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呂蒙殺死關羽父子後,為何就突然暴斃而亡?是關羽鬼魂索命嗎?

2024-02-28歷史

前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呂蒙是一位威震江東的傑出將領,然而,他在殺死關羽父子後卻突然暴斃身亡,這一奇異的命運讓人不禁猜測:是不是關羽的鬼魂追索了他的性命呢?

英雄得意時,彈指可斬魑魅魍魎;英雄失意時,也不過爾爾。

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的蜀漢,此時正是元氣大傷之時。蜀漢大將軍關羽率軍鎮守荊州,防禦東吳。

當時的關羽已是老將,不僅武藝高強、善戰無比,且立下無數赫赫戰功,受劉備倚重。他性格剛直不阿,重情守義,被稱為「武聖」。

然而此時的蜀漢實力單薄,難以有效援助關羽。面對東吳將領陸遜、呂蒙的進攻,關羽組織防禦,意圖死戰到底。當時即使是老當益壯的關羽,心中也不免湧上一絲絲寒意——他明白,這一次,自己恐怕難逃一死。

「生而為人,我願立中國。死而為鬼,我願魂自滅。」這樣一位壯烈赴死的忠義之士,又如何會輕易放棄自己的信念,屈服於敵人的淫威之下?

呂蒙的陰謀詭計,為關羽畫上句號

公元222年9月,正是呂蒙主動出擊,率軍圍攻荊州城。此時的關羽已經陷入了絕境,他帶領殘軍苦苦支撐。荊州城破在即之時,呂蒙在軍中四處散布謠言,說如果關羽投降,可以保全他和他兒子關平的性命。

呂蒙此舉看似仁慈,實則別有用心。他明知蜀漢援軍難望,關羽父子已經命懸一線。他故意散播謠言,想要誘使關羽放棄抵抗。因為只要關羽一日不降,東吳的攻城戰就會付出沈重代價。

當時的關羽也已徹底失去了鬥誌。作為一個老將,他已經看清形勢,知道自己難以支持多久。再這樣下去,不但自己喪生,手下數萬將士也只能白白犧牲。

更重要的是,呂蒙承諾會保全他的兒子關平的性命。這讓關羽萬念俱灰的心中燃起了一線希望——哪怕自己破釜沈舟,總要保護骨肉。於是,關羽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然而,這一切都不過是呂蒙設下的圈套。在呂蒙欺騙關羽獲得投降後,他立刻翻臉無情,將關羽父子淩遲處決,然後吊首示眾。

這一冷酷無情的舉動,無疑徹底淪陷了東吳和蜀漢的聯盟,也直接導致了呂蒙之後自己的死亡。關羽的死讓許多人為之動容,甚至劉備聞訊後痛哭流涕。而呂蒙殘忍的作為,也讓自己成為了東吳朝野的眼中釘。

然而,我們又能簡單評判一個人的為人嗎?呂蒙之所以這般殘忍,難道不是因為受制於權力的誘惑與利益的驅使?他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在權力面前難保不會做錯選擇。

英雄的血,鑄就魂魄的鐮刀;權力的陰謀,無情收割人性的光輝。光怪陸離的謎團:呂蒙的暴斃,孫權的目的

公元222年9月,在處決關羽後不到一個月,呂蒙突然暴病而亡。這究竟是關羽報復性的鬼魂索命,還是一個巧合的疾病?抑或是一場權力的陰謀?

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東吳內部的種種跡象都表明,孫權極有可能參與其中,透過暗中毒殺的手段除去了呂蒙這個麻煩的大將。

呂蒙擅自處決關羽的做法,無疑讓東吳遭受了極大的名譽損失,也斷送了與蜀漢的聯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對於孫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於是,他決定舍棄呂蒙,以挽回東吳的聲譽。

而呂蒙的突然病重,正是他實施陰謀的大好時機。孫權命府中侍醫在呂蒙的飲食中下毒,然後親自為呂蒙求醫問藥,甚至將呂蒙移送到內殿最舒適的深室安排。這看似對部下的關心,實則是在掩人耳目。

最後,呂蒙還是在這種明面關懷的背後毒發身亡了。據說,他臨終時表情扭曲,痛苦不堪,顯然並非正常疾病。但無人敢於揭露真相,只能預設這是關羽的魂魄在索命。

而孫權則是滿意地松了口氣。他除掉了一個隱患,同時也為自己的計謀找到了完美的借口。關羽的冤魂,成為了他最好的幫兇。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往往難逃厄運 曾幾何時,呂蒙還是一位英勇善戰、深得孫權信賴的大將。他不僅智勇雙全,而且善於設計謀略,屢建奇功。只是性格比較剛直執拗,有時會魯莽行事。

然而,權力遊戲的變數難料,他最終也沒能逃脫被權力犧牲的命運。或許,在當時的權力環境下,呂蒙的所作所為並非全無道理。但是,這也恰恰揭示了權力環境對人性的影響有多麽深刻。它可以扭曲一個人的判斷力,驅使一個人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而那些得到權力加持的人,也往征往會無情地拋棄自己曾信任的心腹。因為在權力面前,利益永遠高於任何個人情誼。孫權這樣殘忍地犧牲呂蒙,只是權力運作的必然結果。

我們不禁想到,如果換做其他的大多數人處在呂蒙的位置,是否也會下同樣的選擇呢?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很難有人可以完全堅守住自己的信念。

人性的復雜性: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

當我們回望這段歷史時,不禁要深思的是人性的復雜性。關羽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將,為什麽在最後關頭還是選擇投降呢?難道他多年來忠於劉備,建立的功業不值一提嗎?

其實,關羽的選擇也是人之常情。首先,形勢已去,投降可以換取手下數萬人的性命。其次,作為一個父親,他更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殺。最後,或許他內心深處也還抱有一線幻想,認為呂蒙的承諾真實可信。

可見,連這樣一位被時人視為完人的忠義典範,也難逃人性的軟肋。理想在現實面前也會分崩離析,這就是人之常情。

而呂蒙又為何要設下如此殘酷的陷阱呢?他難道就沒有一點同理心嗎?其實,我們若站在呂蒙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就可以理解他的選擇。對武將來說,成功完成任務是最高榮耀。而關羽的存在,正是東吳奪取荊州的最大障礙。

再加上孫權的壓力與利益的驅使,我們真的很難苛求呂蒙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顧全大義。權力的誘惑太大,連一位品性高尚的人也難免逃脫。

可見,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會把一個人的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我們都有著光明與黑暗並存的復雜內心,這就是人性。

結語:

當權力遇上人性,誰又能獨善其身? 當我們今天回溯那段歷史的時候,也許我們無法評判任何一個當時的歷史人物是非對錯。因為人性本就復雜多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利益和權力的驅使下,一個人可以變得何等殘忍和冷酷無情。但與此同時,也還是有人為了信念和責任而赴湯蹈火。這樣的對比,更加凸顯了人性的光輝與本質的黑暗。

當權力運作到極致的時候,利益往往高於情誼,手段也會變得殘酷無情。而處在權力中心的那些人,也最易受其扭曲和腐蝕。他們編織的權力遊戲,犧牲的往往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

然而,受權力驅使的普通人,又豈是真的全無慈悲善念?呂蒙設下毒計,但他也不過是一個追隨權力,完成自己使命的普通人;關羽選擇投降,但他骨子裏也還是那個重情重義的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