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君子總鬥不過小人?潔身自好依然犯法?——解析【羅織經】(下)

2024-01-13歷史

書接上回: 網頁連結

1.【保身】——陰溝行船

在渾濁的世道之中,總會不小心陰溝裏翻船,因此保住自身是重中之重。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你不想害人的時候,別人還時時刻刻惦記著你。

「君子惜名,小人愛身。好名羈行,重利無虧。名德不昭,毀謗無失真其身;仁義莫名,奸邪不以為患。」——直白點說就是, 只要我不講道德,就不怕道德綁架,任何人潑的臟水都無效 。君子天天講仁義道德,結果就是被這些虛名所束縛;小人天天看重利益,到頭來卻沒啥損失。這是保護自身的第一條。

接下去,「陽以贊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第二條則是陰陽結合,先在公開時候誇贊別人,把人捧到盛名難副,直至放棄警覺,這就是「捧殺」;接著在私底下傳播私密醜聞,專門攻擊敵人的忌諱之處——當別人忙著自證清白的時候,哪有功夫來算計你呢?

「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庶民就老老實實,別和官府對抗;有錢有地位的人專心搞錢,不要跟人結怨。—— 弱者先保證生存,不能逞強顯擺;強者隱匿鋒芒,以免樹大招風,凡事留個余地。

如果自己犯了過錯,對自己嚴苛責備,以此博取同情,避免大禍;指責別人的時候,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情況,稍微留有余地,小恩小惠或許對自己將來有用。

「善惡」都是人的主觀意識,不同時代和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善惡,因此不要拘泥於此。「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只要沒有良心的束縛,就能百毒不侵。

2.【察奸】——忠奸如何定?

這一篇的核心思想,總結來說就是:主子討厭誰,誰就是奸人;誰不跟自己同黨,跟自己利益沖突,也是奸人。

此處也是論述了「忠臣」往往沒有好下場,而奸臣卻大行其道的原因,而且人們更願意當奸臣。簡單來說,那些小人奸臣,一直動用陰謀的智慧,在暗處,而且處處逢迎君上,所謂「上所用者,奸亦為忠」;如果忠臣認死理,忤逆君主,最後貶謫流放,那麽「上所棄者,忠亦為奸。」 世人所謂的「奸」和「忠」,跟酷吏眼中的「奸」和「忠」正好相反。

所以對於奸的判定就非常簡單:第一層,看上頭的意思;第二層,看是不是能夠對自己有利。——去除表象,追求實質。

當然,酷吏也明白一個真理,那就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但是國有沒有患他們毫不在乎,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夠得到眼前的利益。

3.【謀劃】——權謀拉鋸戰

權謀,是古代封建統治系統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沒有權謀,君主無法駕馭大臣;沒有權謀,官員無法升官發財;沒有權謀,官吏就無法鏟除同僚。

宦海是一片汪洋,充滿了暗潮漩渦和洶湧巨浪,「官無恒友」,今天拜把子的兄弟,可能明天就把你送進了大牢裏。因此「後下手遭殃」,必須趕在別人禍害自己之前,把敵人除掉,而且要斬草除根。如何辨別敵人,之前的篇章已經詮釋,接下去是實操方法。

在古代,「欺君之罪」是罪大惡極的,因此構陷敵人,必須要用此罪名;至於貪贓枉法,本來就是法度所不能容忍的,聽任敵人做壞事,先把敵人養肥,再問罪也不遲。

對於君王來說,底下養了一群詭計多端的臣子,對自己的權勢危害極大。因此對於君王來說,一定要想盡辦法讓底下的官吏們相互鬥爭,這樣他們勢力削弱,也沒有更多精力來對付君主。馬基雅維利一定很贊同!

人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顛倒是非黑白,把一個人的功勞顛倒成罪過;把一個人說過的話、寫過的字,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成異端邪說,這樣就能讓這些人一步步走入深淵。

當然,一切的根本,還是靠處事機密和兵貴神速,稍有遲疑就會限於被動的境地。

4.【問罪】——先定而後問

接下去就是本書的「精華」,也是中國數千年文化中糟粕的集大成者。

古代帝王之法,是酷吏的大殺器。在他們眼中,法律條文怎麽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執行;要點不在於如何罰罪,而在於如何定罪。

「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罪不自昭,密而舉之則顯。」這是非常可怕的,因為 不管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罪,只要給你安排上罪名,你就危險了 ——一封舉報信上去,管你三七二十一,必須先到監牢裏去,接著就是嚴刑拷打,不招也得招。

