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1年,呂正操邀請張學良回到中國大陸,但是張學良提出三個條件

2024-04-09歷史

1991年,呂正操邀請張學良回到中國大陸,但是張學良提出三個條件

1928年6月皇姑屯事變後,張學良懷著國仇家恨上任奉天總督,與蔣介石取得聯系,主張改旗易幟。日本方面一直試圖拉攏和控制張學良。田中義一內閣認為張學良易受操控,表示隨時願意提供幫助。土肥原賢二曾向張學良暗示,支持他成為東北的統治者。到了1930年,大川周明仍向張學良提出建立滿洲自治國的要求。

1928年7月19日,奉天地區總領事林久治郎警告張學良,制止其易旗行動。張學良質問日本是否反對中國統一和幹涉東北易幟,並未得到明確回答。【台灣日日新報】則誤導報道稱張學良誤解了日本在大連支持國民黨的意圖,因而放棄了易旗計劃,實際上這並非真相。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控制了蔣介石。各方紛紛猜測張學良的動機和意圖。有人認為他意圖取代蔣介石建立新政權,也有人認為他企圖擴張勢力,甚至稱王稱霸。此外,張學良與宋美齡之間的關系也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實際上,張學良發動「九一八」事變完全是為了對抗日本侵略。在西安事變中,蔣介石驚訝地看著張學良的行動,對於多年的好兄弟竟然背叛自己感到不解。

目前日本人在各地造成騷亂,對我們祖國造成了威脅,然而你似乎聽而不聞,出於個人私利,背叛了祖國和人民。

現在,如果你再不采取行動,就會像宋代的秦檜一樣,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

蔣介石聽後非常憤怒:「你懂個什麽啊,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國內局勢!」

張學良和蔣介石在房間裏激烈爭論,幾乎動手打起來。

蔣介石和張學良本是金蘭之交,但由於一個為國家著想,一個只顧個人利益,才導致了目前的局面。

經過十多天,局勢急轉直下,蔣介石不得不同意了張學良的要求。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雖然答應不追究此事,但他心胸狹窄,對反對他的人和不同意見毫不寬容。

蔣介石和張學良一同坐上飛往南京的車,但最終他食言了,下令逮捕了張學良,關進了監獄。

那時的張學良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我來南京,就是做好了必死的覺悟。」

宋美齡拜訪時,張學良面帶平靜:「我的生死並不重要,但我希望蔣介石不要違背我們對抗外敵的承諾。」

事態發展到此,宋美齡只能盡力保住張學良的性命。

1937年1月,蔣宋夫婦因關心和義氣問題激烈爭執,宋美齡強烈反對傷害某人,強調此人的忠誠與義氣,並提醒蔣介石,此人曾引領他回南京。

蔣介石雖然憤怒,但在宋美齡的勸說下暫時平靜下來,開始思考殺死張學良後的後果。

東北大軍雖然失勢,但仍有十萬余人,若得罪各界,又無宋家支持,將會得不償失。

蔣介石暫時釋放了張學良,但他心中仍隱藏著殺機。

張學良在被囚禁後,心中渴望自由。一天早晨,他在陽明洞練功後,聽到一聲鳥鳴。一只小黃鳥叼著一只野雞,被他趕走後,他將受傷的野雞交給了趙一荻照料。

聽聞此事,圍觀者紛紛湧來。特工頭領劉乙光命人尋來柵欄籠,將受傷的鳥安置其中。然而,鳥卻不吃不喝,就連張學良和趙一荻也束手無策。徐師傅建議慢慢適應,於是他們將鳥籠移到二層架子上。

