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天蒙蒙剛亮,習慣熬夜工作的毛主席剛剛躺下,就聽見門外有人在說話,說得越來越大聲。毛主席擡頭一看原來是周副主席拿電報遞過來。毛主席一看電報的內容,罕見發火罵道:「這個林彪真的亂彈琴,視戰爭如兒戲」。
到底是一封什麽樣內容的電報讓毛主席在解放戰爭中罕見發怒呢?原來是一封林彪申請放棄攻打錦州,回軍打長春的請示電報!那是一場發生在1948年,事關東北歸屬命運的大決戰,史稱「遼沈戰役」。
1.布局錦州,關門打狗
原來早在「遼沈戰役」發起之初,在攻擊方向選擇上, 毛主席和林彪就存在著極大的分歧——毛主席認為東北野戰軍(以下統稱「東野」)應該把戰役突破口放在錦州,東野一旦順利攻下錦州,東北戰場就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那麽東野就完全占據戰場上的主動權。而林彪卻不這樣認為,認為圍困長春乃上策,長春畢竟是一座孤城;錦州的國民黨守軍有十五萬之眾,比長春守軍還多五萬人!且容易受到國軍東西方向的夾攻,會重蹈四平的覆轍。
錦州的地理位置真有這麽重要嗎?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曾把攻打錦州比作「鎖喉戰略」。錦州是關外(東北)通往關內是門戶,一旦錦州被鎖死,那麽通往關內之路將被鎖死。錦州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末清初,遼東巡撫袁崇煥正是憑借「關錦防線」(指的就是錦州和山海關)阻止八旗鐵騎南下的腳步,長達20多年之久。歷史上有一種說法——努爾哈赤在錦州之戰中受過炮擊,最終不治身亡。對於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我們無須過多爭辯,這裏需強調的是錦州的安危將事關東北的全域。
早在1948年五月,中央就向東野司令部和林彪強調及時占領錦州的重要性,但沒有受到東野司令部的重視。
林彪打仗素來是想最好的打算,做最壞的準備,但攻打錦州,勢必會受到國軍東西兩方向的支援和夾攻,不確定的因素顯然超出林彪的掌控範圍。
2、重回歷史瞬間,捕捉歷史人物的心理動態。
重回1948年遼沈戰役的初期。東野已打響攻打錦州的外圍戰,此時的林彪正在東野司令部裏聚精會神地看著作戰地圖,作戰參謀送來國軍正在大量往錦州兩側增兵的訊息引起林彪的註意,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他的戰役部署。 用林彪自己的話來說:「一桌飯來了兩桌的客人,這飯怎麽吃?」林彪此時的心情異常焦慮。一旦攻擊錦州的部隊攻擊不利,就受到國軍的內外夾擊,那麽將重演四平之敗,四平之敗就是林彪一生之痛。
林彪急令部隊停止攻打錦州,調頭打長春,並行給中央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這才有了文章開頭讓毛主席看了萬分惱火的電報。
國軍不斷向錦州東西方向增兵這不假,但兩處援軍都心懷鬼胎,各有各自的小九九。東線侯鏡如兵團雖然弓拉得很滿,但一直都是雷聲大,雨滴小。為什麽呢?因為侯鏡如本來就是隱藏很深的中共地下黨。而西線的援軍是廖耀湘兵團,廖耀湘早就看清林彪圍點打援的戰略企圖,所以行動緩慢,一直在磨洋工。
在東野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的分析下,林彪終於下定決心,收回發給中央的請示電,重新部署兵力攻打錦州,列車再次啟動。
再攻錦州,東野各部如猛虎下山把範漢傑兵團15萬人馬撕得粉碎。有個細節,在東野發動總攻的前夕,一向自詡精明的廖耀湘,率領國軍9兵團切斷東野的糧道。自認為打中林彪的七寸,沒想到東野以暴風驟雨之勢占領錦州,然後回過頭去對廖兵團進行迂回包抄,以秋風掃落葉的勁頭迅速殲滅廖兵團。毛主席在得知東野快速拿下錦州,大為高興,第一時間發電報來嘉獎東北野戰軍。
3、放跑35軍,我記「楊羅耿」一輩子
遼沈戰役的勝利讓毛主席重新對解放戰爭的行程進行評估,毛主席自信地說道:「原計劃用5年之內推翻蔣家王朝,現在看來只用3年的時間就可以基本解放全國!」為什麽這麽說呢?」遼沈戰役的勝利讓解放軍在總兵力對比上首次超過國民黨,勝利天平已悄然發生改變。
接著毛主席在地圖上紅筆一揮,把下一個方向放到平津方向上,5A加急電報迅速從西柏坡飛到林彪指揮桌上,命令東野提前結束休假,進軍山海關協助華北野戰軍發起平津戰役。
東野為什麽這麽著急進關呢?為的是拖住傅作義集團不讓其南下支援淮海戰場,並就地消滅,從而解放北京和天津。然而單靠聶榮臻手下的兩個兵團是消滅不了傅作義的50萬人,為達到戰役的行程,東野必須提前進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分割傅部。
而此時傅作義的心態,一方面想和中共方明談判,另一方面又想透過戰場的勝利和中共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平津戰役就是戰與和之間的藝術。傅作義憑啥能這樣有恃無恐呢?憑他在抗戰中打出來「守城名將」,自以為憑借北平糊天津的城防堅固,能讓解放軍在城市攻防戰中吃盡苦頭,好在談判桌上獲得足夠高的籌碼。
平津戰役剛剛開始,解放軍各部穿插迂回不到位,毛主席再一次罕見地發怒,在雪地裏來回地走動。
毛主席本來希望東野先遣兵團切斷天津和塘沽之間的聯系,同時派「楊羅耿」兵團切斷國民黨35軍的退路。 35軍是傅作義手裏的王牌,你不把他王牌消滅幹凈,傅作義怎麽會乖乖坐下來和你談判呢?
