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天王」陳濟棠是怎樣的人?暗中和紅軍做生意,還給紅軍送彈藥

2024-01-26歷史

在民國軍閥混戰的時代,梟雄並起,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土霸王。

其中最著名的有「東北王」張作霖、「山西王」閻錫山、「東南王」孫傳芳、「西北王」馮玉祥、「西南王」唐繼堯等等。

而當「西南王」唐繼堯和「東南王」孫傳芳敗亡,又湧現出了「雲南王」龍雲、「四川王」劉湘、「廣西王」李宗仁以及「南天王」陳濟棠。

老覃在這裏說說「南天王」陳濟棠的故事。

這個陳濟棠是個奇人。

他是漢族客家人,出生地在今廣西防城港。

他雖然生得身材魁梧、威武雄壯,卻是個書生出身。

他6歲破蒙,16歲應鄉試,榜列第三。

但他感慨於清廷腐朽落後,列強環伺,毅然棄文從武,轉入廣東陸軍小學就讀,並在陸小教官鄧鏗的介紹加入了同盟會。

這裏說一件陳濟棠在陸軍小學時的糗事。

陳濟棠是個腦細胞遠比腳細胞發達和好用的人。

他的正步操老走不不好,每逢學校閱操,他都靠邊站,被安排在教室搞衛生。

最受教官和老師青睞的同學梁安邦曾當眾取笑他,說:「陳濟棠這樣的人,絕對不能在軍界混,他要真能在軍界混得一席之位,我給他捧靴。」

陳濟棠聽了,羞愧得不行,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鉆下去。

熟料世事滄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梁安邦空負「安邦」之名,營營役役半生,碌碌無為。

而陳濟棠卻掌握了廣東軍政大權,成為了影響時局發展的「南天王」。

梁安邦落魄潦倒,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灰溜溜來找陳濟棠,以謀取一官半職。

他的臉皮厚得可以,一見面,就大呼小叫陳濟棠的字「伯南」,說:「伯南!伯南!老同學來給你捧靴了。」

陳濟棠有大將風度,不計前嫌,朗聲笑著說:「老同學何必開這樣的玩笑?我現在正缺一個交通團團長,不知你肯不肯屈就?」

梁安邦大喜過望,連說:「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陳濟棠為人厚道,一至於此。

那麽,厚道人陳濟棠是怎麽從一介白丁崛起成為雄霸一方的「南天王」的呢?

這期間既有時局變幻的推力在作用,當然,更多的是陳濟棠本人的見識和應變能力所至。

話說,陳濟棠從陸軍小學畢業後,又入了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從而成為了粵軍預備軍官。

1920年的粵桂戰爭中,他在陸小讀書時的教官鄧鏗為粵軍參謀長,負責組建粵軍第一師。他福至心靈,投奔鄧鏗,得以編入該師任第四團第1營營長。

1922年6月,陳炯明策動反對孫中山,第四團團長陳銘樞受脅迫參加。

陳銘樞是個有良心的人,他認為自己既是同盟會的人,又參與反對孫中山,實在是天理難容。在良心備受折磨之余,棄職遠走。

第四團由此歸陳濟棠統領。

陳濟棠內心也支持孫中山,他在第一師師長李濟琛的安排下,與鄧演達、張發奎發起兵變,擊敗了陳炯明的叛軍,重新占領了廣州。

這其中有一個細節要提:陳炯明從廣東結束後,退據粵東東江一帶,繼續和廣州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相叫板。為此,廣東革命政府先後組織了兩次東征。在第二次東征中,蔣介石任總指揮。然而,雙金之役,國民革命第一軍第三師一度被陳炯明手下林虎部擊潰,林虎部追擊到了離總指揮蔣介石僅一二裏的地方。蔣介石急得渾身汗出,好幾次想到了自殺。關鍵時刻,是陳濟棠率部以日行60公裏的速度趕,擊退了林虎部,救下了蔣介石。

這是陳濟棠事業發跡的重要一環。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琛任軍長,陳濟棠跟著水漲船高,升任為了第十一師師長。

