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雲南中部遺址的發現

2024-02-28歷史

近日,蘭州大學、廈門大學等多家機構聯合釋出的一項研究表明,史前東亞農民向南擴張對東南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深遠影響。該研究以雲南中部的興義遺址為基地展開,透過多學科論證,揭示了粟黍農業作物從雲南傳播至東南亞的新證據。

該項研究由蘭州大學、廈門大學、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知名機構共同完成。研究團隊深入探討了雲南中部地區史前人類生存策略從狩獵采集向農業轉型的過程,將粟黍作物的傳入時間推前至約4900年前,並指出粟黍最早可能由雲南中部傳播至東南亞。此外,研究還發現雲南古代人群在農業興起前後有著不同的生物適應策略。

興義遺址位於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楊廣鎮興義村,2015年7月發現了人骨及陶罐等珍貴遺存。由於骨骼易於在酸性紅壤環境中降解,西南地區直接的人類飲食證據一直非常有限。興義遺址出土的距今約7000年至3300年的動植物和人骨遺存為研究該地區從狩獵采集到農業轉型過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

研究團隊發現,從野生食物到農業飲食模式的轉變早在距今約4900年前就已經開始。這一發現表明,興義先民在這一時期開始食用粟黍,進一步更新了粟黍傳播至雲南的最早時間,同時也為東亞農業向東南亞擴散提供了重要的證據支持。

馬敏敏教授指出,研究表明的覓食向農業的緩慢過渡可能僅僅反映了雲南中部通海地區史前人群生存策略的局部變化。未來,需要在更廣闊的區域內發現更多的證據,以進一步驗證這些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