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 年春天,江蘇淮安的桃花開得特別鮮艷,農人們在地裏忙著幹活兒,學生們放學後都跑來幫忙,到處是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
這時候,大夥瞧見晴朗的天上突然冒出來一架飛得很低的飛機,它翻過山頭,像只大鳥似的劃過天空。當時正處於建國初期,大家都覺得是敵軍派來的偵察機。
「快趴下!」有人大聲叫著,大家立馬像鳥獸般散開。不過這架低空飛行的飛機只是穿過農田桃林,就直接走了。這時候,有人認出了飛機的型號,馬上從農田裏蹦起來追著飛機大喊:「停下!停下!這是周總理的飛機,我認識!他來了!他回來了!」眾人興奮地追著飛機跑,可飛機卻慢慢朝前方飛去,只留下一條長長的痕跡。
為啥周總理回了家鄉淮安卻一刻不停留?難道他不想家鄉嗎?
【走出淮安的周總理】
周總理於 1898 年在江蘇淮安出生,他出生在晚清時期封建的大家族,命運打小就跟別人不一樣。周總理的叔叔周怡淦老是重病在身,那時候迷信思想可重了,剛出生的周總理就被父母送給了他叔叔,說是「沖喜」。
但這所說的沖喜沒能救得了叔叔周怡淦,在周總理還不到三歲時,周怡淦就去世了。這時候的周家也不像過去那樣富貴榮華,隨著清王朝走向衰敗,封建大家族也慢慢消失了。
作為「落魄貴族」般存在的周總理,小時候由養母和生母一同撫養,慢慢長成了聞名遐邇的美男子。不過周總理沒有一點脂粉氣,生母和養母先後離世後,他獨自操辦了兩位長輩的全部後事,淡定從容地迎接來吊唁的親戚朋友。大家都認為這個少年非同一般,日後定有出息。但只有周總理的嬸母周老太感覺孩子有些異樣。
在深更半夜的時候,周老太聽到靈堂裏傳來隱隱約約的哭聲。她輕手輕腳地去了靈堂,看到周總理那時小小的身子蜷成一團,對著長輩的遺像不停地抽泣。那壓抑的哭聲讓周老太特別心疼,她一邊擦眼淚一邊把周總理摟在懷裏:「孩子啊,你咋啥事兒都憋在心裏,是想你娘啦?」
當時不愛說話的周總理只是默默地搖搖頭,見他怎麽說都不聽,周老太著急地問:「那你到底有啥難處,快說呀!」
「我呀,我沒錢交學費,學堂就不讓我念書啦……」
想到自己沒法再接觸知識,周總理哭得厲害。周老太一聽也犯愁了,在那個時候,能上學堂的都是有錢有勢人家的孩子,學費貴得很,他們這種普通人家根本負擔不起。
不過周老太心裏清楚,周總理跟普通人家的孩子不一樣,將來這孩子是要幹大事的。抱著絕不能耽擱孩子前途的念頭,她找上周總理在東北的大伯。他大伯聽說這事後,馬上就打算把周總理接到東北去讀書。
這時候周總理才十二歲,就得離開家鄉,周老太可心疼壞了。在周總理要走之前,她把家裏的糧食都找出來,做了一碗熱乎的餛飩給他送行。那熱氣直冒,都把周總理的眼睛弄模糊了,他使勁睜著眼想把眼淚忍住,可最後眼淚還是一顆接一顆地掉進了餛飩碗裏。
「孩子,趕緊趁熱吃,肚子吃飽了,遠行就沒啥怕的。」周老太捏著袖子,還擦了擦眼角的淚。那時才 12 歲的周總理再也忍不住啦,一下撲到周老太懷裏放聲大哭,把這些天的悲傷、委屈、眷戀還有不舍,全都一股腦兒倒了出來。
這時候的周老太就跟親人一樣,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把周總理的心都暖透了。好多年後,周總理還會想起這輩子吃過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周老太給他送行時做的餛飩。所以在離開家鄉的時候,周總理暗下決心,一定不能對不起周老太,不能對不起父老鄉親,必須得好好讀書。
到了東北以後,大伯周怡賡把他當親兒子一樣,送周總理去了東北最好的學校。就算是這樣,在陌生的地方周總理還是想念家鄉。而且在這裏,周總理清楚地看到貧富差距帶來的不公平,窮人生活沒保障,富人卻奢靡享樂,周總理心裏特別氣憤,特別想趕緊改變這種情況。
這時候正趕上辛亥革命呢,民主自由思想的火把傳遍了九州,周總理也受到很大影響,越來越想打破封建禮教的限制。所以就積極參加到民主革命的活動裏去了。可沒過多久,革命成果就讓袁世凱給搶走了,中國又被封建勢力給復辟了。年紀不大的周總理心裏明白,要救中國,就得把民主運動搞到底,絕對不能讓封建殘余有一點喘氣的空兒!
