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韓停戰協定將簽,毛主席大怒「不要簽字,繼續打」,誰惹怒了他

2023-12-09歷史

1951年7月10日之後,中朝與「聯合國軍」進入一邊打仗一邊開始停戰談判的狀態。這一談,就是一年多。雙方在談判桌以及戰場上,多次展開激烈的交鋒。

好不容易要簽停戰協定了,卻有人出來搞事情,企圖破壞停戰協定的簽署。毛主席被此人惹怒了,直接給彭老總發了一封密電,表示:不急著和「聯合國軍」簽署停戰協定,繼續打。因此,有了「金城戰役」。

到1953年7月27日,北韓、中國、「聯合國軍」三方各自派了代表參加停戰協定的簽訂儀式,並在停戰書上簽了字。至此,持續了3年多的「韓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那麽,是誰在雙方即將簽訂停戰協定時出來攪局?他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

「聯合國軍」窮途末路,美國同意談判

「韓戰」的爆發,有多種因素。金日成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想統一北韓半島,結束島上同時存在兩個政治制度完全不同政權的局面。只不過事與願違,因為西方國家的幹涉,他的計劃被打亂。

作為「聯合國軍」的總指揮官,麥克阿瑟非常自信,認為在感恩節前就能結束戰鬥,畢竟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他看來,「美軍自成立後極少吃敗仗,其作戰能力全世界有目共睹,美軍是不可戰勝的」。

即便後來中國答應金日成的求助,派幾十萬中國誌願軍到北韓半島支援北韓作戰,麥克阿瑟同樣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認為誌願軍不是「聯合國軍」的對手。在聖誕節之前,他就能平息北韓半島的戰事,帶著士兵們回到美國。

然而,中國誌願軍的表現大大超出了麥克阿瑟的預料。不可一世的美軍,多次輸給裝備比他們更差的誌願軍。惱羞成怒的他,甚至企圖動用原子彈來對付中國,找回遺失的面子。這一瘋狂舉動,最終讓他丟了「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被李奇微取代。

美國換了個主帥,也沒能改變北韓戰場的局勢,「聯合國軍」被中國誌願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漸漸地,美國內部反戰情緒越來越高。再加上,「韓戰」使美國政府已經花費了幾百億美元的軍費,仍不能結束戰鬥,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巨大的經濟壓力令民眾非常不滿。

如果美國繼續在北韓半島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勢必會引起民眾的強烈抗議。他們甚至很可能走上街頭示威遊行,從而在美國境內引發更大的動亂。到時候,美國當局的地位岌岌可危。

對戰場上的美軍來說,從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此時,他們才明白:中國軍人的意誌力、戰鬥力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不容小覷。他們已經了解到了誌願軍的作戰實力,也在中國軍隊手上吃了不少苦頭。

第五次戰役中,美軍使用了平常5倍的彈藥量,雖然讓中國誌願軍的傷亡人數達到了7萬多人,但是「聯合國軍」的傷亡人數超過了8萬人,屬於「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接連慘敗,使美軍認清了一些事實,不再那麽狂妄自負。

英國等國家派到北韓半島的部隊,同樣死傷慘重,國內民眾反戰情緒持續高漲,政府壓力很大。戰場上,他們又拿中國誌願軍沒有辦法。用「窮途末路」一詞來形容「聯合國軍」,再合適不過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同意與中國、北韓談判。1951年7月10日,美國以「聯合國軍」代表身份,與中朝兩國代表坐到了談判桌上,雙方就停戰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進行談判。

其實,第一個提出停火談判的是蘇聯。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在一個叫「和平的代價」稱:「北韓武裝沖突問題可以解決,蘇聯人民認為第一步是交戰雙方應談判停火、休戰,雙方把部隊撤離三八線。」

兩天後,中美差不多同時發表聲明,贊同蘇聯的提議。當時,杜魯門正在田納西州參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的落成典禮,在發表演說中表示「美國願意參加北韓半島和平解決談判」。

隨後,美國、中國、北韓三方達成共識,在三八線上的開城舉行第一次停戰談判。從7月10日開始,到15日結束。

不過,談判並沒有那麽順利,中間遇到了很多阻礙。

談判多次遭遇困難

1951年8月18日,「聯合國軍」與韓軍先後發動了夏季、秋季攻勢,攻擊中朝東線和西線,後者多個防禦工事被毀。他們這麽做的目的,是想在停戰談判中占據有利條件。

既然「聯合國軍」率先打破僵持局面,停戰談判自然中止了。直到同年10月25日,談判才重新恢復。因為李奇微認識到:僅憑自己手上的兵力,根本不可能贏得所謂的全面勝利。停火談判,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11月27日,談判雙方經過多次交鋒,在軍事分界線這一問題上達成協定。雙方同意以各自現有實際接觸線作為分界線,然後各退2公裏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