但戰場上瞬息萬變,因為種種原因「楊羅耿兵團」沒有及時切斷35軍的退路,讓35軍坐著汽車輪子來去自如更讓毛主席生氣發飆, 在電報上罕見罵娘,措辭格外地嚴厲!
「楊羅耿兵團」指的是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政委羅瑞卿,參謀長耿彪,江湖人稱「楊羅耿兵團」。而且這三位都是非常能打仗的將軍。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紅軍長征期間,楊得誌的「紅1團」和耿彪麾下的「紅4團」,都是紅軍長征途中的開路先鋒。經歷抗日戰爭的洗禮,楊得誌和耿彪早已成為解放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將。羅瑞卿就更不要說了,被毛主席親切地稱為「羅長子」。
「楊羅耿」一看主席的電報,立馬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仿佛遠隔千裏之外就能聽見的主席的怒火。命運部隊卷起褲腳過河抄近路追擊35軍,那可是天寒地凍的三九天。
「楊羅耿」兵團把解放軍優良的傳統發揮到極致,硬是靠兩條腿跑贏國民黨35軍,把他們消滅在新保安,成功地完成戰役目的。與此同時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解放張家口,把傅作義集團的退路切斷。
這下傅作義只能乖乖地回到談判桌上,與平津戰役總前委進行談判,一切軍事談判都依靠戰場上所取得的勝利。如果在戰場上打不贏,什麽談都是一樣的。軍事是政治延續,反過來軍事上的成與敗將影響政治。
4.用大炮來告訴外國佬我們的態度
三大戰役的勝利徹底消滅了國軍全部精銳,百萬雄師準備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就在發起渡江戰役的過程中,英國佬也蠢蠢欲動。
那是發生在渡江戰役中,英國人出於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派遣海軍「石英艦」出巡長江中下遊水域,企圖幹涉解放軍渡江作戰。 英國人還以為共產黨和解放軍是軟弱無能的滿清政府,認為稍用點武力就會逼迫我們屈服。如果他們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用毛主席的話來說,武裝和團結下來的中國人是惹不起的。
事先英國人狂妄向毛主席下戰書,大意是我們曾經簽過一份協定,我們的軍隊有權維護和平之類的話語,字裏行間顯得傲慢無禮囂張至極。
毛主席一看,怒不可遏,大罵道:「老子從來沒有和你們簽過這種條約,誰和你們簽的,就找誰去,竟然你們軍艦賴在長江不走,就讓我們的大炮和你們對話吧!」這話說得擲地有聲,豪氣沖天,喊出了中國人的霸氣和骨氣!
還特意交待渡江總前委和指揮渡江戰役中各位將領:「如果外國軍艦敢來阻止解放軍過江,如警告無效, 那就用大炮來告訴外國佬我們的態度,不必請示!」 傲慢無禮的英國皇家海軍自以為憑借幾艘軍艦就能阻止解放軍渡江,還用老眼光看待中國軍人。解放軍就用猛烈的炮火來證明他們想得大錯特錯,幾輪炮擊過後,英國軍艦被打得狼狽不堪,乖乖地舉起白旗。
可能英國人在失敗的那一刻,還在糾結是他們皇家海軍失去往日的雄風?還是時代變了?
毛主席這次罕見的發怒,喊出中國人的霸氣和豪氣,還喊出中國人埋葬已久的壓抑,代表新中國向全世界發出全新的宣言。中國人民用實際動作證明自己已經站起來了,不再屈服於任何帝國主義的勢力。
中國是有一段不堪的歷史,不過這已經過去,中國人現在已經站起來了,掃除過去一切不平等的條約,用主席的話來說就是:「掃清房子,再請客。」
解放軍在渡江之後,以摧枯拉朽之勢大戰京滬杭,解放南京和上海,在得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攻占「總統府」。毛主席興奮地寫下: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名句。整首詞盡顯偉人的豪氣,同時也不乏對勝利之下冷靜的分析,「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提醒全軍不要像西楚霸王一樣,勝利以後就驕傲自滿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