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安事變在哪一年發生

2024-01-15歷史

西安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發生在陜西省西安市的一次軍事政變。事變中,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扣押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行政院院長蔣介石,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西安事變的發生標誌著中國由內戰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事變的成功,促使了國共兩黨實作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

事變背景

1936年,中國正處於內戰時期。國民政府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對中國共產黨實行「圍剿」政策。中國共產黨則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展了遊擊戰爭。

在內戰的同時,日本也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和國民政府都認識到,只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才能保衛國家。

事變經過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了兵諫,扣押了蔣介石。張學良和楊虎城之所以發動兵諫,是因為他們認為蔣介石的「剿共」政策只會導致國力衰弱,無法抵禦日本的侵略。

蔣介石被扣押後,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人赴西安進行談判。經過周恩來的努力,張學良和楊虎城同意釋放蔣介石。

1936年12月25日,蔣介石在西安發表了通電,宣布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事變影響

西安事變的發生,標誌著中國由內戰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事變的成功,促使了國共兩黨實作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

西安事變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結束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政府之間長達數年的內戰,為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創造了條件。

  • 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 提高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和信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 西安事變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它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