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牌特工快暴露,提出申請「讓我娶媳婦或許還有救」,中央:批準

2024-02-05歷史

1937年到1945年,從16歲到24歲,楊應彬已經在張發奎手下蟄伏了8年,表面上他是張發奎信任的參謀,實際上他是中國共產黨打入敵人內部的紅色特工。

不得不說這8年的潛伏楊應彬一直很成功,但如今的他已經明顯感覺自己即將暴露,便開始琢磨怎樣做才能繼續潛伏,在敵特眼皮下為組織傳遞訊息。

楊應彬提出來的請求著實大膽:「請組織批準我娶媳婦!」在生死存亡之際還惦記著結婚,楊應彬這樣的請求究竟有何深意呢?

「鐵將軍」的「小鐵磁」

說起這位大膽的紅色特工楊應彬,就不得不提他的「頂頭上司」張發奎。張發奎作為國軍元老,憑借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中國鐵將軍」的美譽。

「寧可戰死,絕不投降」是張發奎面對敵人的態度,他在國民黨的軍隊中也算個異類,他是真正親上戰場的將領,絕不是貪生怕死貪圖富貴的人。

除了會打仗,張發奎也知人善任,實打實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不少優秀將領,中國開國後的十大元帥中,葉劍英、陳毅、賀龍等5位元帥都曾在他麾下任職。

可惜的是他的信仰和立場始終有些偏差,先是跟了汪精衛,後又跟了蔣介石,沒有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由於他在國民黨中一直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張發奎的一舉一動也時刻被中國共產黨關註,楊應彬這個深得他信任的「小老鄉」,就中國共產黨秘密安排的情報人員。

楊應彬的家世並不顯赫,他1921年在廣東大埔的貧苦人家出生,讀完高小就被迫輟學,直到當地民主人士資助教育,十幾歲的楊應彬才再次獲得讀書的機會。

一直到他13歲,楊應彬才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那是1935年他陪著校長去上海存取,結識了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陶行知。

天資聰穎的楊應彬給陶行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竟然破例收了楊應彬當自己的「入室弟子」,在陶行知的影響下,楊應彬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先進思想。

在上海這樣繁花似錦的十裏洋場,楊應彬感到了巨大的沖擊,一邊是花天酒地,一邊是路有凍死骨。

同胞被帝國主義壓迫的至暗時刻,讓13歲的楊應彬醒悟,他要為人民而奮鬥,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1935年10月,他就得到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在陶行知的引薦下成為「左翼教聯」兒童部負責人,這個組織是上海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楊應彬因此跟中國共產黨結緣。

楊應彬出色的工作表現讓他在次年6月就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他跟隨周恩來到中央特科工作,正是這份工作讓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潛伏」起來。

周恩來帶領的「中央特科」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培養出來的情報特工人員,往往身處危險的敵後,為在一線奮鬥的革命戰士提供寶貴的情報,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

楊應彬進入特科時雖然年輕,但他表現出不同於同齡人的沈穩內斂,做事穩重又註重細節,因此很快得到周恩來的賞識,被培養成了優秀的特工苗子。

1937年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張發奎作為第八集團總司令,擔任了淞滬戰場右翼總指揮,他讓郭沫若成立「戰地服務隊」,其中有10人就是中國共產黨暗中安排的同誌。

在這10位中共黨員成立了「中共特別支部」,楊應彬才剛剛16歲是最小的一個,他聽從書記左洪濤的安排,默默蟄伏在張發奎身邊,誰知這一待就是十載。

接受過特科培訓的楊應彬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盡可能了解張發奎相關的情報,並想方設法傳遞給組織,但要獲取情報他必須要離張發奎夠近。

十幾歲的少年看上去清純無害,楊應彬就很好利用了自身年齡優勢,他年齡不大但異常上進,果然很快就吸引了張發奎的註意。

刻意接觸之下,張發奎很快發現這個上進的小兵還是自己的廣東老鄉,這無疑又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在謹慎的考察後,張發奎決定要培養楊應彬。

