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3年周恩來訪非洲,外國記者希望有償采訪,女外交官:你想錯了

2024-07-27歷史

1963年12月,正當中國總理周恩來率團存取阿爾及利亞時,一場轟動一時的外交事件在記者招待會上悄然上演。一位電視台記者提出對周恩來進行專訪的要求,但附加了一個有違外交禮儀的條件:希望中方能夠為此付費。

就在現場氣氛一度變得尷尬之際,一位年輕貌美的中國女外交官挺身而出,用嚴肅堅決的語氣回絕了記者的無理要求。她是誰?她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歷程,才能在這一關鍵時刻維護了新中國的尊嚴?她當年怎樣不留情面地斥責了那位記者?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一. 燃起革命火種的知識女青年

龔澎出生於一個革命家庭,從小受到父親龔鎮洲的熏陶,樹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誌向。1928年,她進入上海著名的聖瑪利亞女中學習。5年後,這位聰明好學的女孩考入了燕京大學歷史系。

在燕京大學期間,龔澎結識了像陳矩孫這樣的進步學生,還多次在美國記者艾德加·斯諾家中聚會,了解神秘的延安生活。1936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龔澎",以此來表達對革命烈士彭湃的敬仰之情。

1937年,龔澎從燕京大學順利畢業,但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了對華北的野蠻侵略。為投身革命,1938年,年僅24歲的龔澎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成為馬列學院第一期學員。

同年"七一"前夕,龔澎受到了毛澤東的親自點名,擔任了一場有外國人士參加的紀念集會上的轉譯工作。這是她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從此開啟了為中國革命事業貢獻自己力量的嶄新征程。

1938年10月,龔澎被分配到【新華日報】華北版工作。在前往工作途中,她結識了八路軍高級將領彭德懷,之後兩年裏一直在彭德懷所在的司令部擔任秘書。

這一時期,作為一名出色的共產黨員,龔澎展現出了過人的英語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也樹立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她身上凝聚著知識分子的睿智與革命者的執著,正是這些素質,為她日後在外交舞台上大展身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重慶諜報前線的"一枝花"

1940年,26歲的龔澎被調往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在那裏,她擔任了周恩來的外事秘書,負責國際統一戰線和外國記者的聯絡工作。

重慶作為當時的陸軍總部和國民政府所在地,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記者和諜報員。龔澎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語言能力,使她在這個外交舞台上遊刃有余。

她熟練掌握英語等多種語言,能夠熟練地進行筆譯和口譯,將延安的訊息和重要社論迅速轉譯成英文,及時傳播給外國記者。同時,龔澎也會將從外國記者那裏獲取的情報,寫成報告呈交給周恩來。

除了語言天賦,龔澎還擅長化被動為主動。她會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講別人感興趣的故事,來增強傳播效果,實際上是在給輿論進行引導。一位當年駐重慶的美國記者贊嘆道:"她善於利用一切機會來做工作,但並不讓你感到你是在被人引導。"

在抗日戰爭的最後時期,重慶成為了中共和國民政府談判的所在地。作為毛澤東的轉譯,龔澎不僅全程參與了這場歷史性的會談,還陪同毛澤東會見了美國大使赫爾利等重要人士。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龔澎繼續在重慶為黨的對外宣傳工作出力。她憑借出眾的才能和魅力,在重慶這個外交舞台上贏得了中外人士的廣泛贊譽。

然而,就在1946年10月,龔澎的丈夫周魯生不幸在太行山根據地陣亡。這無疑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作為一名堅強的共產黨人,她沒有因此動搖,而是迅速轉戰香港,擔任【中國文摘】主編和社長,繼續為黨進行外事宣傳。

這一時期,龔澎在重慶諜報前線的卓越表現,不僅為她日後擔任新中國外交部首位女司長奠定了基礎,更彰顯了她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外交家的過人才華。

三. 新中國外交部首位女司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從此,龔澎開啟了她在新中國外交舞台上的全新征程。

1950年,時年36歲的龔澎被任命為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成為新中國外交部首位女司長。此後數年,她一直在亞洲司工作,主管中國與亞洲國家的外交事務。

1963年12月,龔澎隨同周恩來總理一道,對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進行了存取。期間,在阿爾及利亞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外國電視台記者突然提出對周恩來進行專訪的要求,並希望中方能夠為此付費。

