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衛立煌受邀回國,8名元帥先後宴請,主席誇贊:你是有功人

2024-01-23歷史

1955年,遠在香港的衛立煌收到周總理的邀請,在闊別7年後,他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時,周總理、朱德等8位元國家領導人在火車站熱烈相迎,並大設宴席,為他接風洗塵。

不久後,毛主席親自接見了衛立煌,並對他說:「我們已經17年未見面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你是有功的。」

那麽,衛立煌作為國民黨的高級軍官為什麽會受到中國領導人如此熱情的款待?毛主席又為何說他有功呢?

戰功顯著卻遭到排擠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當時一心想成為革命黨人的衛立煌被選為了孫中山警衛隊的一員,至此衛立煌便待在了孫中山的身邊。

在多次跟隨孫中山參與革命活動的過程中,衛立煌接受到了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對民主革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並在之後的革命征戰中驍勇善戰,身先士卒,很快就從一名小小的衛隊員晉升為了團長。

在孫中山逝世後,衛立煌的軍隊被收編在了蔣介石的名下,並在蔣介石的帶領下參加了北伐戰爭。由於衛立煌足智多謀,戰術靈活巧妙,很快就擊敗了敵軍孫傳芳帶領的部隊。

這次的勝利不僅讓衛立煌得到了蔣介石的贊賞,更提高了他在國民黨軍隊裏的地位,還被蔣介石提拔為第14師師長。

然而敗軍的孫傳芳不願就此被打敗,不久後便對蔣介石的軍隊實行反撲,擊敗了在徐州親自指揮作戰的蔣介石,隨後直攻南京。

而得知訊息的衛立煌毫不猶豫地率領軍隊在龍潭與孫傳芳的部隊以死相搏,一舉殲滅了對方的主力軍。

當時國民黨內部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麽團結,屢獲戰功的衛立煌很快就遭到了其他一些同僚的排擠。

而且蔣介石雖然認可衛立煌的能力,但卻從來沒有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信。因此對於衛立煌當時的處境並未多加關心!

1932年,蔣介石帶領幾十萬軍隊對鄂豫皖蘇區的紅軍進行「圍剿」,當時國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卻不是紅軍的對手。

在前期的戰鬥中,國軍屢屢受挫,蔣介石見形勢不妙,便下令:只要誰能打入鄂豫皖蘇根據地核心區金家寨,就以誰的名字命名該地。

這時衛立煌勇敢地站了出來,並以自己獨有的作戰方式和超強的作戰能力,成功占領了金家寨,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將該地區命名為「立煌縣」。

不久後,衛立煌晉升為陸軍上將,得名「虎將」,成為了蔣介石五虎將之一。衛立煌雖然是蔣介石的「虎將」,但他的初心還是希望尊崇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所以在抗戰時期,衛立煌對於蔣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剿共政策極為反感。加上國民黨內部的爾虞我詐,使得衛立煌對國民政府與蔣介石大失所望!

1936年,張學良為了逼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抗日本帝國主義,扣留了蔣介石、衛立煌等國民黨重要人員,並行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這件事情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黨領導派遣周恩來前往西安進行調解。在中共中央和周總理的共同努力下。

「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同時也為促進國共之間統一抗日戰線建立了基礎。經過這次事變,衛立煌驚嘆共產黨人的寬容、大度。

而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團結、互助、平等和友愛等精神與思想也讓他受益頗深。但受限於黨派立場,衛立煌不便於中國共產黨走的太近!

與中央領導人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誼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他秉持著對共產黨軍隊「不幹預、不奪權、不搞摩擦」的態度,成為了第十八集團也就是八路軍名義上的「上級」。

然而衛立煌的這波操作卻引起了國民黨其他同僚的不滿,但他並不在意,還多次明確表示:只要是抗日的部隊,他都一視同仁。

在抗日戰爭中,衛立煌臨危不亂,指揮各部隊對日軍的進攻進行分割、包圍,然後節節抵抗,讓日軍在戰鬥中處於進退不得的局面,就連日軍華北司令香月清司都感慨衛立煌是真正的「虎將」。