他準備把楊應彬培養成國軍需要的人才,特意安排他去貴州獨山的國民黨軍校就讀,楊應彬也很給張發奎長臉,在同期中一直名列前茅。

張發奎不知道的是,楊應彬在軍校裏學業很刻苦,他也沒忘記自己的真實任務,始終都在努力獲取情報。

但情報工作無比危險,楊應彬雖然機靈,工作起來也並不是一帆風順,1940年12月的一天,他就遇到了一次「要命」的危機。

潛伏危機

那天楊應彬剛剛參加完訓練,氣喘籲籲剛回到宿舍,一進門就看到一臉嚴肅的大隊長,桌上攤著的三張信件讓楊應彬差點嚇出冷汗。

那是黨內的同誌寫給他的信件,上面雖然沒什麽情報,但內容中有幾句革命寄語,比如「播下的種子萌芽了」、「巴黎公社的窮孩子善戰」……

這樣的話語讓軍校的反共分子馬上懷疑楊應彬的真實身份,大隊長要他馬上解釋信件的來歷,並說出寫信人的身份。

楊應彬知道自己被懷疑「通共」,這些語句雖然說不上確切的證據,但自己如果不謹慎處理,一個不小心很可能被處決,

楊應彬馬上套用在「特科」學來的鬥爭技巧,他裝的驚恐不安馬上撇清自己,仗著張發奎的「偏愛」,他反倒要挾軍校「謹慎處理」:

「我可是張長官保送來的,你們可不能隨便冤枉我通共,我要求張長官介入調查,還我清白……」

張發奎這麽一喊,反共分子們反倒不敢有明面上的動作,只能咬著楊應彬有嫌疑,暗中慫恿軍校的長官處死他,但軍校迫於張發奎的名號也不敢輕舉妄動。

楊應彬知道自己不能被動等待調查結果,他必須主動出擊才能獲取一線生機,為了自救他冒險聯系了書記左洪濤,告知他自己的處境危險。

好在左洪濤那時候已經深得張發奎的器重,為了拯救楊應彬,左洪濤馬上在張發奎面前吹風:

「司令,你還記得你那個小老鄉楊應彬麽?聽說他這次升學考試拿了榜首,那可是咱們四戰區的驕傲啊……」

張發奎本來就「偏愛」這個小老鄉,這個喜訊讓張發奎更是得意,他認為楊應彬確實是個好苗子,逢人就誇贊,顯擺他為黨國挖掘了一個人才。

為了嘉獎楊應彬,張發奎特意讓左洪濤代筆寫信給軍校,讓他們好好表彰楊應彬,這封信件一到果然救了楊應彬一命,司令如此器重的人才自然不可能「通共」。

軍校這邊的反共分子不敢再說什麽,楊應彬也消除了嫌疑可以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但這次的有驚無險讓他深刻意識到,國軍對共產黨的真實態度——「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因此今後的工作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再露出任何馬腳。

1944年,結束軍校學習的楊應彬成功進入國軍內部工作,他在張發奎身邊擔任參謀,跟隨部隊輾轉多地,先後參與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桂柳會戰等多個戰役。

在張發奎這樣的高級將領身邊當參謀自然會接觸到很多重要情報,楊應彬多次暗中傳遞情報,讓不少中國共產黨同誌免於被迫害。

這樣的工作一直持續到1945年,楊應彬跟隨張發奎去廣州第二受降區參加了受降儀式,抗日戰爭結束後楊應彬一度以為自己可以回到中共隊伍中,不再隱藏身份。

但當他興致勃勃跟周恩來遞交了申請後,卻收到了讓他再「靜默等待」的回復,周恩來已經預見到蔣介石的「不死心」,國內怕是又要掀起內戰。

驚險的婚禮

周恩來的預判是非常準確的,抗戰結束沒多久,國民黨內部的反共風頭又再次刮起,蔣介石的陰謀如同「司馬昭之心」。

眼看國共又要處於敵對狀態,中國共產黨必須時刻掌握國民黨的動態,才能在接下來的鬥爭中占據主動。

楊應彬雖然聽從周恩來的安排繼續潛伏在張發奎身邊,但此時的他感覺自己岌岌可危。

他已經潛伏了8年,送出了大量的情報,雖然深得張發奎的信任。但張發奎手下特務眾多,他的言行很可能已經讓這些特務起疑,暴露是遲早的事。

沒過多久,一條內部的訊息又傳到楊應彬的耳朵裏,他的內線打聽到廣東那邊的特務組織已經在秘密跟蹤他,就是要做實他「通共」的罪名。

如果他再無動於衷,繼續秘密傳遞情報,那勢必很快就要被敵人抓住把柄。如何堵住「悠悠之口」成為眼下楊應彬必須要解決的「致命問題」。

作為楊應彬在黨內唯一的直接聯系人,同樣潛伏的左洪濤對楊應彬的情況也很著急,他親眼看著楊應彬8年的成長,組織培養這麽優秀的人才實屬不易。

當楊應彬找到左洪濤商量對策時,倆人都是焦急萬分,最後關頭「膽大心細」的楊應彬突然給出了一個讓左洪濤意想不到的方案:

