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宋朝的小報都刊登什麽內容?官報報喜不報憂,小報一言難盡

2023-12-30歷史

文 | 顧遠山

編輯 | 顧遠山

小報肇始自北宋,盛行於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非官方報紙, 早在北宋真宗、仁宗年間,京都開封即有小報存在,名之「單狀」,或假冒為「朝報」。

它沒有報頭和固定稱謂,小報其名,蓋因「以小紙書之,飛報遠近,謂之小報」。 小報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政治材料為主,內容和形式均區別於正式的官報, 是宋代社會動蕩不安、內憂外患的產物。

作為非官方新聞載體, 小報被封建政府指為「造言欺眾」「亂有傳播」「駭惑聽聞」「疑悟群聽」,從而備受壓制和打擊。

但小報的發行得到下級官吏和社會民眾的廣泛支持, 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為功」。終宋之世,小報始終沒能被禁絕。

然而,身處宋代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 小報雖比封建官報更具新聞特征,但其本身並沒有言論,僅透過選刊檔和資訊來表達傾向。

並且,宋代小報的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途徑、受眾群體和傳播效果, 既不同於宋代官報,又與後世的民間報紙有所區別,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傳播者:職業化與商業化端倪初現

北宋時期,政黨之爭激烈,官場中人對朝廷人事變動資訊分外關註, 從而出現源自進奏官的非正式新聞,私相授受於各級官吏。

隨著社會局勢日益動蕩、戰亂頻仍, 各級官吏和士大夫階層愈益關註朝政,而封建王朝對官報輿論嚴加控制,無法滿足讀者對時局態勢迫切關註的需求。

「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小報應時而生,並得以廣泛傳播,宋代小報的傳播者,即發行和經營方, 以進奏官、使臣、下級官吏為主,輔以書肆之家等被官方誣為「不逞之徒」「奸妄小人」的從業者。

【宋會要輯稿】對此有所記載:「訪聞有一使臣及閣門院子,專以探報此等事為生。或得之於省院之漏泄,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又或意見之撰造, 日書一紙,以出局之後,省部寺監知雜司及進奏官悉皆傳授,坐獲不貲之利。

由記載也可看出, 宋代小報的經營者和發行方已呈現職業化、商業化的端倪。

後來,在社會需求和商業利益的雙重驅使下,專門從事新聞采寫活動的「探官」應運而生。 「其有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私衷小報,率有漏泄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傳播內容:時效性與真實性難以兼顧

宋代小報所刊載的內容與官報類似,以官員的任免、升遷、差除,皇帝的詔令和台諫, 大臣的奏議等時事政治資訊為主。但是,與「動輒年旬日俟許報行」的官報相比。

小報的時效性強,能做到「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時譽播」,甚至「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傳播」可 與其出色的時效性相比, 小報內容的真實性則遭人詬病。

縱使它報道了大量「朝廷機事」,「或是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然而「撰造命令,妄傳事端」, 「鑿空撰造,以無為有」,乃至「偽造詔命」的行為令小報難逃其咎。

例如,徽宗大觀四年九月,小報曾刊載過一篇斥責蔡京的偽詔;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三月,又刊載過一篇召用張浚的偽詔。

資訊源「或得之於省院之漏泄,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 傳播者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加之把關人角色的缺失,造就了虛實參半、真偽難辨的小報內容。

然而,封建政府對小報的屢次查禁和嚴厲斥責,則緣於小報內容有一定真實性,並且不利於封建統治。 如宋高宗紹興七年,禦史胡銓撰寫奏疏請求「斬秦檜以謝天下」,官報對此不予理會,小報則全文照發。

再如金人入侵時,部份官兵和北方人民奮起反抗, 只因朝廷內投降派占上風,官報對此只字不提,小報卻詳加報道。

傳播途徑:手抄本與印刷版並列不悖

在北宋小報的傳播過程中,先有「即時謄播」「竟以 小紙書之,飛報遠近」函的手抄本,英宗之後,史料中又有了印刷版本的記載。

英宗治平三年閏十一月監察禦史張戳奏言: 「竊聞近日有奸佞小人,肆毀時政,搖動眾情,傳感天下,矯撰敕文,印賣都市。迄下開封府嚴行根據,造詣雕賣之人行遣。」

畫其中的「印賣都市」「造意雕賣」說明印刷版已經出現並進入流通領域。 後來,印刷版風行一時,乃至「鏤版鬻賣,流布於外」,「京城印行,繞街叫賣」。

由此可見, 社會民眾的閱讀需求促使小報的發行量與日俱增,印刷手段的介入和推廣是必然趨勢, 但由於當時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又因封建政府對印刷業幹預較多。

作為官方口中「肆毀時政」的民間報紙,只能由部份「書肆之家」秘密印制,印刷數量和速度的局限性使其無法完全取代手抄本。 從而,宋代小報形成手抄本與印刷版並存一時的局面。

受眾群體:多樣性與排他性互動存在

有關北宋小報受眾群體的史料記載並不多見, 僅能從「傳播於外」「傳之四方」「飛報遠近」「通達於州郡監司」等只言片語來推斷出小報受眾面廣、階級與階層多樣化。

小報的讀者有京城官員,也有地方官和士大夫知識分子,以及皇室成員和社會上關註朝廷政事的人, 然而,宋代小報雖較之官報更具新聞特征,受眾範圍也更加廣泛,但其功用仍未超出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範疇。

主要受眾依然存在於封建統治集團內部,並未真正步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因為, 宋代小報誕生的緣由及發行傳播的主要目的,是基於封建統治集團內部迫切了解朝廷政事動態的需求。

「某人罷去,某人遷移」,朝廷大臣之奏議,台諫之章疏,內外之封事及皇帝的諭旨詔令是其主要關註物件,對於社會民生、百姓疾苦則置若罔聞。 並且,小報的傳播載體是紙質媒體,對受眾的文化程度有一定要求。

在教育事業不甚發達的宋代,能夠閱讀小報的平民百姓數量有限, 因此,宋代小報的直接受眾範圍並不算廣。

所謂「傳之四方」是相對官報而言。小報資訊在平民百姓中的傳播, 主要還是依靠直接受眾閱讀後的口口相傳。

在厲行新聞資訊管制與封鎖的宋代,小報在傳播效果上或多或少地起到了開啟民智的作用,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的順民是封建統治者所喜聞樂見的。

而「使朝廷命令,可得而聞,不可得而測;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詐,則國體尊而民聽一」 正是查禁小報的目的。

由此可知,宋 代小報讓長期以來閉目塞聽的社會民眾有了一定程度的政治知聞權,從而體現出其突破性和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