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邦稱帝後,有哪些人起兵反叛?原因各是什麽?其實劉邦沒有錯

2024-02-25歷史

一、燕王臧荼

劉邦統一天下後,第一個起兵反劉邦的是燕王臧荼。

【史記 高祖本紀】: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

臧荼是戰國時期燕國舊將,陳勝起兵後,派部將武臣攻取趙地,武臣自立為趙王,武臣派韓廣攻取燕地,韓廣有樣學樣,自立為燕王。

臧荼就是當時燕王韓廣的部將,秦國圍攻時,韓廣派臧荼率軍救趙,臧荼隨項羽參與巨鹿之戰,後一同進入關中。

項羽為了牽制韓廣,分封臧荼為燕王,把韓廣改封為遼東王,韓廣不服,臧荼就率軍滅了韓廣,成為名副其實的燕王。

韓信攻滅齊國後,聽取李左車的建議,派出使者到燕國,燕王臧荼直接投降劉邦。

楚漢戰爭時期,沒有臧荼參戰的記錄,劉邦擊敗天下稱帝後,抓捕項羽舊將,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平定,俘虜了臧荼。

燕王臧荼

臧荼為什麽要反叛劉邦?

大概率是因為他這個燕王是項羽封的,臧荼原本不是王,只是個將領,僅僅因為跟隨項羽一起參與巨鹿之戰,並一同入關,而得到了項羽的親近,他與項羽之間的關系應該非同一般。

項羽利用臧荼打擊原燕王韓廣,成功將燕國納入勢力範圍,臧荼功不可沒,而楚漢戰爭期間,臧荼投靠劉邦只不過是見風使舵。

臧荼與項羽特殊的利益關系,是他反叛的主要原因,多半是因為臧荼心中有鬼,燕國本來就地處偏遠北方,山高皇帝遠的,根本沒必要反叛,可臧荼為人過於精明,認為劉邦會害他,所以第一個起兵反叛。

二、利幾

【史記 高祖本紀】: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利幾者,項氏之將。

利幾是項羽部將,楚漢戰爭時期,利幾為陳縣縣令,後來投靠了劉邦,劉邦封利幾為穎川郡某縣的侯爵。

劉邦擊敗臧荼後,根據名冊召集全部侯爵的人開會,利幾也被召見,大概率是利幾暗中做了什麽對不起劉邦的事,擔心劉邦趁此機會抓捕他,於是直接起兵反叛。

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利幾,利幾兵敗逃走,下落不明。

劉邦這一招很厲害,動不動就召集人開會,有些心裏有鬼的人,擔心事情敗露而直接起兵,劉邦就能趁機平叛。

三、淮陰侯韓信

【史記 高祖本紀】: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公元前201年12月,有人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問身邊的人,大臣們爭著要去攻打韓信。

淮陰侯韓信

韓信明顯是無辜的,這是有人嫉妒韓信,或者有人揣摩劉邦猜忌韓信的心理,故意誣告韓信謀反。

劉邦樂意見到有人誣告韓信,因為這樣就能處理韓信,劉邦最為記恨的就是:韓信利用垓下之戰的關鍵時機來威脅劉邦封王。

劉邦采用陳平的計策,假裝巡遊雲夢澤,在陳縣會見諸侯,趁韓信晉見的時候,抓捕了韓信,並把他貶為淮陰侯。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後、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

陳豨叛亂時,劉邦親自率軍平叛,韓信假裝生病不去,暗中派人勾結陳豨,企圖裏應外合,韓信和家臣商量,準備假傳詔書赦免囚犯和奴隸,發動他們襲擊呂後和太子,然後就等著陳豨的訊息。

韓信的一位家臣向呂後報告了這事,呂後與蕭何商量,蕭何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後直接誅殺了韓信及其三族。

韓信的經歷是曲折的,第一次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導致韓信被貶官,第二次韓信則確實有謀反,史料記載證據確鑿,這也怪不了韓信,畢竟韓信的理想是封王拜相,現在王爵反而被削,只讓韓信當淮陰侯,韓信心裏當然怨恨了,反叛可以理解。

四、代相陳豨

陳豨出身不詳,反秦戰爭期間,陳豨獨自率領500人投靠劉邦,秦朝滅亡後,陳豨被封侯。

楚漢戰爭期間,陳豨以遊擊將軍的身份,獨自率領一支軍隊跟隨韓信、張耳平定代國。

臧荼反叛時,陳豨跟隨劉邦一起率軍討伐臧荼,之後陳豨被封為陽夏侯。

劉邦平定韓王信的叛亂後,封陳豨為代國相國,督統趙、代兩國的邊防部隊。

代相陳豨

陳豨開始膨脹,並且養了很多門客,野心漸漸擴大,趙國相周昌把陳豨養門客的事件報告了劉邦,劉邦又用老辦法召陳豨來見,陳豨不敢來,不久與韓王信一起反叛。

陳豨與韓王信的反叛是最為復雜的,還牽連到匈奴人和原趙國王族後裔,劉邦費了很長時間才平定,陳豨為什麽要反叛?

