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舊金山的槍聲,為何敲響了「蔣家王朝」的喪鐘?蔣氏家族沈淪背後

2024-01-07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1984年,舊金山。

深夜,四周寂靜無聲,漆黑的海面,醞釀著驚天的陰謀。高級住宅區裏卻一片祥和,沈睡於月光之下。突然,一聲尖銳的槍響劃破長空,警報四起,一個穿著銀灰色西裝的男人,緩緩倒下。

彼時,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顆子彈竟然穿透大洋彼岸,為台灣的「蔣氏家族」敲響了喪鐘……

暗流湧動:蔣介石去世後

1975年,春天。

在這樣一個新生的季節裏,蔣介石的生命卻走向了終結。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逝世,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浮現:蔣介石死後,台灣政局何去何從?

或許,這是一道送分題——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勢必會成為台灣的下一代掌權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個名叫嚴家淦的男人出現,「奪」走了原本應該屬於蔣經國的位置。

這位嚴家淦,出生於江蘇,是台灣政壇裏默默無聞的一號小人物。他比蔣經國大五歲,並不擅長弄權,是一個極為典型的技術型官僚。

這樣一個有些「木訥」的中年男人,一躍而成台灣地區政治新貴,著實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但明眼人卻能看出,這是蔣介石的一盤大棋。

原來,嚴家淦不過是蔣介石所選中的「工具人」,具有強烈的過渡意味。蔣介石希望利用嚴家淦,將權力平穩移交到自己兒子手中,以使蔣家獲得更加穩固的權勢。

一方面,嚴家淦技術出身,能力過硬,能夠平息混亂,給台灣帶來穩定,為蔣經國在政治上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相比其它「老臣」,嚴家淦顯得無欲無求,一沒有奪權的野心,二沒有相應的勢力。

如此一來,便不會引狼入室。對於自己的定位,嚴家淦也心知肚明,且沒有什麽怨言。他知道,自己只有短短幾年時間,在這幾年裏,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替蔣經國鋪路。

從上任之初,嚴家淦就有意無意地將蔣經國推向台灣地區的權力中心,先透過會議,讓蔣經國成為了國民黨黨魁,逐步讓渡實權。

最終,在1978年前後,這場權力的交接表演終於圓滿落幕,蔣經國正式接過了父親執掌多年的台灣政壇。

他本以為,這會是蔣家又一個輝煌的開端,可實際上,這不過是落日的余暉。歷史對著野心勃勃的蔣家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意外頻發:無法控制的「美麗島」

從歷史發展的行程來看,蔣經國的運氣可謂是差到了極點。

上世紀70年代,台灣地區迎來了經濟起飛的關鍵時刻,可倒黴的是,三場巨大的國際經濟風暴,打得台灣風雨飄搖。

從1971年開始,連續三年,年年都有重大經濟事件發生。從美元貶值,到前蘇聯糧食危機,最終是中東戰爭,石油告急,可謂是一年比一年更倒黴。

滔天的金融風暴,將台灣這艘小船徹底掀翻,到1974年時,台灣地區的貿易逆差甚至達到了1300多億美元。

在經濟危機爆發前,台灣地區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13%,隨後一路暴跌,1974年只剩下1%左右。盡管嚴家淦勉力支撐,可依舊能量有限,收拾爛攤子的重任,最終還是落在了蔣經國身上。

經濟的大振幅衰退,為蔣家的覆滅埋下了伏筆。台灣各界對國民黨的不滿,也日益滋生。在此背景下,美麗島事件爆發了。

【美麗島】其實是一本台灣雜誌的名字,匯聚了一大批反對國民黨的「黨外勢力」。國民黨進入台灣後,長期實行高壓政策,導致黨外勢力始終在低潮中徘徊。

直到【美麗島】出現,為這批黨外人士提供了活動的根據地,情況才漸漸逆轉。

70年代,由於在經濟與政治上面臨多方失利的窘境,無奈的國民黨為穩住局勢,只能擺出姿態,帶頭喊出民主與革新的口號。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正是有了這個缺口,再加上【美麗島】的影響力,令轟轟烈烈的黨外運動掀開了帷幕。

所謂黨外運動,說白了,就是反抗國民黨的運動。

一時間,無論是政客,還是老百姓,只要對國民黨懷有不滿的各界人士,紛紛站了出來,批評蔣經國的各項主張,成為了台灣地區一股特殊的力量。

甚至,在1979年年底,【美麗島】雜誌社還向申請在高雄市舉行萬人集會遊行。

當然,這一申請沒有得到蔣經國的批準,可在預定集會當天,雜誌的支持者還是從四面八方湧來,高喊著口號,要求打倒國民黨的特務統治,必須開放禁令,允許言論自由。

如此舉動,必然觸怒蔣經國。

很快,一大批參與者,【美麗島】雜誌也被查封。到這時,蔣經國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更讓他應接不暇的是,這一事件很快被外媒關註,輿論隨之壓來。

