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貼身警衛楊德中,比偉人保鏢都厲害,他有何過人之處?

2023-12-22歷史

引言:

在每一位國家領導人的身邊,總會有這麽一個角色,永遠跟他形影不離,每當出現危險時,總是第一個站在他們的身前,這就是警衛員。編者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位警衛員叫楊德中,他是周總理的警衛員,但是他不同於其他警衛員,他是所有警衛員中軍銜最高的一位,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甚至就連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都比不過他。那他究竟有什麽過人之處?竟然能得此殊榮,下面大家就跟隨編者一起走進楊德中的事件,

楊德中青年時期

1923年12月,楊德中出生在陜西省西安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婦女,從小他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小喜歡讀書,楊德中本身就很聰明再加上學習努力刻苦,所以在思想上遠超同齡的孩子,他知道讀書是有用的。

1936年6月,13歲的楊德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的第一中學。走出家門的楊德中視野逐漸更加開闊,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小家庭,他看到了無數百姓生活在戰火之中,看到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外國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身懷家國情懷的楊德中對國民黨政府這一行為十分不滿。但他現在年齡尚小,但一顆報效祖國的種子已經在心中生根發芽。

在學校讀書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圖書室的角落裏找到了兩本中國共產黨印刷的宣傳冊,第一次接觸進步刊物的楊德中便深深地迷住了,他如饑似渴的吸收書籍裏的知識,讀完中國共產黨刊物,他頓時覺得如沐春風,他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一個政黨是可以為貧苦百姓考慮的。自此,他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向往之情,一直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年12月9日,楊德中第一次參加革命活動,他參加了西安愛國青年舉辦的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活動。在進行運動時,他遇到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夥伴,從那裏他了解到很多中國共產黨的思想。

全面抗戰爆發後,面對山河破碎,國家飄零的場景,楊德中深知拿著筆桿子救中國,不如拿起槍桿子把外敵趕出中華大地。

1938年9月,年僅15歲的楊德中如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因為他出生得比較晚,所以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並沒有什麽輝煌的表現。但作為一個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老兵。

在解放戰爭時,他也曾參加數次戰役,多次在戰場上的死裏逃生,這讓他不光練就了一身好本領,而且善於觀察學習的他,還練就了一雙可以敏銳發現危險的眼睛。正是因為這雙可以發現危險的眼睛,他還曾經把中南海的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後來他選擇了留在後方從事政治工作。踏實肯幹的他,工作突出,歷任幹事,指導員,教導員,政治處主任等職。

加入中央警衛團

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陸軍政治部主任。1953年5月,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新形勢下保衛中央領導機關安全的需要,成立了中央警衛團。楊德中放棄自己師級幹部身份,主動報名參加,有幸被選中,擔任中央警衛團的政治委員。

在中央警衛團建設初期,楊德中任勞任怨,經常深入研究調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加強完善警衛團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也開創了和平時期警衛工作的新局面。

當時國家領導人對警衛團的建設很上心,毛主席曾經在中南海親自接見楊德中等警衛團幹部,並親自給楊德中他們上課。受毛主席的影響,警衛團的官兵們展開了學習文化的熱潮。楊德中等人經常安排成員回省探親,在探親的過程中調查當地工作,將了解到的第一手資料交給毛主席。

1964年,周恩來親自挑選楊德中負責國家領導人安全警衛工作,同年四月,楊德中開始負責周恩來總理的警衛工作,同時擔任中央警衛團政治委員。

此後他在周恩來身邊工作近十年,自從楊德中成為周總理的保鏢後,無論周總理身在何方,身邊必有楊德中的身影,他就像一個影子一樣,無時無刻都陪伴在周總理的身邊。

特殊歲月

1966年5月,中國進入非常時期,當時國家領導人安全的警衛團工作也面臨著無比艱難的境地。楊德中和警衛團其他領導排除一切幹擾,全力保證警衛團的穩定,進而保證每一位領導人們的安全,做好最後一道防線。

賀龍 1

當時為了保護賀龍元帥夫婦,周恩來曾幾次為他們轉換住所,作為周恩來的警衛員,楊德中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後來楊德中一躍成為周總理與賀龍夫婦之間的聯絡員,多次受總理委托去看望賀龍夫婦。每次去賀龍家中,他都做好準備工作,每走一步都小心謹慎,生怕身後有尾隨之敵。

賀龍夫妻 1

楊德中一直忙碌地保護著周總理和賀龍元帥的安全。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巨變突然發生,周總理得到訊息,有些人要到陳雲家進去破壞。周總理連忙帶著楊德中二人連夜去陳雲住處,帶陳雲去往安全地帶,並加強了陳雲的安全警衛工作。