「結婚!我申請和鄭黎亞結婚,大辦婚禮,讓張發奎給我們證婚……」

楊應彬的做法有些鋌而走險,但確實不失為一條妙計,他如果在謠言漫天的時候大辦婚禮,邀請張發奎證婚,那必能堵住悠悠之口。

好在這個有些瘋狂的決定得到了女友鄭黎亞的支持,鄭黎亞比楊應彬大2歲,也是個很有膽識的姑娘。

抗戰爆發時為了支援抗日活動,在北大就讀的鄭黎亞放棄留學機會加入上海救亡團體,也成為光榮的共產黨員。

兩人在金華的革命活動中相識,身份無法公開只能潛伏的楊應彬和熱血的進步女青年鄭黎亞,在救亡活動中相知相許。

那時候擔心男友安全,鄭黎亞曾主動提出等抗日戰爭勝利了再結婚,如今楊應彬為了中國共產黨必須繼續潛伏,為了消除他「通共」嫌疑,這場婚事成為最優的選擇。

兩人馬上秘密送出申請,願意以夫妻身份繼續潛伏,他們對革命的忠誠著實讓組織感動,馬上批準了他們的結婚申請。

1945年12月,這場令人矚目的婚禮在廣州駐地舉辦,現場邀請了上百位軍政要員,辦的氣派無比,張發奎也應邀前往,成為婚禮的證婚人。

其實張發奎來之前是聽過楊應彬「通共」的傳言的,收到請柬時他也拿不準這對新人的底細,還特意讓他們見面一敘。

張發奎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問這對新人:

「你們到底是不是共黨?要都不是或者都是,那都可以結婚,就怕你們其中有一個共黨,那以後另一個要孤獨終老的。」

這樣的問題是把這對新人架在了火上,但楊應彬和鄭黎亞的心理素質過硬,楊應彬馬上表態,稱自己八年的追隨絕無兒戲,自然是一片赤膽忠心。

聽到這個答案,張發奎才放下心來消除了疑慮,他在楊應彬的婚禮上當眾表示了對楊應彬的器重,那些「謠言」不攻自破。

從這場婚禮後,楊應彬和鄭黎亞有了張發奎的背書,終於暫時從「通共」的謠言中解放出來,但他們的任務依舊艱巨,私下默契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繼續傳遞情報。

每每楊應彬拿到重要情報,鄭黎亞就會想方設法聯絡組織傳遞,珠聯璧合的夫妻檔多次攜手解除了我軍的困境。

1946年1月,我軍和國軍以及美方曾一同在廣東協同解決東江縱隊北撤問題,那時商議我軍2500多人的東江縱隊會在深圳大鵬灣聚集後,撤退去煙台。

原本都是板上釘釘以及商議好的事情,楊應彬卻意外發現了一封蔣介石的密令,竟然密令讓張發奎在我軍集合時殲滅我軍。

這樣的做法反而讓楊應彬震怒,但此時棘手的是訊息如何傳給組織,畢竟我軍代表已經離開廣東,楊應彬趕緊找左洪濤商量對策。

好在他們聯系上了【華商報】的經理薩空,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地下黨員,此時正在廣州辦事,這個訊息經由香港方面才通知到周總理。

在中國共產黨的緊急安排下,東江縱隊的集合做出調整,蔣介石的陰謀沒有得逞還被曝光了出去,2500多位革命同誌得以安全撤離。

像這樣驚險的情報傳遞,楊應彬夫婦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國民黨一支在瘋狂搜查中國共產黨潛伏的特工同誌,但楊應彬夫婦一直堅持到最後。

1947年夏天,他們已經是特別支部最後兩名潛伏的人員,周總理指示他們找機會撤離,不要無畏的犧牲。

十年的潛伏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為了不讓張發奎警覺,走之前楊應彬還特意以妻子懷孕回鄉養胎為由跟張發奎請假回廣州。

張發奎也知道楊應彬多年未曾回鄉,也算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同意了申請,楊應彬馬上帶著妻子奔赴香港,然後消失於公眾視線。

直到此時張發奎才發現他相信了十年的得力助手竟然真的「通共」,他甚至一度發通緝令通緝楊應彬夫婦,好在一直沒抓到人。

直到1949年10月,楊應彬終於可以「明牌」了,他光明正大的作為我軍一員參與解放廣州,十年臥薪嘗膽後終於在看到紅旗在廣州升起,一切都圓滿了。

楊應彬和鄭黎亞在新中國成立後又投入祖國的建設中,在艱難的歲月中他們堅持做著隱秘而偉大的事業,最終等來了真正的勝利。

這對夫婦如今已經雙雙離世,可他們的事跡依舊被後人銘記,感謝他們多年殫盡竭慮換來祖國的新生,讓我們向這對傳奇夫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