可即便衛立煌盡心抗擊日寇,全力牽制日軍主力,可防守保定的劉峙卻棄城而逃,並將忻口防禦陣地暴露給日軍,導致日軍對該陣地展開全線攻擊。

面對這種局面,衛立煌只能率部隊增援忻口。1937年10月,衛立煌帶領部隊和八路軍團結一致,並肩禦敵,在激戰了一個多月之後,終於將日軍擋在了忻口一線。

這次戰役給日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當然中國軍隊也是傷亡慘重,以傷亡10余萬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萬余人,成為了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雖然這次戰役以失敗告終,但也削弱了日軍的銳氣。而作為總指揮官的衛立煌,心情也是五味雜陳。因為他看到了國軍與八路軍之間的天壤之別!

在戰場上,八路軍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抗戰精神,令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反觀自己的同僚,面對敵人的攻擊落荒而逃、不堪一擊的樣子,又讓他羞愧不已。

在這次戰役中,衛立煌還多次同周總理、朱德見面,一起商討作戰計劃,每次見面都讓他感受到了共產黨人親切、真誠的態度,更加堅定了他要抗日的決心。

1938年,衛立煌在去西安的路途中,特意取道去了延安,因為當時毛主席就在延安,他想去拜會毛主席,向他討教帶領軍隊的方法。

對於衛立煌的到來,黨中央非常重視。因為衛立煌即是國民黨高官,又是第十八集團的上級,如果能夠得到他的支持,對我軍的處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所以毛主席下令:衛立煌的歡迎儀式,一定要隆重、熱情,在生活上也要讓他能夠充分感覺到黨的真誠。

在民族大義面前,正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這種壯闊而又遠見的胸襟,才逐漸改變了衛立煌愛國的立場。在抗日戰爭中,國共雙方只有聯合起來,一致對外,才能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這次的延安之行除了令衛立煌感到非常滿意之外,對他的觸動也非常大,因為在延安,他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

衛立煌還一直記掛著毛主席向他提出的困難,所以一到西安,他就下令給第十八集團送去槍支彈藥,以及一些生活、醫藥所需品。

這批物資給了八路軍很大的幫助,中國共產黨也一直記著他為抗戰立下的功勞。

而衛立煌不知道的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蔣介石的監視中,他的這些行為更是被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匯報給了蔣介石。因此,蔣介石逐漸開始懷疑衛立煌的立場問題!

被懷疑親共遭軟禁

1941年5月,日軍對中條山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根據中條山的地形,這裏易守難攻,而且蔣介石派出了重兵把守,沒想到卻被日軍僅用20天就占領了,導致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

蔣介石對此氣急敗壞,將失利的責任推給了衛立煌,借此免去他的職務,並命他回成都奉養雙親。雖被革職,但賦閑在家的衛立煌卻沒有閑著,時刻關註著抗日戰況。

1943年,日軍因太平洋戰場失利,損失慘重,一氣之下競對中國發起了一系列戰役。此時,蔣介石決定成立中國遠征軍,奔赴南疆作戰。

當時國民黨內部出現了紛爭,由誰來擔任遠征軍的總指揮便成了蔣介石頭疼的問題。關鍵時候,他想到了衛立煌,於是決定重新啟用他,並恢復了他的官職,指揮遠征軍作戰。

盡管衛立煌有三年沒能征戰沙場,但對於自己的指揮能力卻沒有絲毫的生疏。他率領部隊征戰山西、滇西等地,立下了赫赫戰功,還被譽為「常勝將軍」。

但蔣介石對他的表現卻不甚滿意,因為他懷疑衛立煌已經有了別的心思。於是在抗戰勝利後,衛立煌又被邊緣化了!

這次蔣介石派他去了歐美,想以此切斷他與八路軍的聯系。然而訊息可以切斷,但衛立煌的愛國之心卻無法改變。

1946年,蔣介石再次挑起國共之間的內戰,國民黨軍隊屢遭慘敗,情急之下,蔣介石將在法國的衛立煌召回,命他指揮軍隊攻打八路軍。

這些年衛立煌跟共產黨一直秘密保持著聯系,雙方之間早就建議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此時衛立煌突然被告知要跟自己的好朋友兵刃相向,怎叫他不心亂如麻?