到了1929年蔣桂戰爭期間,李濟深被蔣介石扣押,陳濟棠又升任為了第四軍軍長兼廣東綏靖委員。

由於陳濟棠之前對蔣介石救命之恩,這會兒也努力表示支持蔣介石,故出任了第八集團軍總司令。

而隨著胡漢民被蔣介石軟禁,廣州國民政府倏起倏滅等一系列變故的出現,陳濟棠不斷坐大,最終手掌廣東黨政軍大權,搖身變成了「南天王」。

陳濟棠治粵期間,把廣東的經濟搞得有聲有色,為時人所稱道。

最妙的是,陳濟棠還多年暗中周濟紅軍,和紅軍做生意,借道給紅軍,讓紅軍度過難關。

事情是這樣的。

1934年夏,蔣介石糾集起五十萬大軍,對我中央紅軍發起了第五次「圍剿」,其中,任命了陳濟棠為「南路總司令」。

陳濟棠不傻,知道老蔣這是想借刀殺人,既想借紅軍的刀來殺自己,也想借自己的刀殺紅軍,總之,無論是自己滅亡還是紅軍滅亡,收益人都是他老蔣。

陳濟棠虛以蛇委,每月向蔣介石索要60萬銀元的作戰費,卻出工不出力。

不過,盡管紅軍與陳濟棠的粵軍沒打什麽仗,但面對其他國民黨軍隊的攻打,壓力也很大,彈藥奇缺。

陳濟棠生怕紅軍支撐不下去,到時老蔣發重兵攻粵,自己難以抵抗,於是暗中派高參楊幼敏送了3萬發子彈給紅軍。

紅軍除了缺少彈藥,還缺少食鹽和醫藥以及各種日用品。

陳濟棠一咬牙,接濟!繼續接濟!

當然,這些日用品的接濟就不是無償接濟了——中央蘇區所控制的江西大余縣是中國白鎢礦的主要產地,紅軍去挖這種鎢砂同陳濟棠作交換,大批大批換取急需的物資。

好家夥,在1934年8月到9月這一兩個月的時間裏,中央蘇區光靠同陳濟棠做鎢礦生意,就賺620萬大洋!

到了1934年10月,中央10萬紅軍被國民黨軍擠壓到贛南閩西只有七個縣的狹小區域裏,生存空間太小了,必須實施戰略轉移。

又是陳濟棠,他和紅軍暗中達成五項協定,借道給紅軍轉移。

這樣,紅軍幾乎沒費多大功夫,就越過了老蔣下令設定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鎖線,順利抵達湘江江畔。

雖說陳濟棠所做的這些,都是圍繞著自身利益展開的,但他在客觀上幫助了紅軍,這是事實。

1980年9月,陳濟棠的兒子電子學家陳樹柏博士從海外歸來,鄧小平在接見他時,委婉地表達了謝意,說:「您父親當治粵年,有一定建樹。」

蔣系中央軍主力大多北上或西進追擊紅軍後,1936年6月,陳濟棠又與桂軍李宗仁、白崇禧聯手反蔣,發起了「兩廣事變」。

陳濟棠這麽一搞,吸引了胡宗南大軍來湘,讓老蔣顧此失彼,我紅二、四方面軍得以從容透過草地進入了甘南。

可以說,陳濟棠在無意中又幫了紅軍一把。

不過,陳濟棠在這次事變中失敗了,軍權全失,淪落成了一個時代的閑人、旁觀者。

老覃在這裏補插一閑筆:陳濟棠在兵敗後,逃入香港做了一個寓公。到了1941年,風聞日軍要進攻香港,蔣介石派飛機前去香港接一批要員回重慶,陳濟棠也在被接之列。但當陳濟棠帶著妻子莫秀英在飛機上找好了座位,卻被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令偉趕了下來。

孔令偉趕陳濟棠的理由,就是她的養的幾條狼狗要坐陳濟棠夫妻的座位。

可憐的「南天王」陳濟棠,落地鳳凰不如雞,只好吞聲忍氣,下了飛機,透過走陸路,飽受勞碌奔波之苦,輾轉逃到了重慶。

陳濟棠自己吃苦倒沒什麽,但連累妻子吃苦,他就很過意不去,到了晚年,還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陳濟棠對妻子莫秀英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莫秀英並非出自什麽大富之家的大家閨秀,容貌長相也一般,陳濟棠為什麽對她情有獨鐘呢?

「東江才子」王映樓作有【莫秀英小傳】,說莫秀英原本是高州名妓,名噪一時,陳濟棠迷信相術,認為莫秀英「鼻準端潤,最旺夫,娶之者必多幸運。濟棠欲納之為妾,秀英不肯,因摒發妻而娶之。」

此說其實大謬。

陳濟棠原先有妻不假,但原配葉氏是按家庭包辦婚事而娶。陳濟棠從軍離家後,葉氏不久就病逝了。

莫秀英也並非什麽高州名妓,而是一普通農家女。

陳濟棠與莫秀英相識,是在1915年他奉令進駐陽江、電白一帶之時。

當時,陳濟棠只是連長,他在電白潭板遇上了因生活沒有著落而欲投江尋短見的莫秀英,出於人道主義,他伸出援手相救,把莫秀英帶回軍營,贈衣相食,由憐生愛,日久生情,最終結為夫妻。

陳濟棠寵妻愛妻,一生對莫秀英計聽言從。

他在1933年2月15日建成橫跨珠江兩岸的第一座大橋——海珠橋後,為了討好愛妻,特意在海口修建了「秀英港」。

此外,又在「秀英港」建了一座長橋碼頭,命名為「秀英碼頭」。

莫秀英賢良,為陳濟棠生育有七子四女,在相夫教子之余,又行善積德,做了很多慈善事業,被當時的廣東人民稱為「廣東之母」。

莫秀英命薄,1947年在廣州梅花村病逝,時年47歲,陳濟棠將之葬葬於湛江湖光巖獅子嶺。

陳濟棠1954年病逝於台,他的骨灰後被子孫移回湛江,與愛妻莫秀英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