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只是過於羞辱曹操,沒人敢說罷了

2024-05-17歷史

曹操,作為【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曾經也被寫進了一句俗語裏面,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曹操曹操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其實還存在下半句,只是無人敢說罷了,因為這句話實在是過於羞辱曹操,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一、不一樣的曹操

曹操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名叫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大宦官,父親曹嵩,先後做過校尉、大司農等,最後透過賄賂,官升至太尉。雖然曹操出身豪門,但因為是宦官的後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依然屬於出身較差,與其好友袁紹的出身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曹操在朝為官初始,還是忠義之士。那時董卓自稱「尚父」,控制了漢獻帝,權傾天下,但其荒淫無度,兇忍殘暴,引起朝中大臣和百姓們的極度不滿。

當時朝中有位老臣叫王允,有一天,他召集群臣來他家裏商討鏟除董卓的事宜,就在大家想不出辦法的時候,曹操不請自來,對宴會上的人一頓嘲諷,嘲諷他們只會哀嘆,不知道實際行動,說自己可以刺殺董卓,王允表面將其呵斥走,但實際安排下人,將曹操留在書房,兩人私下進行一番交談。

王允將家傳七星寶刀交給曹操刺殺董卓,曹操到達董卓府邸,看到董卓在睡覺,他拿起刀朝著董卓的後背刺去,但是董卓並沒有熟睡,從銅鏡中看到了曹操,立馬問曹操要做什麽,曹操大慌,立馬說道:「我得一寶刀,名叫七星刀,特來獻給相國。」

趁著董卓沒反應過來,曹操連忙逃跑,離開洛陽,回到自己老家,豎起「忠義」大旗,聲討董卓,招兵買馬,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其實從曹操刺殺董卓這事可以看出,曹操當時確實忠義,起碼當時也心系漢室。

他在刺殺董卓時被發現居然能夠做到臨危不亂,可見其心理素質極好,並且懂得隨機應變,這是其成為梟雄的必備素質。

而董卓後來因為貂蟬,與義子呂布產生了嫌隙,最終在呂布和王允的聯手下被殺死。董卓死後,他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賊心不死,仍然在長安作亂。後來,趁著他們發生內訌,漢獻帝帶著一眾朝臣,趁機逃出長安,奔向洛陽。

本來漢獻帝去洛陽,沒想到會投奔曹操。因為張揚離得最近,他救駕最快,但是張揚只提供了一部份物資;張揚不來,也有袁紹,袁紹家裏四世三公,大本營鄴城距離洛陽也較近,他覺得袁紹肯定會來迎接他。

但是袁紹這人毫無遠見,謀士沮授建議袁紹打著「勤王」的名義去營救漢獻帝,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淳於瓊等大臣認為復興漢室太難,並且要是去迎立漢帝,就會削弱自己的勢力,於是以淳於瓊為首的一幫大臣極力勸阻袁紹,最終袁紹沒有去迎接漢獻帝。

等了許久,不見袁紹出兵來迎,太尉楊彪等人就建議漢獻帝請兗州的曹操過來勤王,於是漢獻帝就派使者去兗州請曹操。

然而,就在使者還沒回來、李傕和郭汜的追兵趕到的危險時刻,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前來「救駕」,成功擊潰了李傕和郭汜的叛軍,因此就有了「說曹操曹操到」。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脅迫漢獻帝遷都許縣,後改名許都,開啟了自己的爭霸之路。

二、錯過的命運

「說曹操曹操到」的後半句是源自曹操和呂布這二人,暗含嘲諷之意。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所有軍事行動都名正言順的釋出天子令,朝堂上冊封百官,吸引了大批人才,如荀彧、郭嘉、鐘繇等人,都成為後來曹操統一北方的核心力量。

當時,曹操的霸業初步形成,但是父親曹嵩卻被徐州牧陶謙所殺,於是曹操集結兵馬,到徐州為父親報仇,其實也是打著為父親報仇的名義,想拿下徐州,擴充勢力。

因為曹操當時的勢力主要在兗州,兗州範圍並不大,限制了曹操勢力的發展。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時,因為徐州牧陶謙請來劉備幫忙,所以並沒有占到便宜。

等到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時,曹操謀士陳宮轉投了呂布,對於陳宮背叛曹操,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說了一句「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由於此事,陳宮很不認可曹操為人,對曹操產生恨意;二是陳宮答應陶謙,幫助徐州,在陳宮的建議下,呂布偷襲了曹操大本營,曹操急忙回軍,與呂布大戰,則徐州危機可解。

交戰初始,雙方都各勝一場,但後來陳宮給呂布獻計,讓城裏的富商田氏假裝做內應騙取曹操攻城,曹操果然中計,進城之後遭到呂布伏擊,被困於城裏,曹操本來是集中火力攻打北門,但是北門太難攻,於是換上士兵的衣服,獨自騎白馬往南門逃離。

但就在往南門走的途中,遇到了呂布,當時的曹操感覺自己的生命就要結束了,緊張的不行,但可笑的是,呂布居然沒有認出曹操,遇到曹操時,呂布拿出方天畫戟指著曹操問:「曹操何在?」曹操就指著前面說:「那個騎黃色的馬走的就是他」。

呂布趕忙去追,最終錯過了擊殺曹操的唯一一次機會,為自己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曹操一顆懸著心也終於放下了。

於是根據這個典故,就出現了「當面錯過,豈不可笑」這句話,表達了對呂布的嘲諷之意,當然這件事對於曹操來說是非常不光彩的,以至於很少有人提起這後半句。

三、結語

「說曹操,曹操到;當面錯過,豈不可笑。」短短一句話,卻蘊含著兩層意思。前半句是對曹操的誇贊, 不僅是誇贊了曹操救駕及時,更誇贊了曹操的深謀遠慮,善於抓住機會。

後半句是對呂布的嘲諷,大敵在面前,居然認不出,錯過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最終死於曹操之手。這兩個故事,值得後世借鑒,告誡人們,機會在前,應該善於發現機會,抓住機會,一旦錯失機會,可能後悔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