於是他秘密致電中共中央商量此事,得到的答復是讓他「相機行事」。

蔣介石原本想命衛立煌回來挽回東北的敗局,沒想到衛立煌在到達東北後,集中兵力固守要點,不顧戰況,一直本著按兵不動的作戰方針。

蔣介石哪裏知道他心中那個衛立煌早已經消失了,而當下的衛立煌只做有利於人民和祖國的事情。

在解放戰爭中,因為衛立煌多次按兵不動,導致蔣介石的戰略計劃泡湯。加之國民黨內部又有人提出衛立煌是「臥底」的說法,蔣介石一氣之下派人將衛立煌軟禁在南京的家中,以待日後定罪。

1948年底,因衛立煌的名字出現在了解放軍釋出的「43名國民黨頭號戰犯」的名單中,從而洗刷了他是「臥底」的嫌疑。

不久後蔣介石被迫下野,衛立煌則趁機脫身去了香港。原想著只是暫避風頭,沒想到這一待就是7年時間。

闊別7年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衛立煌在香港居住的這幾年裏,蔣介石曾多次派人規勸他回台灣,都被他嚴詞拒絕。因為衛立煌堅信未來有一天,他一定還會回到中國大陸。

衛立煌這樣的決心讓蔣介石對他的立場很不放心,於是派人秘密監視他的行動。對於蔣介石的監視,衛立煌了然於心,但還是阻擋不了他熱情洋溢的愛國之心。

1949年10月1日,當全國人民都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之時,衛立煌冒著生命危險從香港發了一份電報表示自己的祝賀。電報的內容句句都是他對新中國成立發自肺腑地歡欣。

此外,面對台灣問題,衛立煌也有自己的遠見,他讓新華社發表了自己寫的一篇【告台灣袍澤朋友書】。

以呼籲在台灣的朋友要認清形勢,跟著黨走,為人民服務才是大家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毛主席對衛立煌的愛國立場非常認同,於是讓周總理寫了一封信:衛立煌可以回國了。收到信的衛立煌心情激動的熱淚盈眶,原來他那些寬容大度的朋友一直都沒有忘記他。

其實衛立煌很早就想回國了,無奈自己的名字曾經出現在戰犯的名單上,加上解放後以前的國民黨將領都被送去「功德林」改造教育,這使他心有顧慮。

而周總理的這封信終於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這下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闊別7年的祖國了。

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攜家眷從香港抵達廣州,在毛主席的精心安排下,衛立煌一行並沒有立即回到北京,而是在浙、江一帶一路遊覽。衛立煌看到祖國的變化,心中是感慨萬千。

直到4月6日,衛立煌一行人才抵達北京,當時北京火車站擠滿了歡迎衛立煌回國的群眾,甚至連周總理、朱德及其他幾大元帥都親自到場迎接並且設宴款待。

剛下火車的衛立煌看到這種陣仗十分驚喜和意外,共產黨不僅沒有忘記他,還視他如家人一樣對待,這種大度和熱情怎叫他不心悅誠服?

待毛主席忙完手邊的工作,也親自接見了衛立煌。自延安一別,兩人已有17年沒有見面了,想起衛立煌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功勞,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是有功的。」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對他的重視遠遠不止於此,中央人民政府還給予了他極高的榮譽和地位,衛立煌先後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人大代表和政協常務委員等要職,為祖國的建設和統一大業繼續發揮他身上的余熱。

1958年,衛立煌因身體嚴重不適,住進了北京醫院。在住院期間,周總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前去探望。

但這位老朋友的身體已大不如前,最終還是沒能熬過病痛的折磨,於1960年1月17日病逝,享年64歲。

結語

回顧衛立煌的一生,盡管之前他為蔣介石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他能審時度勢,在共產黨的熏陶下。

產生了積極而正確的轉變,選擇以人民和祖國的利益為重,走上一條與昔日同僚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且衛立煌對黨和人民做出的貢獻,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對於一個身經百戰、英勇無畏的愛國軍人,祖國永遠向他敞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