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封之死」是因拒救關羽?重看【三國誌】,如今才發現另有隱情

2024-01-28歷史

一、歷史上的劉封之死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七軍,圍困樊城和襄陽,兵威大振天下。

正當此時,關羽以為兵力不足,難以快速拿下襄陽,於是遂以統帥之名下令給上庸的劉封和孟達,要求二人立刻出兵援助。

然而,劉封和孟達都拒絕了關羽的請求,隨後關羽遭東吳背刺身亡,威震華夏的北伐之旅就此倉促落幕。因為這一變故,蜀漢集團遭遇重大損失,劉備因此怨恨劉封和孟達......

可這還沒結束,劉封隨後與孟達不和,公元220年搶奪了他的演奏樂隊,本以為只是小事,結果居然導致孟達投奔曹魏。

裏應外合下,曹丕奪取劉封和孟達所占據的東三郡(上庸三郡),劉封狼狽逃回了成都。

回到成都後,劉封遭到了劉備的痛罵,而一旁的諸葛亮則更是歹毒的建議: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因此除之。

就這樣,劉封被殺了......

以上就是【三國誌】中記載的劉封之死。

看到這裏大家也許不以為然,因為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好像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劉封之死又何必值得這麽大書特書?

然而,就在這個小人物之死的背後,卻引起了無數學者的探討。原因很簡單,劉封是劉備的幹兒子,而且,劉封是諸葛亮生涯中唯一一次「落井下石」、「狠辣殺人」。

雖說在互聯網上,一些反智的人只要提及諸葛亮、劉備處處都存在「陰謀論」,把諸葛亮說成是篡位未成的「野心家」,把劉備說成是惺惺作態的「偽君子」。

其實這些網上言論我們聽一聽就行了,不可以當真,因為歷朝歷代已經公認這兩人是近乎完美的人物,一個是世間少見的賢臣,一個字是千古難得的明君。

在這一背景下,兩個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卻為一個「無名小輩」,不僅動了殺心,而且汙了自己的英名,那麽這個無名小輩還是無名小輩嗎?因此劉封此人之死真的值得我們探究。

二、劉封從來不是小人物

那麽劉封到底是誰?

正如前文所說,劉封是劉備的幹兒子,但這個幹兒子和現代的幹兒子完全不同。

根據史料記載,自漢以來,幹兒子在多數情況下擁有與親兒子同等的繼承權。詳情可以參考後梁朱溫傳承接班人,不傳給親兒子而選擇幹兒子朱友文。

而且,【三國誌】有記載,劉備收劉封發生於劉備入荊州期間。

那麽此階段劉備是什麽樣子呢?歷史有兩處記錄,一處是髀肉復生,劉備對劉表哭訴自己已經徹底墮落了;另一處則是,劉備已中年,但卻沒有留下子嗣。

很明顯,劉備「感覺」到自己的一生要結束了,而且還沒有後代,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選擇收養一個幹兒子,以此來養老。

也許是劉備想將希望寄托在幹兒子身上,所以他曾傾註全力的培養劉封。

加之當時他已經求得孔明,因此劉備曾經一度讓劉關張三兄弟加上趙雲再加上諸葛亮這個三國第一豪華天團集體培養一個後生。

在這種重量級的培養下,劉封成長的非常迅速,從一個無名之輩很快成為一個優秀青年。

【三國誌】記載:劉封拜劉備為義父的時候還不過10歲出頭,正是性格焦躁而且啥都不懂的年代。但是有諸葛亮教其穩重,關羽、張飛教其武藝,因此其不過20有余,就得到了陳壽「有武藝,氣力過人」的稱贊。

而在開頭的內容中也提到,諸葛亮向劉備強調,劉封「剛猛」,雖說有提醒提防之意,但同樣也能看出諸葛亮對劉封能力的某些認可。

此外,劉封趕上了劉備的崛起時機,髀肉復生沒多久,在諸葛亮的安排下,劉備開始了赤壁大戰,一掃頹勢割據一方,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

在整個過程中,劉封也跟隨劉備沖鋒陷陣,屢有戰功。尤其是劉備入川時,劉封帶兵和諸葛亮張飛逆流西上,「每戰必克」,被劉備封為副軍中郎將。

之後劉備又派孟達攻上庸,擔心孟達完不成任務,又派劉封至指揮攻城,迫使上庸太守投降,拿下了上庸。劉備因此封他為副軍將軍,讓他管理包括上庸在內的東三郡,孟達為其下屬。

此外,【魏略】中還記載了一則故事,在漢中大戰時,劉備棲於山頭,派劉封挑戰曹操,惹得曹操破口大罵:買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

從這一段曹操破防來看,劉備應該是把劉封當成了炫耀資本,而曹操放狠話,要讓自己的長子來和劉封單挑,也是認可了這種炫耀的。

三、劉禪的出現

總而言之,劉備的豪華天團培養效果很不錯,劉封的前途非常光明。然而,劉封所有的輝煌在一個人出現的時候卻急轉而下,這個人就是劉禪。

史書記載,劉備大概在建安6年遇到劉封,而劉禪則是在建安12年出生。伴隨著這位傳奇後主的誕生,劉封的身份開始變得尷尬起來......