(可惜歷史上狄大人沒有元芳的保護)

當年狄仁傑遭來俊臣等人構陷被打入死牢,狄仁傑一看裏面的陣勢,一套下去估計直接見閻王了。於是好漢不吃眼前虧,態度很好地認罪,「我的確要造反」。一面把被褥拆下,咬破手指寫下血書自辯,然後把棉衣裏的棉取出,把血書放進去。狄仁傑委托獄卒把衣服送回家洗,並且囑托:「把棉拆開也洗洗。」狄仁傑的兒子發現後上告了武則天,於是狄仁傑免了一死。——這也是武則天駕馭權臣的手段,酷吏那點小伎倆她能不知道?

君上不會容忍臣子犯法,沒有指令就先等待,一旦來了命令馬上抓人。人會本能自我辯解,因此審訊的時候不能仁慈憐憫,用刑一定要往死裏整。

而且「人無不黨」,一個人肯定有社交圈,只要抓到一個人,就可以順勢打擊一大片。對於供詞,不能有任何的疏漏,不可以有邏輯錯誤,因此要認真的「修補」。——到這一步,罪名構陷基本完成。

人人都怕死,人人都怕痛,嚴刑拷打,攻擊犯人的精神,就沒有不屈服的。

對於朋友,酷吏認為更要從重懲罰,這樣才能人人自危,不敢幫朋友說話。

5.【刑罰】——往死裏整

在來俊臣這些人手中,刑罰成為了一種變幻莫測的「藝術」。他們呼風喚雨,只手遮天,在死牢之中,他們就是活閻羅,裏面發生的一切慘象比阿鼻地獄更恐怖。

聰明人害怕災禍,愚蠢人害怕酷刑。用言語殺人,這是最高明的手段。——頗有孫武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味。

明智的人會認清楚時務,而頑劣的人喜歡狡辯。可以拿陣勢威懾犯人,這是第一步。

有人不怕死,卻難以忍受反復折磨帶來的皮肉之苦,用刑就找犯人最不能忍受的地方實施;有身份的人最怕侮辱,而且擔心株連親族,懲罰就從罪犯最不甘心的地方下手。

不願意認罪,那就在原罪上再加一等;拿不到罪證,就逼迫他偽造證據。犯的事情夠不上刑罰,就構陷罪名,啥罪名都能編造;不用怕定罪無名,就怕上頭不懷疑有罪。

不管你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的賤民;還是一個出將入相的皇親國戚,只要落入酷吏手中,總有辦法讓你招供。

6.【瓜蔓】——把事情搞大

接下去就更恐怖了。你要是想除掉政敵,把人弄死也就算了,但是,酷吏們為了更大的功勞和威名,就一定要把事情搞大。所謂「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所有的冤屈之魂,都是他們達成自己目標的墊腳石。

所以,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之中,人人自危。一旦交往過密的人遭到構陷,那麽自己也在劫難逃;一旦平時多說幾句心裏話,關鍵時刻就會引來禍害。沒有固定的朋友,沒有不變的敵人,一切都是隨著利益的改變而改變。

在這樣的體系之中,人只能是權力和利益的附庸,所有的人性都服務於此。人只有三緘其口,處事如履薄冰,才不至於找來忌恨和禍端;而為了保護自身和與自身相關的人,只能用同樣的辦法鉆敵人的空子。

7.尾聲:多行不義必自斃

來俊臣這些酷吏,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也可以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是皇權的衍生物,為帝王做著最骯臟齷齪的事情,最終結局就是被舍棄——成為背鍋大俠。

公元697年,來俊臣準備告發太平公主和武氏諸王,結果太平公主先發制人,向武則天告狀,太平公主說來俊臣把自己比作石勒,有不軌之心。武則天「下詔棄市」並加醢刑(即剁成肉醬)處死。死時長安市井場面轟動。武則天知道此事後,大驚,再下令將來俊臣全家處死棄市。

唐玄宗開元年間,下詔來俊臣的後代子孫不得仕宦,以示懲戒。

來俊臣死了千百年,【羅織經】也曾一度散佚,但是【羅織經】中所描述的糟粕思想,卻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去。無數的忠臣義士被小人構陷而身陷囹圄,甚至死於非命。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酷吏,卻是第一個領頭寫下「整人教材」的人,也算是「千古一人」了。

以史為鑒,讓我們時刻警惕這些陰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