但之後美國突然反悔,不同意撤軍,還提出了一個很過分的提議——若是要停戰,中朝雙方要「補償美軍」,雙方軍事分界線要重新劃分,不能以三八線為界線。美國出爾反爾,使得談判無法進行下去,

「聯合國軍」多次與中朝軍隊交火。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就是在這一時期發生的。「聯合國軍」、誌願軍在一塊只有3.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傾瀉的炮彈超過了230萬發,可想而知這場戰役打得多麽激烈,參戰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聯合國軍」沒有辦法從誌願軍手中拿下上甘嶺,美軍不能再向中國誌願軍發動營以上規模的進攻,這時美軍徹底意識到「要想結束戰爭,仍要靠談判」。另一方面,艾森豪威爾也認識到再不結束韓戰,美國將會被拖進更大的深淵中,必須立即結束這場戰爭。

如何解決戰俘問題,是談判雙方需要面臨和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1953年2月,時任「聯合國軍」指揮官的馬克·韋恩·克拉克,主動給我方發了一封電報,稱願意用交換患病的戰俘來換取和平談判。美國緩和了態度。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會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利益著想,戰爭對老百姓的影響非常大,中國非常希望能早日結束戰爭,所以也改變了態度。

3月30日,周總理代表中國,率先建議分兩步解決戰俘問題。他主張在停戰後雙方立馬遣返所有堅持遣返的俘虜,剩下的戰俘則交給中立國,從而保證公正解決戰俘遣返問題。

第二天,金日成表示支持周總理的提議,全球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也支持中方提出的方案。

4月26日,美國、北韓、中國等國家恢復停戰談判,雙方討論了包括外國軍隊何時撤離、何時釋出停戰命令等內容。這一次談判,進展非常快,也比較順利。

6月8日,戰俘遣返的問題被解決。眼看雙方就要簽停戰協定,一切即將塵埃落定,關鍵時刻有人出來攪局了,談判又遇到了阻礙。

究竟是誰想阻止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對他有什麽好處?

李承晚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破壞談判

此人,就是南韓總統李承晚。1953年6月18日,他以「就地釋放」為借口,強行扣留了2.7萬名戰俘,其中包括50位中國誌願軍,叫囂著「南韓(也就是南韓)準備單方面繼續這場戰爭」。

李承晚此舉,嚴重破壞了先前各方達成的協定,遭到了中朝兩國的嚴厲譴責。毫無疑問,他是在挑釁中國與北韓。

李承晚是南韓的最高領導人,為什麽不希望停戰,反而為了破壞各方簽署停戰協定而不擇手段?

答案很簡單,為了一己私利。回顧李承晚的經歷,他之所以能當上南韓第一任總統,美國無疑是「最大功臣」,本人是美國忠實的「擁護者」。

早在1904年時,他以李熙密使身份去到美國,在這裏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並表現出了強烈的「親美、親西」思想。

在美國,李承晚十分活躍,廣結各界人士,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來擺脫日本對北韓半島的殖民統治。

為了討好美國,他在「日俄戰爭」期間寫了一本叫【獨立精神】的書,裏面寫道:「清國是頑固的,俄國是強暴的,日本是狡猾的,只有美國是‘人間極樂國’。」

李承晚對美國的誇贊,加上他的反蘇、反共產主義理念,使他贏得了一些美國人的支持,除此之外效果甚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承晚多次與美國軍方、情報機構達成合作關系。但當他提出向美國租借武器、讓他們承認臨時政府等要求,都遭到了美方的拒絕,雙方的合作也結束了。

由於局勢的變化,美國需要在亞洲建立更多的傀儡政府來擴大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維護自己在亞洲的利益,李承晚成了美國人的最佳選擇。

1948年,李承晚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韓民國,並出任總統。他的總統寶座,是靠美國人得來的,要想保住位置,需要繼續跟美國搞好關系。於是,他上任後的重心不是搞經濟建設,而是想辦法如何挽留美軍,借美方的力量獨攬大權,以及和北韓抗衡。

此外,李承晚在排除異己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美軍同樣給予了他很大支持。

1949年,美國計劃撤離在北韓半島上的美軍,於6月30日完成這一行動。李承晚得知這一訊息後,猶如晴天霹靂,若是美軍撤走了,自己拿什麽和左翼勢力、北韓抗衡?

