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古神獸-鸞鳥

2024-04-06歷史

鸞鳥簡介:

鸞鳥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因生長在古時候的鸞州(現洛陽欒川縣),而得名。鸞鳥又稱玄鳥、青鳥,有五彩紋,見則天下安寧,是春神的使者、吉祥如意的象征。

據【異苑】載「鸞睹鏡中影則悲。」後人在詩中多以鸞鏡表示臨鏡而生悲。

上古時候,有一座女床山,山中密林裏住著一種神鳥,名叫鸞鳥。鸞鳥的聲音如銅鈴般清脆,而且叫聲能夠契合五音。鸞鳥被看作是神靈之精,與鳳凰一樣都是難得的祥瑞,只要一出現,便預示著天下祥和安寧。當初周公平定三監之亂,東征得勝還朝,制禮作樂完畢,要把國家大政歸還給王時,便有鸞鳥從西方飛來,太平盛世自此開始。相傳西王母每次出行前,都讓一只青鸞報信。於是後人便用青鸞借指傳送資訊的使者。

鸞鳥外貌形態:

形狀像野雞,卻長著色彩斑斕的羽毛。

形象評價

在過去,研究鸞鳥的文化現象大都以歷史文獻考證的方式進行研究,佐以考古資料,但是這種方法無疑仍然是在走「樸學」的老路,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何筱松評)

鸞鳥有雌雄之分,雄曰鸞,雌曰和。因其鳴聲悅耳而代指車鈴。不同的時期鸞有不同的含義。最開始的時候,鸞作為一種近似於鳳的鳥,也是瑞鳥的一種,但地位不及鳳。後來人們逐漸把「鸞」作為鳳的別稱。並稱「鸞鳳」。還有一種觀點,「鳳」和「鸞」指的是同一種鳥,但「鳳」指的是成鳥,而「鸞」則指的是尚未成熟的鳥,「鸞」一旦成熟,就叫「鳳」。

民間故事

鏡裏孤鸞

南暢宋人範泰的【鳶鳥詩序】中,記載過一則「青鸞舞鏡,最終悲鳴而死」的典故。故事講的是西域的園賓王,於峻祁之山得到一只鸞鳥。園賓玉對這只鸞鳥喜愛有加,給鸞鳥配上了金色的籠子,餵飼各種美食,想盡各種辦法想讓鸞鳥鳴叫,可鸞鳥卻三年不鳴。王妃獻計說:「坊間有傳聞,鸞鳥見同類才鳴,為什麽不掛一面鏡子,讓它照一下自己呢?」然後閱賓王就按這個方法,將一面鏡子懸於金樊前。可憐鸞鳥見到鏡中身影,以為愛侶飛臨,果真悲傷地鳴叫起來,展翅奮飛而死。後來人們便用〝鏡裏孤鸞」來比喻夫妻生離死別的悲哀。

出處

【鸞鳥詩序】:「昔 賓王結置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俞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

歷史淵源

先秦時期,【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女床之山,有鳥名曰鸞鳥;

【大荒西經】記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廣雅】記載:鸞鳥,鳳皇屬也;

【國語·周語】記載:「周之興也,鸑鷟於岐山」。

周朝時期,【周書·王會】記載: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註:「大於鳳。」

漢代時期,【說文】記載:鸞,赤神靈之精也。又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

張衡【東京賦】記載:鳴女床之鸞鳥,舞丹穴之鳳凰;

【淮南子·卷四地形訓】記載:「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

三國時期,韋昭註【國語】:「鸑鷟鳳之別名也」。

南朝時期,【異苑】記載:羈賓王養一鸞,三年不鳴。後懸鏡照之。鸞睹影悲鳴,一奮而絕。

戰國時期,屈原【涉江】記載:「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朝堂壇兮」。

關系說明

商代的甲骨文上,「鳳」、「風」通用,其構形源自那種翅膀能煽動氣流的長尾鳥。即常常拍打一側翅膀,頻頻向母雞示愛的公雞。由形象聯系,又可表示「氣流」。所以,甲骨文的「鳳」在蔔辭中既可表示類似公雞的大鳥,也可由雄雞煽翅時的空氣擾動來表示空氣中的氣流和風。周代的「鳳鳴岐山」,是稍後一些的說法,直到這實際上是鳳的概念逐漸形成後,後人將前人的各種圖騰鳥都追認為鳳鳥,冠之以鳳名。​​​#鸞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