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女性到底多久洗一次澡?為何皇帝的一句話,讓趙飛燕郁悶很久

2024-04-17歷史

前言

在古代,女性通常多久才洗一次澡?或許你會感到驚訝,但事實卻如此!

觀賞古裝劇的人可能會留意到這樣的畫面:女性在盛滿水的大桶中慢慢享受洗澡。這一情景看起來極為愜意。

那麽,問題來了:古人是多久才會進行一次洗澡呢?

古代的普通婦女一般是每隔2到3個月才會洗一次澡。她們在河中洗澡時,因為男女混合而感到不安。

實際上,並非古人不喜歡洗澡,而是由於兩個難以啟齒的原因。趙飛燕的洗浴方式多種多樣,但是一句皇帝的話卻讓她心情沈郁了很長一段時間。

「洗澡」的最早記錄

甲骨文中首次出現洗澡的記錄,包含了"洗"和"沐"等詞匯。【禮記】隨後詳細規定了洗澡的頻率、效果以及註意事項,例如每三天洗頭、每五天沐浴。

"內則"中有雲:「連續進行三日沐浴,連續進行五日沐浴。」

此外,【禮記】強調上半身與下半身使用的浴巾應分開,並要求男女分別在不同房間洗浴。在【禮記·內則】中提及:「外內不共井,不共浴。」這表明歷史上存在男女共同沐浴的習俗。這些文獻記錄揭示了古人最初對洗澡並無嚴格規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禮儀規範。

古代人洗澡不僅僅是維持個人衛生的一種方式,更是彰顯禮儀和社會道德的表現。在拜見上級或者進入神聖場所之前,沐浴更衣是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漢朝時期,官員們被賦予了專門的洗澡假期——每月五天,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專心進行洗浴。

洗沐五日,又稱為休沐。

「休沐」的源頭可追溯至【說文解字】,該書詳細闡釋了「洗」、「沐」、「浴」等詞匯。據其記載,「沐」乃指洗凈頭發,「浴」則是洗滌身體,「洗」一詞則特指清洗雙腳,「澡」則代表清潔雙手。

總結如下:「沐」即洗頭,「浴」即沐浴,「洗」指清洗腳部,「澡」則為洗手之意。

可以看出,古代重視沐浴,否則政府不會給予官員五天假期供其沐浴,也不會頒布如此詳細的規定。值得一提的是,漢朝時期官員多為男性,因此有關沐浴的記載主要針對男性。

古代女性通常以何頻率沐浴?

女性在古代,由於社會地位、個人生活習慣以及所處地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她們的沐浴習慣相較於男性更受限制,頻率更為不同。

貴族女性,尤其是後宮妃嬪,通常享有較為優越的沐浴條件。

她們一般每2至3天沐浴一次,這不僅是為了保持個人衛生,更是為了展現儀態和提升魅力。這些女性擁有充足的資源,因此能夠將沐浴視為一種儀式,以展示出她們的優雅和魅力。

她們不僅在洗凈身體的同時,巧妙地將沐浴提升為一門藝術,運用香料、花瓣,甚至打造獨特的沐浴儀式,以各種技巧吸引皇上的目光,讓沐浴成為宮廷生活中充滿魅力與競爭的一部份。

趙飛燕

【飛燕外傳】中記載,每當漢成帝賞賜趙飛燕姐妹時,她們總是在太液池中盡情嬉戲,呈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邊佳人畫。

池水中彌漫著異域香料的香氣,濃烈芳香四溢,讓漢成帝頻頻感嘆,心生向往。

在通香沈水中沐浴五蘊七香的療愈湯,坐於其間,燎著能夠降神的百蘊香。婕妤沐浴著豆蔻之香,塗抹上粉底的華美妝容。

帝曾私下對樊嫕說:「即使後妃有異香,也比不上婕妤身自所帶的芬芳。」

趙飛燕精心策劃,將稀世香料溶於泡沫之中,希望透過這個浸潤之法,讓自己被芳香環繞。然而,她滿懷期待的結果卻在皇帝的一席話中瞬間瓦解,讓她深感挫折。

那句令人不悅的話如下:「盡管外敷異香,卻難以與合德自然的體香相匹敵。」

皇帝毫不客氣地指出,無論趙飛燕如何精心施用香料,都無法與妹妹趙合德與生俱來的體香相提並論。這番言論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趙飛燕對香氣的苦心追求。

慈禧太後

宮女回憶起曾侍奉慈禧太後的時光,她們說每到盛夏,慈禧都會按時進行沐浴:「這一儀式與季節的更叠息息相關。

夏日炎炎,沐浴次數自然增多,幾乎每個晚上都會進行,而到了冬季,則每隔兩三天進行一次,全都在夜晚進行,因為宮中白天不舉行沐浴儀式。」

古代的沐浴過程要比現代復雜得多。在遊覽故宮時,人們會留意到那裏並沒有浴室設施。

據傳說,當德齡公主初次回到皇宮居住時,她尋找浴室,詢問宮女,但她們卻一頭霧水。直到明白公主所指的是洗澡的地方後,宮女才向她介紹了沐浴所需的浴桶。

古人確實使用浴桶沐浴。因為缺乏水龍頭,他們得到庭院取水,然後將水加熱後,由小太監端到寢宮,再倒入浴桶中。

宮中時刻,侍女們繁忙地整理毛巾、搬運凳子,職責之一是為皇後擦身。雖然最常見的任務是擦身,但古代註重衛生,每次更換毛巾以保持浴桶清潔。

慈禧每次沐浴都需要準備一百條幹凈的毛巾。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品味生活方面,我們遠遠趕不上古人的水平。

普通民間女子

貴族在古代幾乎獨享沐浴的特權,富裕的女效能隨心所欲地享受,然而,普通百姓卻很難擁有這樣的待遇。

這一現象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沐浴的費用昂貴,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其次,沐浴很容易導致生命危險!

在宋朝之前,公共浴池並不普及,一般的女性更多地使用浴桶來沐浴。然而,那時的浴桶被視為奢侈品,普通家庭難以負擔。

此外,獲得熱水也是一個大問題。由於缺乏現代取水和加熱器材,人們需要多次往返河邊取水並砍柴來加熱水,尤其是在北方水資源匱乏的地區,這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公共浴池的興起在宋朝之後帶來了沐浴條件的改善,但是這種改善仍然受到了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制約。

【永樂大典】記載了這樣一句:長江千裏把洗盆。但因當時重視貞潔觀念,女性如若在河裏洗澡被男性發現,將喪失體面,所以大多數女性寧願不洗澡。

古代醫療條件惡劣,費用高昂,因此,許多人會因感染風寒而喪生。出於安全考慮,古代女性往往不會經常洗澡,而是僅進行簡單的擦拭,以掩蓋體味。

結語

總的來說,古代女性的沐浴頻率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社會階層、地域環境和個人習慣的影響深遠。

從貴族宮廷每隔數日一次的盛大沐浴儀式,到普通平民難得一次的艱辛清潔,展現了古代女性沐浴習俗的多樣與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