美國是否要停止對自己的經濟援助,到時候一切都完了。所以他必須阻止美軍撤離,但沒有成功。

為了吸引美方的關註、拖住美國對南韓的援助,李承晚多次揚言要「武力北進,統一北韓半島」,不斷擴充南韓的兵力,指使韓軍在三八線上挑釁北韓,千方百計地制造北韓半島緊張感。他的最終目的,是想讓美軍重新出現在南韓境內,從而讓美國增加對南韓的經濟、軍事援助,自己心裏更有底氣,總統位置才會坐得更穩。

美國不傻,對於李承晚的伎倆他們一清二楚,美國在是否增加對南韓的軍事援助問題上猶豫不決。他的算盤落了空,總統寶座搖搖欲墜。這個時候,「韓戰」爆發了,韓軍節節敗退,民眾對李承晚的不滿達到了極點,他急需挽回自己在民眾中的形象,也要想辦法扭轉局勢,不然南韓沒了,他總統也當不成了。

所以,李承晚向美國政府求援。美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答應幫忙,他非常高興。1951年7月,韓戰進入一邊打一邊和談狀態,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堅決反對美方與中朝兩國和談,甚至要求美軍越過三八線對中朝軍隊進行打擊。

在美國人眼中,李承晚只是一個傀儡,現在居然對自己指手畫腳,提出了各種無理要求,令他們十分生氣。對他的不滿,悄然增加。之後事情的走向,讓李承晚松了一口氣。

可如今,美國同意與中朝簽署停戰協定,雙方達成了各種協定,意味著美軍即將撤離北韓半島,對他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壞事。沒有了美軍當靠山,李承晚的總統位置很難保住。

為了保住自己在南韓的地位,李承晚絞盡腦汁破壞美朝中等國的談判,阻止美軍撤離。因此,他強行扣押了2萬多名戰俘,並將他們編入韓軍序列,逼他們上戰場。

毛主席被惹怒,李承晚終投降

李承晚的行為,使中朝兩國非常憤怒。1953年6月20日,彭老總往國內發了一封急電,提出「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再給予南韓軍一次打擊,實作穩定可靠的停戰」。他的態度很明確:把李承晚和韓軍打服。

收到彭老總的來電,毛主席看完後沒有反對,而是指示他: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再給予南韓打擊極為必要。主席仔細分析了當下的局勢:敵人內部已經出現了分歧,局勢對我方是有利的,而且主動權在自己手上;再次痛擊南韓軍隊,能給敵人更大壓力,讓他們不敢再「作妖」,在談判中提出諸多過分的要求,確保停戰的實施。偉人的智慧與謀略,不得不令人佩服。

隨後,彭老總根據毛主席的密電,部署了「金城戰役」,狠狠打擊了韓軍。事實上,此時的韓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聯合國軍」沒有絲毫想出手相助的意思。李

承晚擅作主張,西方國家感到非常頭疼,英國等國家要求美國管管他,讓他不要再發瘋了。可李承晚現在是脫了韁的野馬,美國根本攔不住他。他們想的是:讓中國人去教訓教訓李承晚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南韓人。

緊接著,美方公開表示:李承晚的行為跟美國沒有任何關系,一切都是他單方面的行為。顯然,美國在極力撇清李承晚與自己的關系,不想被他牽連。見自己被拋棄,李承晚只能咬牙堅持,硬著頭皮說「自己要單幹」,美國等國家求之不得。

但迫於誌願軍給的壓力,他們又不得不出手。而「聯合國軍」的支援和反擊,被誌願軍防了下來。「金城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開始,到7月27日結束,韓軍4個師被誌願軍重創,高達5.3萬人。李承晚徹底被打服了,不敢再造次。

1953年7月27日,經歷多個波折,美國代表克拉克與中朝兩國的代表簽署了【北韓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北韓軍事停戰的協定】。自此,持續了三年多的「韓戰」結束。

1960年,獨裁統治南韓10多年的李承晚,在第四次出任總統時發生了「四一九革命」,其政權被推翻,不得不逃到夏威夷,尋求美國政府的庇護。最終,他死在了美國。

如果李承晚不一意孤行,就沒有「金城戰役」,那麽參戰雙方就不會有近8萬人傷亡。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無論何時,中國始終堅持「以和為貴」,但假如有人想侵略中國,侵犯中國的主權,那麽它勢必會為此付出代價!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裏結束了,喜歡的朋友請不要忘了點點關註,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