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6年血戰大楊湖,被活捉敵團長不服,肖永銀一句話讓他啞口無言

2023-12-22歷史

1947年,對國共雙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生死攸關的一年。熬過了這一年,蔣軍由強轉弱,由主動進攻變成了被動挨打,反過來,我軍由弱變強,從防禦變為了進攻。

從1948年開始,我軍開始勢不可擋,指哪打哪了,變成了我們說"要收復什麽地方,就收復什麽地方"了,甚至比當初的蔣軍更要自信,說要打哪個部隊就要打哪個部隊,蔣軍的王牌、精銳,只要我軍想打,它就跑不掉。

如果把戰爭比作一個棋局的話,在這一年裏,蔣無疑是走輸了。這個根本性的變化是從1947年7月份開始悄悄地發生的。

蔣這時仍舊陶醉在"收復失地"的美妙感覺中,他並不知道,蔣軍得到了土地和城市,同時也得到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在我軍看來,每一個城市都是一個陷阱,蔣軍得到一座城市,就要分兵駐守,機動兵力就相對減少。我軍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幾乎所有的部隊都可以作為機動兵力使用,在必要時,可以迅速集結四至五倍,甚至數十倍的兵力與敵作戰。

事實上,我軍所實施的重大戰役,幾乎都是在"集中優勢兵力"原則下展開的。

1946年9月,劉鄧大軍在定陶戰役中,就是傾其所有對付蔣軍整編三師,其中擔任主攻的六縱更是集中9個團的兵力攻擊整編三師主力五十九團,而此時的五十九團實際上只剩下了兩個營。

在1947年7月的魯西南戰役中,劉鄧大軍以十比三的兵力與敵六十六師激戰於羊山集,惡戰14天,殲敵1.4萬人。在這種"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面前,蔣軍再頑強,也只有失敗的份。對我軍這種打法,那些受過高等軍事教育的蔣軍高級將領一直頗有微詞,稱之為"人海戰術"。

不管是"集中優勢兵力",還是"人海戰術",效果卻都是一樣的,攻擊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令人驚心動魄,吶喊沖鋒之聲令人聞風喪膽,仗一開打,我軍在氣勢、士氣上就壓倒了對手,而氣勢一輸,任何部隊,恐怕都只有挨打失敗的份了。

1972年,在台灣出版的【春秋】雜誌上,一個叫東方綠的作者撰文介紹1948年豫東戰役我華東野戰軍圍攻黃伯韜兵團時,曾講道:七月三日的晚上,共軍猛攻二十五軍,所用的戰術,那大約就是馳名的所謂人海戰術了,四面八方如同波濤一樣的洶湧而來,形態令人心驚膽戰。

蔣軍的機槍射手們,大部份都如醉如癡地握著槍機,因為以前作戰,從未見過這等情況,拼殺而殺得令自己害怕和惡心,經過了如此的一次攻擊之後,輕重機關槍的持有者都換了軍官,因為很多士兵受不了這等現象的精神壓迫,如此的四十分鐘攻擊,二十五軍失去了六個小村。

他在文章中不得不承認我軍頑強的作戰精神:當時共軍遺下的陣亡者屍體,有的就在蔣軍陣地之前,經搜尋之下,曾在他們身上發見了一種奇怪的"裝備",那是一條長約三尺的麻繩。

一端縛在屍體的腳上,另一端則壓在束腰的皮帶之下,而且還挽了一個圈。這條繩的作用,就是準備在戰死之後,被拖回時用的。由這一條短短的繩,就足見共軍在此戰役的沖鋒時,皆是作了必死之準備的,如果拋開政治的立場,單從軍人的戰鬥精神而言,如此的準備,怎能不勝?

六縱在1946年9月定陶戰役中血戰大楊湖,殲滅了整編三師,活捉了整三師五十九團代理團長吳耀東。吳耀東被押到六縱十八旅指揮所後,依舊很傲氣,脖子挺得直直的,不用別人招呼,自己找張椅子就坐了下來,還蹺起了二郎腿。

時任十八旅旅長的肖永銀問他當了俘虜有何感想,他竟指責肖永銀說:"你們不講戰術,你們就是憑著人多亂打。如果是站在軍人立場上,我可以跟你們打到底!"

肖永銀則回答他說:"你說我們不懂戰術,那你很懂戰術了,我問你,戰術是什麽?我告訴你,我把你戰勝了,這就是最好的戰術。"吳耀東聽罷一時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