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棣出一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大臣對不出,一神童對出下聯

2024-06-01歷史

前言

說到元宵節的活動,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猜燈謎、吃元宵,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民俗文化,但是 實際上,古時候的元宵節還有一項活動,那就是對對子

元宵節就在新年之後不久,此時還是年味兒正濃厚的時候,因此 人們也就喜歡透過對聯來寄托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明朝永樂年間就有這樣一個元宵節對朱棣來說相當難忘 ,這一年紫禁城剛好完工一整年然而卻意外起了火, 為了安撫人心,朱棣決定大辦下一年的元宵節

就是 在這年的元宵節燈會上,朱棣見到了一個神童,只有這個神童將他出的上聯工工整整地對了出來 ,讓他在這個新年有了一個難忘的回憶。

一、遷都意外

明朝遷都北京這件事其實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已經在準備了 ,當年懿文太子朱標在出巡路上患病其實就是因為巡視遷都操勞導致的。

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就暫時放下了遷都這個想法 ,朱允炆繼位之後的建文年間一直致力於削藩,也沒有再考慮過遷都這件事。

但是在 朱棣登基之後,這件事就又被撿了起來 ,因為北平原先是朱棣的藩地, 他對北平比對南京要更加熟悉,因此就想將京師遷到自己的地盤上

因此 盡管面臨大臣們的重重反對,但是朱棣最終還是在永樂四年的時候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 ,同時詔令周邊百遷往北平居住,準備遷都。

營建紫禁城的工程耗費了十四年,永樂十八年的時候,紫禁城正式完工 ,次年,朱棣就下詔正式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

然而就 在遷都這一年卻發生了意外,一場大火燒幹凈了紫禁城的前三殿 ,也燒起了朱棣一腦門官司。

原本就是反對遷都的大臣占多數 ,永樂十四年的時候,朱棣剛恩威並施地杜絕了一切反對意見,結果 剛遷都就給了大臣們這麽一個好借口再次鬧事

反對的大臣們認為這場火災就是祖先和上天給出的感應,認為遷都是違反上天旨意的 ,就連原本堅定的朱棣也被他們說得有點動搖了。

因此一直 支持遷都的大臣們看出了朱棣的動搖之後就開始給朱棣出主意化解這場危機,他們建議朱棣在新都大辦來年的新年,這樣一來既能向上天祈福又能安撫人心 ,堵住反對的官員們的嘴,一舉兩得。

於是朱棣就采取了他們的辦法,將永樂二十年的元月辦得紅紅火火 ,京城幾乎所有人家都出門參與了這場聖恩隆隆的新年慶祝。

而朱棣見京城鑼鼓喧天,也想去感受一下,因此在和家人們聚過之後就 在元宵節微服私訪走上了街頭,沒想到還真讓他碰上了一場驚喜

二、偶遇神童

朱棣雖然是微服私訪,但是也不可能就自己一個人, 除了暗中保衛的侍衛以外,還帶了幾個他非常心上的翰林學士 ,想在這大好日子聽點舒心話

京城的街上人山人海,不僅有各種攤位還有多種多樣的花燈,人們走走停停欣賞著這美景, 時不時還能猜幾個燈謎、對幾個對聯贏點好彩頭

朱棣看見這國泰民安的場景也很高興 ,於是一時興起也想帶著自己的臣子們與民同樂一下, 於是就出了幾個對聯讓自己這群滿腹經綸的大臣們對對下聯

剛開始的幾個還比較簡單,對朱棣的喜好相當熟悉的翰林學士們沒一會兒就對上來了 ,並且對得相當精彩,讓朱棣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到了朱棣接下來出的這個上聯,大臣們就開始抓耳撓腮了,不知道怎麽才能能夠讓朱棣滿意,原來 朱棣這個上聯的內容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

這個上聯可以說相當巧妙, 不僅描繪出了當下元宵節的繁榮美景,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三個大明國號,寄托了朱棣身為當今身上對家國安寧、四海升平的願望

翰林學士們對那種無關緊要的趣味對聯可謂能在手到擒來的同時還能將朱棣哄得高高興興的,但是 面對這麽一個內涵宏大的上聯,卻沒人敢輕易對下聯了

場面一時僵持住了,大臣們頭腦飛速運轉想要得一個完美的答案,而 朱棣看大臣們都被難住了,也沒多說什麽,只是笑著讓大家別太過苦惱 ,然後往前走去。

然而大臣們都知道,朱棣只是表面安慰大家而已, 在這麽好的日子裏,最好的對聯沒有被對上,朱棣心裏肯定也是很遺憾的 ,於是只能默不作聲地跟了上去。

然而 朱棣走了一段距離之後,卻停在了一個小巷的入口 ,往裏探視了兩眼,隨後走了進去,原來是因為 巷子中傳來了一陣孩子的讀書聲

朱棣很好奇, 這麽一個萬民同樂的好節日,到底是哪家的孩子還能穩穩坐在家中讀書,而不是上街和家人們一起玩鬧?

這小巷中只有一戶人家,院門開著,想必是家長一會兒就會回來,而 那個讀書的孩子就坐在院子中,搖頭晃腦地讀著和他這個年紀不相符的四書五經

朱棣很好奇,於是在院門口問到: 「孩子,元宵節你不跟家人一起出去玩?」

那孩子聽見之後警惕地打量了這群人幾眼,看見他們穿著富貴之後就不擔心他們是壞人了,然後 跑到門口行了個禮,回答道:「我在準備考科舉,時不我待啊!」

三、巧對對聯

朱棣聽他這小大人的語氣被逗笑了,於是摸了摸小孩的腦袋,問到: 「你叫什麽啊?有什麽問題可以問他們,這些人都是大學問家!」

小孩老老實實回答到: 「我叫彭印山,今天元宵節,就不打擾各位先生遊樂了。」

聽到他的名字之後,一位翰林學士驚呼道: 「你是不是那個江蘇溧陽的神童彭印山?」 只見那小孩點點頭認下了。

朱棣頓時被激起了興起,於是隨他又拿剛才大臣們沒對出來的對聯考他:「你是個小神童?那我這有個上聯,看你能不能對出下聯?」

只見彭印山聽完下聯之後低著頭思索了一小會兒,隨後自信地答道:「 君樂臣樂,永樂萬年!」

朱棣原本沒報什麽希望,只是逗逗孩子,沒想到彭印山這個答案卻讓他極為驚喜 ,這個下聯甚至可以說比朱棣的上聯更巧妙,但是又能完美對應上。

上聯中有三個「明」,而彭印山的下聯中就對應有三個「樂」 ,並且在上聯中有著大名的國號, 下聯又一語雙關點出了當時的年號「永樂」 ,十分精妙。

不僅如此, 上聯視角宏大,表示了對國泰民安的祝願,而下聯反而著眼朝廷,表示了對當朝天子和大臣們的崇高贊美 ,簡直是一個完美的「馬屁」。

朱棣聽過之後在高興之余甚至還懷疑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但是看著彭印山從容不迫不卑不亢的樣子,還是打下了自己的懷疑。

隨後,朱棣就狠狠將彭印山誇了一通,並鼓勵他說:「既然你這麽有才智,還小小年紀就準備考科舉,那我就在朝廷等你了!」

結語

永樂二十年的元宵節讓朱棣好好開心了一把,然而 他對彭印山的承諾卻沒有達成,兩年之後,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不幸病逝。

而彭印山也有個相當令人遺憾的結局, 十多歲的時候,彭印山因為學習太過刻苦染上了疾病,最終還是沒能救回來這個前途光明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