1、手中有兵權,實力增強,導致野心增大

陳豨為代國相國,統領趙、代兩國邊防軍隊,手中有兵權,實力很強,人就是這樣,沒權力的時候老老實實的,有權力的時候,野心就開始膨脹。

陳豨以為自己跟劉邦一樣,都能靠起兵奪取天下,他的野心開始漸漸增大,還學戰國時期的貴族養門客,門客一多,蠱惑他起兵的人就多。

周昌就是看到陳豨養了上千門客,才報告劉邦說陳豨有不臣之心的,這是明顯的事,此時已經不是戰國了,還養這麽門客,不是擺明了要反叛。

2、淮陰侯韓信的蠱惑

【史記 淮陰侯列傳】: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

當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時,已經對劉邦心生怨恨,就想利用機會起兵反叛,韓信看中了陳豨。

陳豨被任命為巨鹿太守時,跟韓信辭別,韓信對陳豨說:

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陳豨曾跟隨韓信作戰,知道韓信的能力,於是答應韓信的請求,這為後來的反叛埋下伏筆。

韓信是看中了陳豨手中的兵權,陳豨則是看中了韓信的能力,韓信因為怨恨劉邦奪了他的爵位,陳豨則因為實力提升而撐大了野心,兩人一拍即合,有了韓信的支持,陳豨反叛就更有信心,這明顯就是韓信的蠱惑的。

3、韓王信的蠱惑

【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

韓王信比陳豨反叛要早,為了對抗劉邦,想要拉著陳豨一起反,韓王信派出王黃勸說陳豨反叛,大概是跟淮陰侯韓信說的類似的話,這麽多人在陳豨耳邊鼓動他反叛,陳豨自然就反了。

韓王信

五、韓王信

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同名,為了區別,中間加個王,韓王信是戰國時期南韓王族後裔,身高1.96米,劉邦攻取南韓故地後,任命韓王信為將軍,帶他入關。

劉邦平定三秦後,封韓王信為南韓太尉,給他軍隊讓他攻取南韓故地,韓王信打敗了項羽分封的韓王鄭昌,奪取了南韓十幾座城池,被劉邦封為韓王。

楚漢戰爭期間,楚軍有一次攻破了滎陽,韓王信投靠了楚軍,後來又轉投劉邦,劉邦統一天下後,把韓王信遷到晉陽,以防禦匈奴。

韓王信與匈奴作戰,多次被擊敗,於是經常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劉邦擔心韓王信與匈奴有勾結,於是派人責備韓王信,韓王信擔心被殺,於是投靠匈奴反叛劉邦。

韓王信為什麽要反叛劉邦?

【史記 韓信列傳】: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韓王信的反叛更多是被逼的,他與匈奴作戰敗多勝少,因此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但他這種行為顯然與劉邦當時的政策是不符的。

劉邦把韓信派到晉陽,無非就是想消耗韓王信的實力,韓王信根本無路可走,他只把把實力消耗完了,再向劉邦請罪,才能保一條命。

就像淮陰侯韓信說的一樣,如果有人多次向劉邦報告韓王信反叛,一兩次也許劉邦不相信,次數多了劉邦就會相信了,一旦劉邦相信了,韓王信就無路可走,被迫反叛。

梁王彭越

六、梁王彭越

彭越這個人與劉邦手下的其他諸侯王都不一樣,他沒有完全依靠劉邦,而是獨自發展壯大的,他對於劉邦的幫助不亞於淮陰侯韓信與英布。

彭越最初是個強盜,陳勝吳廣起義後,彭越也聚集了一幫人反秦,慢慢地發展壯大,項羽分封天下時,沒有封彭越,後齊國田榮聯合彭越一起反項羽,劉邦起兵反楚後,彭越與劉邦成為盟友。

垓下之戰前,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陳豨叛亂時,向彭越征兵,彭越說有病,只派將領率軍去支援劉邦,自己沒去,劉邦很生氣,派人責備彭越,彭越準備當面向劉邦請罪。

彭越手下有個叫扈輒的將領,就直接勸彭越起兵反叛,彭越沒有同意,同時彭越也沒有追究這個人,後來彭越被殺,就有這個原因。

彭越手下的太仆向劉邦上告彭越謀反,劉邦就派使臣逮捕了彭越,經過有關部門的審理,認定彭越有罪,但劉邦不忍心殺他,只是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蜀地。