經過一段時間,鳥開始吃東西,張學良心滿意足。然而,他註意到鳥只在聽到竹林聲時才會發出特殊的叫聲。

徐師傅告訴他,這只鳥是公的,與山中的一只母鳥相伴。張學良思索著自己未能參與抗日戰場,決定放走這只鳥。

趙一荻猶豫不決,但最終同意。他們一起將鳥籠帶到涼亭,開啟窗戶,釋放了竹雞。

徐師傅和其他人也聚集在院子裏,欣賞著表演。張學良將鳥籠開啟,竹雞頓時躍然而出。

隨著竹林中的叫聲響起,張學良心情大好,因為竹雞獲得了新生。他心中暗自慶幸:「自由了!解脫了!」

趙一荻瞪了張學良一眼,沈默了一會兒。張學良走上前去,趙一荻緊緊握住他的手臂,兩人默然無語,心領神會。

張學良感受到了趙一荻的深情,安慰道:「我們終將擺脫困境。」

趙一荻默然不語,轉身離去。張學良隨即與幾個戰士打起了紙牌,消磨時光。

從此以後,張學良和趙一荻都喜歡上了山間的竹子。

他們對養竹雞產生了濃厚興趣,甚至不惜遠道去修文街購買食物,每天早晨都到賓陽堂、何陋樓後面、和尚寥後窗等地餵食竹雞。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靈巧的小生物似乎也對他們有所認同,經常在此覓食。

張學良聽到竹雞的鳴叫,心情愉悅,將食物分給它們。它們在樹林中嬉戲,偶爾爭搶食物,張學良感到十分高興,也對它們羨慕不已。

繼而,李宗仁再次以「代電」或親筆信函的方式,要求當時的參謀長顧祝同、台灣省長陳誠、西南軍政司令張群、重慶縣長楊森,就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釋放提出具體安排。

李宗仁對張楊獲釋的要求被視為對權威的挑戰,蔣介石決心阻止這一行動。

1月27日,蔣介石致函陳誠,強烈反對張學良的獲釋,並建議陳誠:「如果李宗仁下令將張學良從台灣帶回,我們將不予理會。否則,你可以不知曉張學良的去向,我們也不會追究你的責任。」

在此背景下,顧祝同順應蔣介石的指示,於2月1日做出了應對,以推諉的態度對待此事。

盡管經過種種推托,最終張學良未能成功獲釋。

1990年,年近九旬的張學良終於獲得自由,實作了他多年來的夢想。

隨後,台灣媒體爆出一則重磅新聞:張學良和妻子趙一荻計劃前往美國夏威夷,決定不再返回台灣。

這一訊息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都在猜測,張學良為何選擇前往美國而不是回大陸?

張學良看中美國的生活條件,認為當地非常宜居。

他與妻子定居在夏威夷,過著平靜而愜意的生活。他們定期參加教會祈禱活動,漫步於夏威夷海灘上。

在家中,夫妻倆過著和諧美滿的日子,或觀劇,或打牌,過著悠閑愉快的晚年生活。

張學良百歲壽辰時接受了媒體采訪,被問及是否想回國,他坦言思念家鄉,但又擔心情緒波動。

這位鐵骨錚錚的老將多次向媒體表示,他不贊成國家分裂,感謝中國共產黨的友好,真心希望兩岸和平融合。

張學良是位愛國者,懷念祖國,但也有難言之隱。

1991年,一年後,他前往美國探親,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覺,認為是說服他回國的良機。

黨中央派遣開國將軍呂正操作為中間人前往美國,呂正操是張學良的親信,也是西安事變中的戰友。

呂正操接到使命後,迅速辦理了醫院手續,立即啟程前往美國,探望張學良。

54年後,張學良得知呂正操即將造訪,心情興奮又夾雜著一絲擔憂。他明白呂正操此行必有重要使命。

張學良即將迎來生日,與此同時,呂正操也抵達美國。他們相見時,滿眼淚水,年華已逝,滿頭白發,歲月留下深深的銘印。

呂正操為張學良備下豐厚禮物,包括他鐘愛的京劇磁帶、啟功的墨寶和新鮮的碧螺春茶。張學良見禮物滿桌,心中感慨湧起,也油然生出思鄉之情。

呂正操向張學良表示,大陸和東北的鄉親們都期待著他回去,但最終決定權在張學良手中。張學良思忖片刻,提出了三個簡單的條件,中共答應後,他願意回到中國。

然而,直至生命終結,張學良都未能實作回國的承諾。他因妻子趙四小結的健康狀況,以及對義氣的堅守,無法邁出歸國的腳步。雖然擺脫了蔣家的束縛,但他依然被困在自己的牢籠裏。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在美國逝世,結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然而遺憾的是,他未能圓夢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