大的平原,擁有眾多源自阿裏山脈的溪流,日照充足,農業潛力巨大。

在多山的台灣,嘉南平原無疑是一片廣袤的寶地,充滿了希望和機遇。

shutterstock)

在菲律賓殖民的西班牙選擇繞過荷蘭的鋒芒,從台灣北部登陸,占領了現在的基隆和新北地區。然而,此時的西班牙帝國內外交困,國運衰落,不僅無法與荷蘭競爭,還失去了辛苦建立的城市。

此時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鼎盛時期,掌控著嘉南平原,並控制了台東和北部港口。南部是荷蘭人,北部是西班牙人,大肚王國的日子過得真是不容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在台灣設立四個行政區域,選派地方長老並定期與荷蘭人會面,加強了對台灣地區的統治。然而,這同時也意味著對地方部族的強力鎮壓,若有人反對荷蘭當局,則會被徹底消滅。

這些做法實際上為後來鄭氏家族代表明朝統治台灣打下了基礎,但土地仍然由各個部族掌握。

在這個時期,大量大陸居民進入台灣,主要是閩南人、客家人和潮汕人等東南沿海民系。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墾技術,加上之前荷蘭人開發的海堤技術,使得嘉南平原的生產力得到快速提高,從而鞏固了台南作為全台中心的地位。

可以說,這些來到台灣的大陸民系,也為鄭氏成功經營台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今,漢族人口占台灣的95%以上。

1661年,中國北方已經被清朝控制,南明政權也相繼垮台。鄭成功希望透過占領台灣,重振明朝的輝煌。他率領25000名士兵,向荷蘭人的統治發起攻擊。

很快,荷蘭人統治被瓦解。次年,熱蘭遮城堡被攻破,鄭成功成功收復台灣,並在此建立了明朝的流亡政權。熱蘭遮城堡的復原,展現了歐洲棱堡的典型風格。

(圖源:wiki)

在鄭成功到來之前,台灣經濟主要依靠荷蘭人主導的全球海商貿易,以種植經濟作物如甘蔗、胡椒、芒果、大樹菠蘿和煙草為主,是香料群島商業模式的一部份。

然而,鄭成功到來後,台灣與香料群島的聯系被切斷,經濟作物失去了市場。因此,回歸中國人的傳統糧食農耕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在鄭成功軍隊的帶領下,島上軍民展開了艱苦的農墾活動,他們利用荷蘭人和早期漢人已經熟知的沃土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進行開發,並進一步向北擴張,將台灣中南部發展成為主要的農業基地。

除了糧食生產外,他們還向日本等高緯度國家出口蔗糖。這些良好的農業條件使得以台南為首的南部地區成為了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然而,時代變遷已經悄然來臨,一場軍備競賽最終導致了南部地區失去了中心地位。同時,台灣本土土著逐漸遷移到山地,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高山族」(圖:wiki)▼

台灣雖然被日本虎視眈眈,但因其島小民弱,終究無法與強大的清朝抗衡。在康熙年間,兩岸談判破裂,爆發了戰爭,最終以鄭克塽的投降,台灣回歸大陸政權。

然而,對海洋一無所知的清朝初期並未對台灣引起重視,認為它只是個雞肋,「得到它不會有什麽好處,得不到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隨著大陸移民的不斷增加,對土地的需求也在增加,這導致了雙方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升級。

清朝直到中日軍事競賽開始時,才意識到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台灣與大陸互為依托,將在預見的中日沖突中成為策應的重要海洋基地,特別是在台灣北部,它將作為中國南方最早接觸日本的領土,必須加強開發和管理。

在此背景下,台北府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與現代新建的城市一樣,由於沒有土著居民的幹擾,台北城的空間規劃足夠大,經過歷代清朝治台官員的經營,台北城已經成為擁有府衙、廟宇、鐵路、電燈、電報等現代化設施的城市,甚至是全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

清代台灣鐵路共有8輛蒸汽火車,分別來自德國和英國,名為「騰雲號」和「掣電號」(圖:wiki))。

即使現代化的台北也無法挽救大清在海陸戰中的頹勢。在甲午戰爭中,北韓陸戰慘敗,北洋水師崩潰。李中堂明白局勢已無法挽回,只得在春帆樓與伊藤博文進行了一場引人深思的對話。

伊藤博文笑著對李中堂說:「台灣已經是我們的口中之物,只是還沒有下咽,所以感到肚子餓得厲害。」

盡管對話中充滿了機智與聰明,但在日本外相陸奧宗光看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台灣的命運。事實上,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日本已經提前在澎湖部署了海軍,隨時準備登島戰鬥,台灣無法阻止。

台灣陷入了黑暗時期,而清朝花費數年精心建設的現代化台北,成為了日本自北方南下侵略者理想的棲息地。總督府設立在台北,被日本人稱為「島都」,進一步穩固了它在台灣島上的核心地位。

台灣總督府,成為了遊客前往台北必遊的地標建築之一。(圖:wiki)

日據時期,日本對台北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一方面,他們拆除了清政府留下的古跡,試圖消除大陸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拆除了城墻,對台北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並延長了清政府留下的鐵路,以控制全島的西海岸,加強對土地的控制和奴役統治。

這些行動引起了當地人的強烈不滿,電影【賽德克·巴萊】就講述了台灣土著的抗日故事。

盡管抗戰結束後,台灣回歸祖國,但國府財政空虛,無力再建設新的首都,於是將台北定為全島的中心。自此之後,台北的中心地位始終未變。

本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