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長安,為什麽在唐以後不再是都城?

2024-01-16歷史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陜西西安,在歷史上曾經有十三個王朝在長安定都,因此長安也因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聞名中外。但是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在唐朝以後卻再也沒有王朝在此定都,這是為什麽呢?

長安城的地位變化,始於唐朝末年的「黃巾起義」,在公元的880年,黃巢帶兵攻打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雖然三年後黃巢在各地方節度使的威勢下不得不撤出長安城,但經歷了三年血雨腥風的長安早已盛世不再了。後來,宦官田令孜在於王重榮、李克用爭奪鹽稅權時失敗,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利益被他人占據,他便帶著皇帝出逃,在離開長安時還下令火燒長安。自此,十三朝古都淪為一片火海,徹底走上了下坡路。

一個城市能夠成為都城,自然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也需要有足夠的政治軍事戰略地位,而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長安的衰落早已有跡可循,其實在安史之亂以後,長安的經濟地位就已經在日益下降了。安史之亂讓唐朝的國力消耗大半,而之後一次次內亂之中,長安作為風口浪尖的城市,屢次遭受洗劫,甚至被焚毀,這讓長安的物力和人力都遭受了很大的損耗,變得繁華難再。而且,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城市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力,位於北方的長安的經濟價值也在無形之中被削弱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重建長安顯然不劃算,所以在經濟層面,長安在唐以後已經喪失了成為都城的競爭力了。

而在古代社會,政治因素和軍事因素更是都城選擇的重要因素。在唐代以前,對中原王朝產生威脅的外部勢力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比如匈奴、突厥等,所以將都城定在為了西北地區的長安,能夠保證中央能夠及時接收、傳遞資訊,能夠對邊境起到有力的排程和掌控,而且作為邊境的後備地帶,也能及時地為前線提供物資支持。所以在唐代以前,選擇長安為都城十分符合政治、軍事上的需求。 但在隋唐以後,最有威脅的外部勢力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如蒙古、契丹等,所以相對應的,之後的王朝也會將都城選定在東北地區,如宋代的汴梁、明清時期的北京。

而除了最主要的政治和經濟因素以外,長安不再成為都城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風水玄學因素、自然環境等等。總的來說,長安成為都城與不再成為都城,都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