隨著非常時期局面的愈加混亂,當年8月,召開了對陳毅的商討大會,周總理在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帶楊德中趕往現場。在路上,周恩來叮囑楊德中:「一定要保護好陳毅的安全。」

「您請放心,無論誰想傷害陳毅長官都必須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當周總理兩人趕往現場後發現,現場早已貼起了大標語。周總理見狀極其憤怒。他帶著楊德中立即闖入會場。當著底下無數聽審的人陪同陳毅退場。

危急時候,楊德中指揮警衛團戰士上前保護,用人墻拉起一條保護帶,即便他們遭到了人群的毆打,也咬緊牙關,絕不後退。他們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陳毅的撤退提供了有力保障,直到二人安全離開後,楊德中才帶領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們撤退。

由於需要保護四位領導人的安全,當時的楊德中早已分身乏術,恨不得自己像生出三頭六臂。在這忙碌關頭,周總理由於連日工作,身體早已不堪負荷,心臟病發作得越來越厲害。

看到周總理身體每況日下,楊德中的心裏十分焦急,他立即帶領警衛團幹部,針對服務保健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和意見,同時對周恩來總理的安全健康方面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處置方案。

在此之後,楊德中每次同周總理存取期間,他必定特別關註周總理的身體。他的做法也得到了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的贊賞,後來鄧穎超一直把他視為自己最信任人,她在自己臨死前留下的一封未公開遺言裏也提過自己的全部身後事由楊德中全權負責,鄧穎超未公開遺囑如下:

委托下列幾位同誌辦我身後事

由楊德中、李琦、趙煒、張佐良、高振普、周秉德組成小組,請楊德中同誌負責主持,趙煒同誌協助。

尼克遜訪華期間

1972年,尼克遜帶領美國官員和部份工作人員來中國存取,楊德中負責管理外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當時尼克遜隨行的工作人員就有389人,並且出席了二十多場活動,有的活動場地周圍環境極其復雜,不易控制。

當時時間很緊,任務極重,為了確保尼克遜訪華期間的安全問題,楊德中和其他同誌起早貪黑,夜以繼日的工作,得益於他們的排程得當,中美雙方的會談有了良好的氛圍。

在尼克遜訪華期間,他到達過中國杭州,上海等地,乘坐的都是周總理的專機。因此飛機裏預備了很多檔次很高招待用品,比如雲南的高級牙膏,貴州的名酒茅台,景德鎮的瓷器,蘇州刺繡,食物等在尼克遜存取期間已經吃完,但是這些生活用品就留在了飛機裏。

當尼克遜離開上海去日本後,周恩來返回北京,叫來楊德中,問他:

「飛機上的東西,你覺得該怎麽處理?」

周總理的話音剛落,楊德中就不假思索地說道:

「飛機上的東西應該還給國家,我們誰都不應該拿,不能開國家之慨。」

他的話語得到了周總理的贊賞,自此,更得周總理的信任。

北京飯店新東樓擴建

1973年春天,北京飯店新東樓開始擴建,自尼克遜訪華後,中國開始著力擴充套件外交政策,首都機場等都在施工,但是北京飯店是中國接待外賓的重要地點,代表的是中國的形象,所以對於他的重建工作,周總理十分重視。

施工隊伍夜以繼日的工作,新東樓便以一星期一層樓的速度逐漸增高。在當年國慶日之後就已經開始了十三層的施工。得知施工工作已進行到白熱化的周總理十分高興,便派自己的警衛員楊德中去幫忙檢查。

抵達新東樓的楊德中正在四處視察,看到建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封頂之日指日可待,楊德中心中十分高興,他知道周總理對新東樓擴建很是上心,就想回去告訴周總理這個好訊息,旁邊兩位工作人員的閑聊突然引起了他的註意。

「張镈,你知道這新東樓哪個方向的房間好嗎?」 一位工程人員問道。

「這我哪知道啊。」

「哈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西向的房間好,因為晴天時你從窗邊極目遠眺,外面景致極美,遠處你可以看見西山的朦朧山色,近處你還能看到故宮,這是最美的一處。」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楊德中聽到兩個人的對話,頓時感到脊背一涼,冷汗瞬間就上了腦門。因為在這遠景與近景,西山與故宮之間正夾著中國最敏感的地方——中南海,那住的全都是國家領導人。

當時張镈聽到這句話後也感到心中一驚,因為前幾年建的和平門附近的水利部辦公樓不過五層樓,約十八米。就被要求工作人員不得上樓頂,偶爾有工人到樓頂檢查,中南海那邊就會立即打來電話詢問。

