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25年,蔣介石只是黃埔軍校校長,為什麽短短一年就掌握了大權?

2023-12-15歷史

1925年,蔣介石如何在短短一年內掌控大權?他當時只是黃埔軍校校長。

1925年的蔣介石在廣州大本營中並未引人註目,雖然他被孫中山先生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和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但並沒有接近權力的核心。

然而,僅僅一年後,蔣介石就嶄露頭角,取代了孫中山安排的接班人,成為了國民黨實際上的領導者。這一年,蔣介石確實沒有閑著。

中山艦的崛起並非完全依靠蔣介石自身的實力,而是得益於復雜的歷史背景和一點點的好運。這一年,他的經歷豐富多彩。

當陳炯明第一次叛亂,蔣介石不顧危險跑到永豐艦保護孫中山,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孫中山並沒有給予太多關註,直到籌建黃埔軍校。

在籌建之前,孫中山打算派幾個人去蘇聯學習。

1919年,蔣介石原本打算派遣粵軍軍長許崇智,但許崇智卻因為擔心回來後軍長位置不保而拖延,無奈之下蔣介石只好派廖仲愷前去,然而廖仲愷過於忙碌,對去蘇聯並無興趣,一推再推。

這讓蔣介石看到了機會,自告奮勇前往蘇聯。在蘇聯期間,蔣介石成功與蘇聯人建立聯系,為日後崛起埋下了伏筆。

此外,他還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學說和俄國革命資料,對俄國革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多次建議孫中山學習俄國革命的經驗。

然而,回來後的蔣介石並沒有立即安排校長職位,多虧了張靜江和許崇智的極力推薦才得以成功。張靜江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而許崇智則是因為不想讓程潛擔任校長,才機緣巧合地推薦了蔣介石。

因此,蔣介石得以成為黃埔軍校的校長。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合影,蔣介石(中)、何應欽(左)、王柏齡(右)雖然蔣介石當時只是一個軍人,但在國民黨內部的地位並不高,他的資歷和其他人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因此,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時候,蔣介石並沒有獲得任何重要的職位,反而毛委員成為17名候補委員之一,這讓蔣介石感到非常失落。

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內訌。1925年初,孫中山被邀請北上,但不幸在北京去世。孫中山之前安排的接班人是胡漢民,而胡漢民當時正擔任代理大元帥的職位,相當於古代的監國。

按照常理,胡漢民接任並沒有什麽問題,但是汪精衛卻對此表示不滿。

1925年初,蔣介石只是個追隨孫中山的軍人,他憑什麽取代孫中山成為領袖?要知道,有資格接替他的不止汪精衛一人,還有廖仲愷。

因此,胡漢民的地位並不穩固。然而,廖仲愷一心致力於革命,對權力並不熱衷,真正想染指權力的是汪精衛。他不僅和孫中山一起北上,還起草了孫中山的遺囑,是孫中山任命的最後見證者。

無論是胡漢民的事實地位,還是汪精衛的野心,真正決定權的其實是蘇聯人。孫中山提出聯共聯俄後,蘇聯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還安排了顧問來改組國民黨,以至於他們在廣州大本營有著強大的控制力。

因此,對蘇聯的態度成為他們支持的關鍵。這三個人中,廖仲愷支持聯俄聯共,胡漢民反對聯俄聯共,汪精衛則屬於兩面派。

至於蔣介石,一開始並不被蘇聯人看好,但因為他發表了不少支持聯俄聯共政策的言論,讓蘇聯人認為他是一個堅定的左派,有了扶持他的想法。

在眾人爭奪權力之際,1925年8月19日,廖仲愷遭到暗殺,引發了巨大的震動。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誓言要徹底調查此案。

然而,經過調查,發現此案的主謀竟然是胡漢民。調查結果顯示,主謀是國民黨右派,以胡毅生和鄒魯為首,兇手是朱卓文收買的歹徒,而胡毅生是胡漢民的堂弟,朱卓文是許崇智的部下。

這一結果指向了胡漢民和許崇智。盡管胡漢民和許崇智極力辯解,但由於有心人的煽動,無人相信他們的說法。最終,胡漢民被汪精衛送往蘇聯考察,許崇智則被送到上海。

至今,廖仲愷遇刺案仍然沒有定論,但最大的受益者是汪精衛和蔣介石。汪精衛掌握了國民黨權力中樞,而蔣介石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取得了豐收,成為僅次於汪精衛的國民黨二號人物。

當然,這其中蘇聯的支持是蔣介石最大的助力。蔣介石與季山嘉的矛盾,促成了「中山艦」事件的發生。蔣介石的上位與蘇聯的軍事顧問鮑羅廷的支持有很大關系,但不久鮑羅廷被調回去,取而代之的是季山嘉。