於是,背負著巨大輿論壓力的蔣經國,不得不做出改變,甚至第一次向台灣公眾開放了軍事法庭的庭審。

可說到底,蔣家的封建氣質無法在短時間內轉向,面對「背叛者」,蔣經國最終還是用嚴厲的手段處罰了他們,為自己掙回了一口氣。

可是,命運的饋贈,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從表面上看,蔣經國獲勝了,可實際上,這一事件成為了台灣政壇的轉折點,培養出了一股沖擊蔣家的強大力量。

等到江南案發生後,這股力量掀起巨浪,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徹底擊碎了蔣家。

一錘定音:轟動的「江南案」

美麗島事件數年後,江南案橫空出世,成為了壓倒蔣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江南,實際上是化名,他是一位原名劉宜良的旅居作家,出身江南地區,因此以故鄉為名,行走在台灣新聞界。

身為新聞界的紅人,江南是塊不折不扣的硬骨頭,與蔣經國也有著玄妙的不解之緣。

在17歲的時候,江南只身奔赴台灣,還被選入了政治幹部訓練班,參與培訓。而當時訓練班的負責人,恰恰是蔣經國。可培訓過後,江南並未選擇進入政壇,而是決定拿起筆桿,為新聞服務。

後來,他成為了【台灣日報】的一名特約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江南獲得了前往美國外派學習的資格。

這本是台灣當局給予他的榮譽,可萬萬沒想到,一到了美國,江南便發表了大量文章,將台灣政壇的黑暗公之於眾。

其中,江南著墨最多的,就是蔣家的腐敗與黑幕。

1983年,江南開始在報紙上連載【蔣經國傳】,掀起了一股議論「蔣家王朝」的熱潮,江南本人也因此揚名。

然而,這本書令遠在台灣的蔣經國頗為不爽,因為江南不僅對蔣氏父子的私事進行了披露,同時還對台灣局勢進行了分析。

在蔣經國看來,這無異於挑釁。

於是,台灣當局做了一個看似平常,實則毀掉了一切的決定:派出人手,前往美國,暗殺江南。

既然無法解決問題,那麽便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便是蔣家人的邏輯。其實,國民黨並非第一次幹這樣的事,縱觀民國時期,國民黨就有暗殺記者的「傳統」,只要是影響力大的反對者,恐怕都難逃厄運。

就這樣,1984年10月15日淩晨,江南慘死家中。

對此,美國反應極大,台灣當局的行為,本質上是在踐踏美國的尊嚴。美方勒令台灣當局,必須交出兇手。

迫於壓力,台灣決定「丟卒保車」,將全部罪責,都推到了台灣黑幫身上,讓他們成為了替罪羊。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名叫陳啟禮。據說,陳啟禮被捕時,幾乎是滿頭霧水,他不明白自己替當局做事,為何最終會被拋棄。

好在,陳啟禮還留了一手,將接受台灣當局任務的全部細節,留存在錄音帶內,交給了一位名叫「白狼」的兄弟。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位「白狼」都不曾忘記自己的承諾,始終四處奔走,替自己的兄弟們脫罪。

最終,「白狼」找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著全世界的面,將真相公之於眾。

原來,台灣黑幫與江南這一介書生並無仇怨,根本犯不著遠渡重洋,取其性命。但是,黑幫受到了一位官員的指使,不得不出手。這位官員,就是台灣「安全域」的情報局長,汪希苓。

訊息曝光後,輿論狂潮來襲,釀成了蔣家掌權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政治醜聞。

盡管這一案件最終被定義為汪希苓的個人行為,但每個人都知道,背後一定有著蔣家人的身影。

無論是掌權的蔣經國本人,還是蠢蠢欲動的蔣孝武,恐怕都不清白。按照原本的規劃,在歷經蔣經國後,蔣家權勢應當被傳到第三代人蔣孝武手中。

可是,一場江南案,徹底粉碎了蔣家的政治夢。

曾經的「政治明星」蔣孝武,淪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更是民眾心中江南案的主謀。為了維護蔣家統治,平息民憤,無奈之下,蔣孝武只能離開台灣,前往新加坡。這一走,便意味著他徹底結束了台灣政壇。

90年代初,蔣孝武在台北病逝,人生草草落幕。與此同時,伴隨著蔣孝武的離開,蔣家的政治生命也徹底走向了終結。

參考文獻:
1、俞飛.那一槍,終結蔣家王朝[J].中外文摘,2013,(第18期).
2、王鵬華著. 台灣激蕩七十年[M]. 北京:華文出版社,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