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2年楊尚昆缺席會議開幕,鄧小平有些擔心,特意托人帶話:想開點

2024-01-02歷史
1992年10月12日,黨的「十四大」在北京開幕。

在此之前,前半年,鄧公剛發表了聞名世界的「南方談話」。

彼時,陪伴在鄧公身側的,總有一人,那便是楊尚昆,他一路陪同鄧公視察了深圳、珠海、上海。

而就在十四大的開幕式,楊尚昆卻缺席了,鄧公對此有些擔心,還親自托楊尚昆的兒子回去轉告:想開點。

而楊尚昆在得知鄧公傳話後,也坦然道:「沒有什麽想不開的。」

所以,究竟發生了什麽?這兩人之間又有什麽淵源呢?

同鄧公一樣,楊尚昆的一生風雲際會,也是經過大風大浪,大起大落之人。

兩個人相差3歲(鄧要年長一些),真正相識是在中央蘇區,但是冥冥之中,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卻似乎早已出現交集。

兩人同是川渝老鄉,都是十多歲的時候便背井離鄉,毅然投身革命,此後再未見過父母。

除此之外,兩人還都曾留學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學成歸國後又先後從上海去到了瑞金,投筆從戎。

也便是從瑞金開始,兩人長達60余年的革命交情自此開啟。

彼時,鄧小平擔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而楊尚昆則擔任紅三軍團政委和總政治部副主任,兩人的辦公地,在瑞金金沙洲壩的「白屋子」。

1972年時,鄧小平故地重遊,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當年辦公的「白屋子」。

他指著「白屋子」激動地說到:「我(當年)就住在這裏,【紅星】報也是在這個屋子裏編輯的」

而後,他又挨個指著,清楚地介紹道:「這一間是總政組織部辦公室,那間是武裝動員部辦公室,王稼祥主任當時住的這一間,楊尚昆副主任住的那一間……」

說罷,他的思緒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歲月。

1934年10月,伴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失敗,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被迫離開瑞金,進行戰略轉移。

楊尚昆和鄧小平全部都在隊伍之中。

其中,鄧小平帶領【紅星】報編輯部編入野戰縱隊,接中革軍委命令,隨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同時渡河,開始長征。

11月,他們一起經歷了紅軍突圍以來最慘烈的湘江戰役,此一戰後,中央紅軍從8.6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

後來桂北民間流傳一首民謠,「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這所描述的,正是當時的壯烈場景。

湘江戰役結束一年後,1935年11月,鄧小平糊楊尚昆在戰場上又相遇,兩人一起參加了直羅鎮戰役。

此戰,敵軍先頭部隊率先對直羅鎮發起進攻,紅軍誘敵深入,在直羅鎮包圍全殲敵軍一個師,而後敵援軍見勢不妙,急忙撤退,撤退不及,一個團再被紅軍追擊殲滅。

直羅鎮戰役大獲成功,為中央放心將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奠定了重要基礎。

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此後,楊尚昆離開紅三軍團,歷任很多職位,從軍隊到地方,從前線到後方,每一個職位少則幾個月,多則兩三年。

而鄧小平先是接替了楊尚昆原有職務,後又正式擔任129師政治委員,並自此和師長劉伯承親密合作13年。

8年全面抗戰,129師由八路軍中三個師中人數最少的一個,發展到後來兵強馬壯,將星璀璨,劉鄧大軍的名頭也越來越響。

也就是這期間,時任北方局書記楊尚昆奉命協助華北抗日遊擊戰,多次和鄧小平協同作戰。

1940年8月,劉鄧大軍46個團參加了由八路軍總部發起的百團大戰,而在此前的7月下旬,楊尚昆剛剛出席了八路軍總部召開的百團大戰軍事會議,並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負責積極動員力量,打好配合。

1945年4月到6月,抗戰勝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鄧小平被選為中央委員。

而楊尚昆也在兩個月後走馬上任,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自此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幹就是二十年。

解放戰爭期間,楊尚昆一直留在中央機關,鄧小平則率部在前方浴血奮戰,兩個人雖然相見不多,但多有函電往來,都在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而努力,並最終共同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辦公廳的工作更加繁重,黨政軍民學,各行各業都有聯系,楊尚昆將自己的崗位定位為麻將中的一張「聽用牌」,他說:「辦公廳的工作就好比是‘聽用’,什麽需要就幹什麽。」

而同一時期,鄧小平脫下軍裝,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投身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兩三年的時間,就將原本魚龍混雜的川渝地區治理得井井有條。

1952年7月下旬,鄧小平從地方調到中央,舉家從重慶前往北京,並在8月初被正式任命政務院副總理。

1956年,鄧小平出任中央總書記,楊尚昆是書記處後補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兩人的工作關系自此更加密切。

在中南海共事13年的時間裏,兩人一起經歷、參與、處理了許多重大事件。

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訪蘇,楊尚昆和鄧小平都在代表團行列。

兩人在國家經濟建設,對蘇聯外交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在這個過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另外難能可貴的是,兩個人都是「實事求是派」,萬事萬法,都講求實地調查。

而這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為這對歷經大風大浪的老戰友的親密合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81年7月,楊尚昆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次年9月又擔任了中央軍委副主席。

1988年,鄧小平鄭重向代表們推薦,國家主席是榮譽職務,應該由革命的元老擔任。楊尚昆同誌是革命的元老,他有資格擔任這個職務。

代表們全票透過,就這樣,楊尚昆再次走進了中央,當上了國家主席。

在中央工作的幾年,楊尚昆密切配合鄧小平的工作,同為「實事求是派」,他堅定地擁護鄧小平關於思想要解放一點,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的主張。

期間,他已多次陪同鄧小平到南方實地視察。

1989年時,以鄧小平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都退下去了,而為了國家的穩定和長治久安,楊尚昆又堅持工作了一段時間。

從1989年到1992年,他連續4年在春節期間陪同鄧小平到南方的上海等地視察,這期間,又一重大戰略決策醞釀出來,那便是開發浦東。

也是因為這個決策,上海這個在深圳等經濟特區崛起的背景下黯然失色的「東方的巴黎」終於重振雄風。

1992年1月到2月,鄧小平到南方視察期間,在廣州和楊尚昆一家相會。

兩家人關系處得很好,楊尚昆的二兒子楊紹明是攝影師,給鄧小平拍攝過十年照片,那個時候正好當上了全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鄧小平得知後,還風趣的對楊尚昆道:「這樣一來,你們楊家有兩個主席了!」

話音剛落,兩家人笑作一團。

後來,楊尚昆一路陪同鄧小平完成南巡,先後視察了深圳、珠海和上海,一路上,鄧小平多次發表了重要談話。

兩人留在最後一站上海,共同度過了春節。

這期間,鄧小平辦公室、會客廳和臥室燈光經常是徹夜通明。

很快,那篇聞名於世的「南方談話」就誕生了,楊尚昆回到北京後,又極力推動中央進行了整理、轉發。

這一年,鄧小平88歲,楊尚昆85歲。

同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中央決定楊尚昆完全退下來。

10月12日,「十四大」開幕式,會場內卻不見楊尚昆的身影,鄧小平有些擔心,特意托楊尚昆的兒子回去轉告父親,想開點。

而楊尚昆其實對此很坦然,他說:「沒有什麽想不開的。」

到這時,在楊尚昆和鄧小平各自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兩人的交情已經有60多年,多年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兩個人互相信賴,親密合作,高度一致,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一年半後,1998年9月14日,楊尚昆也離開了人世。

如今斯人已逝,但是他們之間的革命友情以及他們在相識相知長期共事的60多年內,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做出的貢獻,必將永遠值得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