面對這一無理要求,龔澎毫不猶豫地嚴詞拒絕道:"你想錯了,記者先生!"她堅決維護了新中國的尊嚴,以自己剛柔並濟的外交風範,向世界展現了新中國日益走向國際舞台中央的大國風範。

除了在外交實踐中展現出卓越能力,龔澎在理論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她主筆撰寫的【中美外交史略】一書,系統梳理了中美兩國幾百年來的外交歷史,為今後的中美關系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事實上,龔澎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家,更是一位才學非凡的知識分子。她博覽群書,對中國古典文學和世界文學都有深入研究。在外交部工作之余,她撰寫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如詩集【雲樹集】等。

1979年,龔澎的丈夫、著名詩人艾青在一次采訪中如此評價她:"龔澎是位不折不扣的外交家,同時也是個詩人、學者、文學家。她實在是一位難能可貴的人才。"

龔澎平生最大的支持者和摯愛,就是這位被譽為"東方的巴朗"的丈夫。兩人自1946年結為伴侶後,就相濡以沫、患難與共,是中國文化界、外交界的模範夫妻。艾青對龔澎的贊譽,道出了她多才多藝的獨特魅力。

總的來說,作為新中國外交舞台上的拓荒者和奠基人,龔澎以自身的非凡才華和高尚品德,為新中國外交事業貢獻了寶貴力量,同時也樹立了一位女性外交家傑出的形象典範。

四. 在北韓戰場上出使特殊外交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中國人民誌願軍隨後開赴北韓前線,與北韓人民軍並肩作戰,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龔澎被派往北韓出使,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外事及轉譯工作。她不僅在前線與北韓人民軍並肩作戰,更是親自參與了當時中朝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重要外交活動。

1952年9月,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北韓進行了非常重要的存取。作為主要轉譯之一,龔澎全程陪同出席。她見證了毛主席與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日成之間親密無間的友誼,並負責將兩國領導人的重要會談內容準確轉譯。

此外,龔澎還為當時駐朝中國人民誌願軍提供了大量支援。她經常前往前線慰問將士,並將國內民眾對誌願軍的關愛傳遞給前線官兵,鼓舞他們的戰鬥士氣。

有一次,龔澎連續多日在前線工作,身體非常疲憊。但就在這時,一名普通士兵無意中說了一句"澎姐辛苦了",她頓時感到精神百倍,重拾鬥誌繼續工作。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正是對龔澎最大的鞭策和鼓舞。

在北韓戰場期間,龔澎還被臨時任命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總政治部外事處處長。在這一重要崗位上,她主持召開了多次高層會議,協調人民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之間的外事工作。

北韓戰場,是龔澎外交生涯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舞台。在那裏,她不僅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外交才華,更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淡定冷靜和大無畏精神,為中朝兩國的戰爭勝利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 掌舵中國文化外交事業

結束了在北韓戰場的工作,龔澎隨後回到北京,繼續從事外交事業。1958年,她被任命為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開始了她在中國文化外交事業中的全新篇章。

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最高決策機構,中國對外文化協會擔負著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身為副會長,龔澎成為主導這一工作的關鍵人物。

在她的推動下,中國文化對外輸出力度大為加強。一方面,中國文化藝術團體開始頻繁前往海外巡回演出,將中國優秀的戲曲、音樂、舞蹈等傳統藝術推廣給外國觀眾。另一方面,中國也邀請了眾多外國藝術家和文化使者來華存取交流。

1963年11月,當時任職蘇聯文化部長的葉卡捷琳娜·富爾切娃來到北京,對中國的文化事業表示了高度贊賞。在華期間,她不僅觀看了京劇【楊門女將】等經典劇目,還與龔澎等人就中蘇兩國文化交流展開了深入探討。

除了藝術交流,龔澎還著力推動了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發展。在她的倡導下,中國開始廣泛接收外國留學生前來學習,並向國外輸送漢語教師。到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已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名留學生在華學習。

此外,龔澎還全力推動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工作,將魯迅、老舍、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廣為傳播。與此同時,她也將自己收集的大量外國文學名著引進中國,豐富了國內讀者的閱讀視野。

正是憑借在中國文化外交領域的卓越貢獻,龔澎於1980年獲得了首批"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勛章"的最高榮譽。這無疑是對她一生為祖國文化事業孜孜以求、貢獻卓著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