原本兩個人相處得不錯,但由於北伐問題而不斷爆發矛盾。

蔣介石堅決主張北伐,北伐不僅可以為他贏得巨大的軍功,還可以穩固他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因此北伐已成定局。

然而,季山嘉卻持反對態度,多次與蔣介石發生爭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表面上,季山嘉認為北伐時機未到,但實際上是因為蘇聯並不打算支持蔣介石的北伐計劃。

此前,蘇聯一直在尋找中國的盟友,南方找到了孫中山,北方則找到了馮玉祥和郭松齡。此時,北方政權由馮玉祥掌控的北洋政府和張作霖的奉軍掌握。

只要支持郭松齡反奉,推翻張作霖,北方就能被蘇聯掌控。

郭松齡反奉,蔣介石元氣大傷。北方掌控在手,南方又是蘇聯盟友,何必勞師動眾南下?基於此考慮,蘇聯和季山嘉堅決反對北伐。

蔣介石與季山嘉的矛盾,使得國民右派看到了機會。胡漢民離任,他們群龍無首,趁此機會趕走中共勢力。1926年3月初,這些人於廣州城散發反蔣傳單,誇大蔣與蘇的矛盾。

這讓蔣介石以為蘇聯放棄他了,蘇聯要聯合汪精衛搞他下台。恰巧,黃埔一期的學生李之龍升任海軍局代局長兼中山艦艦長。

本來多疑的他,更加確認此事的真實性。

他並未立即采取行動,而是先去探探汪精衛的口風,以辭職為名試探汪精衛的態度。汪精衛因為蘇聯的事情頭疼不已,一聽蔣介石辭職,氣不打一處來,直接同意了他的辭職。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認為蔣介石和季山嘉的矛盾太深,現在讓蔣介石離開一段時間或許能緩和與蘇聯人的關系。

在蔣介石眼裏,這件事是真的,汪精衛確實想要搞掉他,到手的權力怎能吐出來?這時,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突然爆發了。

1926年3月19日清晨,李之龍接到通知說蔣介石要求把中山艦開到黃埔執行公務,李之龍沒有多想,按照命令將中山艦開到了黃埔軍校。

本來事情看起來似乎很正常,但沒想到汪精衛先問蔣介石去不去黃埔,蔣介石自然一懵,沒打算去啊。不久李之龍又打電話告訴他,中山艦已經到達黃埔,但蘇聯人想要參觀中山艦,是不是得開回來,蔣介石這才知道中山艦居然在自己沒有釋出命令的情況下去了黃埔。

到底是誰安排中山艦去的?那麽到底誰安排中山艦出去的呢?根據調查,是黃埔軍校駐廣州辦事處主任歐陽鐘釋出的,以蔣介石的名義安排李之龍去的。

歐陽鐘是國民黨右派,所以這件事就是國民黨右派策劃的,目的是挑撥蔣介石、蘇聯以及中共的關系,最後鬧得不可收拾,將他們趕走。

誤信蘇聯要搞他的蔣介石直接先下手為強,直接宣布戒嚴,包圍蘇聯顧問住所,驅逐國民革命軍所有共產黨員等等,這就是著名的「中山艦事件」。

蔣介石與陳潔如的關系在事變後發生了變化,蘇聯和共產黨人的反應也讓蔣介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保命,他選擇道歉並辭職。

然而,事情並未按照他的計劃發展,汪精衛放棄了權力,而蘇聯的態度也讓他驚訝。蘇聯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支持他的北伐。

這是因為郭松齡的失敗和馮玉祥的下野使得蘇聯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盟友。最終,胡漢民和蔣介石成為他們的選擇。

盡管共產黨曾表示反抗,但蘇聯的反對使他們妥協。經過一番協商和威脅,鬥爭最終停止。

一年後,國民政府決定遷都南京。蔣介石自然看到了蘇聯的行動,他決定趁機實施自己的計劃。雖然表面上請回了被趕走的共產黨人,但隨後卻制造了「整理黨務案」,推行一系列政策,使得聯共聯俄的政策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這使得共產黨人在國民黨中的影響力迅速減弱,也為日後四一二政變埋下了隱患。可以說,「中山艦事件」對蔣介石的一生產起到了重大影響,使他從此一飛沖天,一直掌權直到去世。

而蔣介石的上位,蘇聯人在背後功不可沒。蘇聯認為蔣介石有軍事實力,而汪精衛則沒有。只要蔣介石能站在聯俄反帝的立場,蘇聯就會支持他,縱容他,並不斷對蔣介石讓步。

共產國際也支持蔣介石,都認為蔣介石上台後會依靠蘇聯的實力,成為蘇聯的代理人。然而,他們看走眼了。掌權的蔣介石立刻投向了英美的懷抱,使得蘇聯為英美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