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名將輩出的明朝,被三位「統帥」坑掉了百萬大軍

2024-07-24歷史

「一將無謀,累死千軍;一帥無謀、挫傷萬師。」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還是丟了街亭的馬謖,都是人們嗟嘆的物件。一個拖垮了胡服騎射後強大趙國,一個葬送了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因為一個人的愚蠢戰略而拖垮全軍,這往往是歷史最大的遺憾。而在名將輩出的明朝,這樣的「統帥」又特別多。

李景隆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名將曹國公李文忠之子,自幼深得顧盼偉然,雍容華貴,又喜讀兵書,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派他前往邊境掌管與西番的茶馬互市,同時掌管左軍都督府。朱元璋重視李景隆,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則更是毫無保留的信任這位將門之後。

在建文帝削藩的過程中,李景隆親內建隊前往開封,將周王全家押解南京,可謂十足的心腹。靖難之役時,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將南軍的五十萬主力全部交予了他,並親自在江邊為他踐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建文帝對李景隆的信任古今罕有,但李景隆卻完全辜負了這種信任。他不僅在絕對的戰場優勢下屢出昏招,屢戰屢敗,讓兩方形勢徹底扭轉。而在後來朱棣圍攻南京時,李景隆更是直接開啟城門投降,迎燕軍入城。不過李景隆這樣的背主行為,也註定他晚年的悲涼。永樂年間,被大臣數次彈劾的李景隆最終被罷官奪爵,軟禁至死。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之前,明朝一共有過5位帝王。從朱元璋到朱瞻基,明朝這開國的前幾代君主都是極具統帥之才的。除去不屬於燕王這一脈的建文帝,其他幾位都是馬背上建功立業。朱棣數次北伐,朱高熾在靖難之役堅守北平城,擋住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朱瞻基內定叛亂外征兀良哈也是戰功卓著。

朱祁鎮少年繼位,也同樣擁有父輩一樣的雄心壯誌,數次不顧大臣勸阻發動戰爭。自正統三年到九年,明英宗三次北伐蒙古和瓦剌,雖然規模不大,卻也取得了一些戰績。嘗到甜頭的朱祁鎮聽從太監王振的蠱惑,更是固執決定親率大軍25萬出征瓦剌。

土木堡之變明軍不乏名將,士卒也多是精銳老兵。但朱祁鎮自身才能和經驗都不足,還不聽臣下勸阻,將大軍的路線制定都交到太監手中,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大敗,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楊鎬

楊鎬是進士出身,當過知縣,政績能力都非常出彩。但在明朝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慣例,那就是文臣武用,而楊鎬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萬歷二十五年,楊鎬率軍在邊境吃了敗仗。本來要受到懲處的楊鎬卻又正好趕上了李如松率軍抗日援朝,得到了可以將功贖罪的機會。此役明軍取得大捷,只有楊鎬吃了敗仗,靠著謊報軍情才逃過了責罰。

楊鎬毫無軍事才能,除了資歷深厚,幾乎奮戰必敗。但就這樣一個人,卻被萬歷皇帝選做了與努爾哈赤決戰的三軍主將。萬歷四十七年,楊鎬率領明軍11萬精銳北伐。在明軍實力占優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楊鎬卻下令「分進合擊,四路會攻」,將一支強大的主力拆得四分五裂。薩爾滸一戰明軍被各個擊破,元氣大傷,這與楊鎬的指揮離不了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