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康熙外出打仗,夥食標準這麽高?

2024-04-13歷史

康熙一生,除鰲拜平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親征噶爾丹,是公認的一代雄主。但是,即便是有口皆碑的聖明君王,他也是人,是人就得吃飯,康熙也得吃飽了才能做其他事情。

平時在京城怎麽都好辦,六下江南也好說,那是去考察大好河山,每到一處都前呼後擁的,地方官會拼盡全力把皇帝照顧好。但是,如果外出打仗,比如親征噶爾丹,康熙在打仗時能吃什麽呢?

普通士兵風餐露宿,估計能吃上點熱乎飯都不容易。但是康熙不一樣,他對夥食要求特別高。

有一次,康熙西征,雞蛋吃沒了,大概是嫌棄沿途補給的雞蛋不好吃,就讓留守京城的太子胤礽給他送雞蛋。雞蛋雖說不是什麽貴重東西,但是運輸特別不方便。咱們現在快遞這麽發達,郵寄雞蛋還要用專業包裝盒,防震減壓。

當時肯定沒有現在這些東西,為了能把完整的雞蛋送到康熙面前,胤礽傷透了腦筋。最初,他用柳條編成的筐裝雞蛋,還在筐裏面鋪了很多層糠,就怕雞蛋磕碎了。糠能保證雞蛋在筐裏不晃動,但是柳條硬度不夠,外部一受力,裏面雞蛋立馬壓變形,還沒到地方就碎了。

後來胤礽總結經驗,再送雞蛋的時候,把柳條筐變成夾板鬥,硬度直接就上來了。裏面也不用糠了,改用稻殼。糠比較實,雞蛋放進去嚴絲合縫,受到擠壓時一點剩余空間都沒有。但是稻殼有一定的縫隙,把雞蛋放到稻殼中間,遇到擠壓時也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壓縮,不會讓雞蛋直接被擠碎了。

就這樣,胤礽終於把京城的雞蛋完好無失真的送到了康熙面前。與雞蛋一起送過去的,還有江南的紅蘿蔔、北京的白蘿蔔,以及康熙喜歡的其它瓜果蔬菜。這些東西,應該也是後勤的一部份吧。

康熙在西征途中,多次下過類似的命令。有一回他從大同前往寧夏,對胤礽說這裏有點熱,想吃水果。下一次送訊息過來時,記得給我帶點柚子、蜜桃、橘子、石榴。把這些東西放到筐裏,找兩匹馬馱過來就行。

胤礽接到訊息,馬上張羅來兩筐水果,但是蜜桃吃完了,皇宮內也沒有儲存,只能又給康熙張羅點別的送過去。

雖然說康熙經常讓太子給他送吃的,但他並不是什麽吃的都要從京城運過來。若是當地的東西味道好,康熙直接就吃了,還會寫信給留守在京城的兒子們,向他們炫耀一下。

比如在寧夏時,康熙喜歡當地的水果和面粉。他寫信給京城的皇子,說寧夏的葡萄好吃,還詳細寫了當地的葡萄長什麽樣。他說「沿大葡萄根皆有小梭子葡萄,前食梭子葡萄,然不知如何生長,實屬奇怪」。

他還把自己從內務府帶過來的面粉和寧夏的面做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朕之面黑且硬,寧夏之面白且軟,雖多食且易消化」。所以康熙在寧夏時,一定不會讓胤礽給他送面粉了,或許他還會準備一些面粉送回去,讓皇子們嘗嘗。

還有,康熙在黃河邊吃到過新鮮的鯉魚,在內蒙古又吃到了風味獨特的另一種魚,他就興致勃勃給在京城的兒子寫信,說我這個魚怎麽怎麽好吃,怎麽怎麽鮮嫩,可惜運回去就不好吃了,你們只能想一下味道了。

還有一次,康熙在黃河內蒙古段吃到了喀爾喀羊肉,他感覺特別鮮美,就親自提刀剔骨,把羊肉裝盤快馬送回京給孝莊吃。後來,川陜總督多次給皇帝進獻西北的羊,康熙說,你們的羊與喀爾喀、烏珠穆沁的羊相比,味道不行,以後不用再進獻了。

有興致了,康熙還會親自動手做吃的。

有一次康熙打了一只梅花鹿。他興致勃勃叫上三個兒子兩個女婿,就如同尋常人家的大家長那樣,帶著幾個晚輩,一起動手把梅花鹿收拾了,又把鹿肝拿出來烤。烤好後還親自把鹿肝切成很多小塊,分給身邊的兒子女婿和大臣。和現在吃貨找到點好吃的各處搖人,讓大家一起來家裏吃飯差不多。

雖然喜歡吃,但康熙吃東西很節制,反對隨意攝取。他在【庭訓格言】中說, 「所好之物,不可多食」。「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

康熙還認為,老年人飲食應該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禁煙酒。尤其是酒,康熙說酒有「亂人心誌」和「致人以疾」兩種壞處,能不碰就不要碰。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吃完飯要保持好心情。康熙說他吃完飯只說開心的事情,心情好,可以幫助消化。

不得不說,康熙的飲食觀很符合現代養生觀念。我們若是能做到這幾點,估計身體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