在去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呂後,呂後假裝說幫彭越說情,私自把彭越帶了回來,讓人誣告彭越謀反,再次審理後,劉邦同意殺彭越。

相對於其他人的反叛,梁王彭越是最冤枉的,因為他始終是無辜的,沒有謀反的舉動。

淮南王英布

七、淮南王英布

英布是囚犯出身,聚集了幾千人反秦,後成為吳芮的女婿,反秦戰爭中,英布投靠了項梁,巨鹿之戰時,英布是項羽的前鋒,項羽分封天下時,英布被封為九江王。

楚漢戰爭時期,英布因為沒有親自率軍隨項羽作戰,而被猜忌,後被劉邦策反,投靠劉邦,項羽被殺後,英布被劉邦封為淮南王。

英布反叛劉邦,起因就是個例外,英布因為懷疑自己的妾與醫師賁赫有染,準備殺掉賁赫,賁赫得知後逃走,向劉邦上告英布謀反,英布擔心自己跟其他諸侯王一樣,於是就真的起兵謀反了。

英布的叛亂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其他諸侯王相繼被殺,讓英布覺得自己不能幸免,因此暗中做反叛的準備,這是人之常情。

二是英布懷疑自己的妾與醫師賁赫有染事件失控,導致英布不得不反。

劉邦

八、趙相貫高

貫高是趙國相國,此時的趙王是張耳的兒子張敖,張敖也是劉邦的女婿。

貫高謀反事件完全是劉邦的態度問題,劉邦有一次經過趙國時,趙王張敖很恭敬地侍奉劉邦,態度很謙卑,但劉邦這個人就是大大咧咧的,對張敖非常傲慢,而且張口就罵。

張敖身邊的國相貫高看不慣劉邦的行為,想殺掉劉邦為張敖出氣,結果行動失敗,劉邦因為欽佩貫高的行為,赦免了貫高與趙王張敖,貫高在得知張敖被赦免後,自殺而死。

趙王張敖自始自終沒有參與這件事,但也因為這事被免除了王爵,改封為宣平侯。

九、燕王盧綰

盧綰這個人很特殊,他跟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兩人是從小一起玩大的,關系很好,盡管盧綰沒有太大的功勞,但是劉邦仍然封盧綰為燕王,以取代反叛的燕王臧荼。

燕王盧綰

盧綰的叛亂有三個原因:

1、手下蒙蔽

盧綰反叛是被手下人蒙蔽的,陳豨反叛時,派人向匈奴求援,盧綰也派人向匈奴說不要救援陳豨,結果盧綰派到匈奴的使者張勝被臧荼的兒子臧衍所說服,反而建議盧綰暗中聯絡匈奴與陳豨。

盧綰本來要殺張勝的,結果也被張勝說服,還為張勝開脫,在這一原則性問題上,盧綰越走越遠,最終只能謀反。

2、涉及陳豨謀反事件

盧綰聽從張勝的建議,暗中與陳豨聯絡,結果被陳豨的將領告訴了劉邦,暗通謀反者,與其同罪,盧綰這就是謀反。

3、溝通不暢

劉邦其實並不想殺盧綰,只是用老辦法召盧綰相見,但盧綰不敢來,劉邦開始派人調查盧綰,盧綰很害怕,再加中韓信、彭越等人先後被殺,盧綰擔心唇亡齒寒,於是真的起兵反叛。

雖然這麽多人反叛劉邦,但真正無辜的,恐怕沒有一個人,梁王彭越本來有些無辜,但手下人有勸他起兵的事實,這事可不是小事,手下人的蠱惑也是反叛,彭越沒有處理這個人,事後也因此獲罪。

這些人反叛劉邦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最中最關鍵的原因是:這些人都是有實力的人,有反叛的實力,才有反叛的開始,各種引發叛亂的原因只是誘因。

劉邦平定諸侯王

燕王臧荼、利幾、淮陰侯韓信(第二次反叛)、代相陳豨、韓王信、淮南王英布、趙相貫高、燕王盧綰都是先主動反叛的,只有梁王彭越是個例外。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劉邦為維護政權穩定,打擊的肯定是這些容易反叛的異姓諸侯王,只要忠於劉邦,沒有違法事實,劉邦也沒有故意害過諸侯王。

比如長沙王吳芮就能夠善終,吳芮是秦朝縣令出身,還是越王勾踐的後代,被項羽分封為衡山王,劉邦依然讓吳芮善終。

除了異姓諸侯王之外,劉邦分封的143位列侯只有利幾和陳豨反叛被殺,其余也全部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