張镈和楊德中兩人對視了一眼,兩個人眼中都是無盡的恐懼。楊德中急忙讓張镈想好解決方案,而他則立即回去報給周總理。

隨後,張镈想到一個補救辦法,他向北京飯店的負責人提議,把新東樓西側公共設施全都用壓花或者磨砂的,擋住西邊的視線,並且不要安排外國人居住,以防止他們窺視中南海。但是這種補救辦法只是治標不治本。

從新東樓緊急跑回中南海的楊德中,便和周總理說起了這個事情。周總理也說起他夜間在中南海就看到了施工的燈火,感覺新東樓已經對中南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必須立即處理。

過了兩天,楊德中又一次來到了新東樓的施工現場。他這次就是受周總理委托,來到工地了解情況,搜集相關資料,商討解決對策。

在商討過程中,有人提議可以將故宮的午門提高,起遮擋作用。楊德中心想這不妥,故宮午門是文物,不能破壞文物啊。商討結束後,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周總理。周總理也表示:一不能破壞文物;二我們不能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蠢事。

10月29日,楊德中召集北京飯店新東樓擴建專案的相關負責人開會,會剛開始,楊德中就開門見山:

「我們這次會議就是主要解決樓層過高,威脅中南海安全的問題。」

但是當時建築工程隊不肯放棄自己的藝術成就,同時北京飯店作為接待外賓的場所,代表的是我們國家的形象,如果草草封頂,會影響國際形象。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大家協商統一,新東樓必須在14層立即封頂。

但是會議結束後,楊德中依然覺得不妥,他便一層樓一層樓的走下,從每一個屋子的窗戶往下看,越看越覺得心驚,他發現即便在第14層封頂也仍有危險。因為在第十層就可以看到中南海的全景了,雖然有樹木遮擋,看起來較為模糊,但是一旦天氣晴朗,中南海內部的景象就會一目了然。

他決定必須壓低高度,即便把已建好的部份拆除,也不能初次紕漏。他再次找來設計院方面的人員開會,最後決定十層以上的房間都做另做用途,向西的窗戶全部封上做成實心兒遮陽墻,遮住向西向北的視線。他們的決議最終報到了周總理的那裏,得到了周總理的認可。楊德中憑借自己對領導人安危的敏感性,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巨大危害。

特殊時期離開工作崗位

1974年2月,特殊時期裏,楊德中被下派到陜西鹹陽軍分區任第二政治委員。臨走之前,周恩來夫婦還特意在中南海設宴款待,為他餞行。宴後,周總理和楊德中兩個人進行了長達四個小時的談話。

透過這次和周總理的談話,楊德中明白了自己無論身處何方,無論處於怎麽樣的境地,都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相信陰雨彌漫的歲月終究會過去,黎明前的曙光終究會到來。

到達陜西後的楊德中兢兢業業的工作,即使身處陜西,依舊像以前一樣夜以繼日的工作。但令他沒想到,他與周總理此次一別就是終生。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不幸病逝,訊息傳到陜西時,楊德中悲痛萬分。但是當時北京的政治氣候惡劣,他無法前去北京為總理送行,這也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此時的他站在屋內,猛地跪在地上,朝北京的方向長跪不起。一個一尺八的男孩兒站在客廳裏嚎啕大哭,在這之後,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一天一夜滴水未進。

重回北京

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楊德中終於得以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後的楊德中激動得熱淚盈眶。抵達北京後,他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家中,也沒有去找以往的朋友們交流感情,甚至他沒有見任何人,他在回京後的第一時間奔往了周總理的家中。

他站在周總理家的門前,看著熟悉的景物,久久不能回神,他回憶起了自己在周總理身後看著他的那一段歲月,但此時來到這裏,總有一種物是人非之感。

1979年他開始調查中央辦公廳警衛局裏,在動亂時期犯錯誤的幹部,以及對一些遭迫害的幹部進行平反。他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作了積極的處理,做好了當時中央警衛部隊的穩定工作。

1994年,71歲高齡的楊德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獲得上將軍銜的楊德中,在走出人民大會堂後。他又一次地走到了周總理的家門前,站立良久。

2020年11月12日,楊德中上將在北京病逝,享年97歲。楊德中臨死之前曾令自己兒子公布自己的遺願,疫情期間,一不願打擾大家,二不做告別儀式,三不往家裏吊唁。縱觀楊德中的一生,他忠肝義膽,不圖名利,心甘情願做領導人背後的安全保障,他的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必將影響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