所以說在古代養子和親生兒子的繼承權是一樣的,但按照人的本性來說,劉備自然更註重血脈傳承,劉封的境地很微妙。

不過他還有希望,在亂世之中朝不保夕,劉備需要的是一個快速成材的現成品,不一定真的想要重新練個新號,只要劉封表現的優異,他就還是能夠取代劉禪。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赤壁大戰之前,劉備被追得東奔西跑,在危急情況下,他一度放棄了甘夫人和小劉禪,如果不是趙雲拼死相救,劉備唯一的後人就沒了。

從這一段來看,劉備是有過舍棄親血脈,而選擇幹兒子的行為的打算的。

可惜,隨著劉備事業的越來越成熟,劉備開始更加註重血脈。在拿下益州,打贏漢中之戰後,劉備徹底站穩了腳跟,並進位漢中王,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1/3的主人。

隨著事業的穩定,劉備的繼承人問題不得不進行最終決斷。

出於傳統王朝的習慣,繼承人以血脈為尊,立嫡以長不以賢,劉備在劉封協助孟達攻打上庸時,立刻立劉禪為王太子,奪嫡之戰劉封一敗塗地。

那麽問題來了,奪嫡之戰結束了,劉封是不是立刻就要迎來死亡呢?答案是否。

四、劉封之死的真相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的人品還是可以的,他不會去殺自己培養了這麽多年的繼承人,因此他提出了b計劃,將劉封遠離漢中,但又讓他統管益州的東三郡,這就是學者所說的分陜而治。

此舉既確保了中央政權的穩定,同時也得以保證了劉封的基本利益,而且兄弟二人還能合力抵禦外敵。然而,打破這一平衡的因素還是來了,關羽北伐了。

在諸多史料記載中,關羽好像對劉封不是特別滿意,這倒也可以理解......

——因為關羽忠誠於劉備,而劉備又有了劉禪,出於穩定的考慮,關羽必然會拋棄曾經的小徒弟,因此兩人關系不好。

而恰在這一背景下,關羽要北伐,讓劉封來支援。此時,劉封本來就奪嫡失敗,心情十分郁悶,如今又看到一個奪嫡失敗的巨大因素關羽來指揮自己,自然是不爽的,也提出了拒絕。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劉封在表達對劉備的不滿,而且還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東三郡根基不穩,貿然援助會遺失此據點,而且還會打破劉備的平衡結構。

但誰都沒有想到,關羽居然突然兵敗,劉封一下子背了個大鍋。

劉備本來因為關羽的失敗而無比憤怒,再加上後來孟達又因為和劉封的沖突直接投了敵人,導致東三郡的遺失。

兩個因素直接引爆了最大因素——奪嫡風波,這才引出了一向不落井下石的諸葛亮,要求劉備立刻處死劉封。

綜上所述,劉封到底是怎麽死的?核心原因是奪嫡之爭,身份影響到了蜀漢政治穩定。次要原因才是關羽之死和東三郡的遺失。

當然還有諸葛亮所顧慮的「剛猛」,在劉備死後,不服管教。

此外史書還記載了一個重要細節,【三國誌】提到:劉封乃是羅侯寇氏之子。但根據學者考究,東漢的羅侯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鄧騭,一人為竇瓌。

所以,劉封可能是因為筆誤,極有可能是竇氏的後人。而進一步追索,竇氏的後人居長沙,劉封的祖上極有可能是獲罪的昔日煊赫家族竇家後人,他的母親有可能是漢室劉氏之後。

也正因為如此,劉封才能被同樣落魄,但祖上煊赫的劉備選上。

這是一個要命的細節,如果劉備百年之後,劉禪又表現得不堪,那麽有能力而且身世玄赫堪比劉備的劉封就擁有極大競爭力,有可能會彌補血脈的差距,被眾人擁為王。

以上就是劉封之死的真實原因。

五、劉封的破局之法門

那麽問題來了,假如我們是劉封,在關羽被抓後,能不能破這個死局呢?

——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在基於劉備和諸葛亮是大好人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針對以上的問題挨個破招。

因為能力出眾,可能威脅弱小的劉禪,那我們便借著連續兩次犯大錯,將所有的罪過都認了,然後在家裏面徹底「擺爛」,自甘墮落,以此來躲避劉備等人的猜忌。

至於剛猛不服管教,那也很簡單......

在墮落之余,找機會向劉禪表示自己的完全臣服,例如放下身段和面子,學習漢初齊王劉肥的操作,直接認自己的兄弟為長者,以極盡之羞辱表達自己的絕對臣服。

再有就是出身問題,這有點麻煩,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當時三國特別註重門第,我們直接學曹操的娶一個歌妓甚至是青樓女子為正妻,直接毀掉自己的門第,自然就能破掉出身尊貴的問題。

劉備的顧慮是劉封以後會威脅劉禪,諸葛亮的顧慮是劉封會不會忠誠於劉禪,透過以上種種手段就能夠破除這些隱患,在諸葛亮和劉備人品不錯的前提下,劉封或許能夠活下來。

不過,如此一來,他的一生大概也就毀了,或許和死了也沒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