那時候在課堂上,老師問大家讀書的誌向,有人說以後想當大官,有人說想發大財,問到周總理時,周總理從座位上起身,目光堅定地講:「我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小小年紀的周總理清楚,唯有讀書,才能夠改變中國,才能夠打敗敵人,消除貧富差距,才能夠讓自己的家鄉淮安受益,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受益!
可辛亥革命失敗了,周總理該咋辦呢?
【不願回家的周總理】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周總理搜集資料,勤奮讀書,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訊息讓周總理很感興趣,從這時候起,一顆紅色的種子就在周總理心裏紮根生長。為了追求真理,周總理再次走上了離家更遠的路。
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訊息傳到國內,這一下可不得了,國內就爆發了五四運動,學生和工人紛紛紮堆一塊兒反抗帝國主義不公平的做法。周總理就是當中的學生領袖,愛國的人都自己組織遊行活動,以此抗議帝國主義的蠻橫行為,周總理也在裏頭。周總理被捕出獄後,又被政府派到巴黎,在巴黎入了共產黨。
後來周總理成了共產黨的青年領袖之一,此後一直在全國各地為共產主義事業奔走,還和愛人鄧穎超長期分開。從中國未來的事業看,周總理把青春和熱血都奉獻了,可從個人感情來講,他不光想念愛人,也想念家鄉,更忘不了周老太在他臨走前給他的那一碗餛飩。
不清楚他們日子過得咋樣,也不曉得他們是不是還活著。
然而在革命期間,周總理好多次有能回淮安家鄉的機會,可周總理一直都沒回。看到他這樣,毛主席就寬慰周總理說:「等咱們新中國成立了,你再回家鄉瞅瞅。」
但一到這種時候,周總理老是笑一笑,啥也不說。
功夫不會辜負用心的人,在咱們中國共產黨持續不斷地努力以及領導之下,1949 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獲得了全方位的勝利,新中國就此成立。
新中國成立以後,那些曾和周總理一起工作的同事都紛紛選擇回老家搞建設,可一直特別想家的周總理,這回卻沒馬上回老家,就算弟弟提要求,周總理也堅決地拒絕了。
就在大夥都滿是疑惑的時候,中南海西花廳來了一位重要客人,把周總理感動得熱淚直流。
而這個人呢,就是周總理曾經日日夜夜都掛念著的嬸母周老太。
1950 年,周老太領著她孫子到北京看望周總理。工作人員特別熱情地接待了周老太,一邊幫著搬行李一邊講:「您不知道,咱們周總理成天念叨著您,您總算來了,等會兒周總理就來接您!」
周老太瞅著工作人員,激動萬分。可隨著太陽漸漸往西落,陽光緩緩消失,依舊沒看到周總理的影兒。孫子在周老太懷裏都快睡著了,工作人員覺著讓一位老人等這麽長時間,怪不好意思的,剛要替周總理解釋解釋,周老太卻笑著說:「我曉得周總理得忙大家的事,咱們這是私事,能理解,得先公後私嘛!」
話還沒說完呢,就聽見門外有腳步聲傳來,周老太趕緊起身,只見周總理推開接待室的門,快步朝周老太走過去:「嬸母!」
周老太忍不住掉起了眼淚,分開 55 年了,這回親人相聚,心裏啥滋味都有。如今的周總理身板還算挺直,可頭發都白了。瞅著周總理那疲憊又滄桑的眼角,周老太可心疼啦,她這孩子這輩子太不容易,那麽小就離開家鄉,一輩子為人民忙碌,一天舒坦日子都沒過過。想到這兒周老太忍不住埋怨:「叫你回家,你就是不肯回,家裏人可都惦記著你呢!」
這話一下子讓周總理眼眶泛紅,他馬上告訴鄧穎超,把周老太接到家裏,用心款待了一回。
吃飯的時候,兩人聊起了平常的事兒,聽說了家鄉的變化,周總理忍不住欣慰地笑了:「大家都能吃飽,都能上學,咱們這麽多年的努力沒白費呀!」
周老太老是勸周總理回老家瞅瞅,可周總理一直沒回應她。這時,周老太的孫子大聲喊:「周叔叔,您回去看看吧,我奶奶講了,您要是回去,還給您做餛飩吃!」
周總理怔了一下,疑惑地看向周老太,周老太有點難為情地笑著說:「當年一碗餛飩給你送行,從那之後看到餛飩就想起你走了,受不了啊……其實這麽多年,都不敢再碰餛飩,一吃餛飩就會念叨你這孩子,咋就不回家來瞅瞅我們呀。」
聽到這,周總理動情地握住了周老太的雙手。那一碗餛飩包含著周老太對他的全部期望和關心,他這輩子怎麽可能忘了那碗餛飩呀!然而,面對嬸母的期望,周總理那濃濃的鄉愁根本藏不住。但接著他還是拒絕了回老家的請求,而是想讓嬸母留下來,好方便照顧。
不過周老太看到周總理態度特別堅決,就是不肯回鄉,周老太心裏有點不痛快,最後還拒絕了周總理要照顧她的想法,一個人回淮安老家去了。
周總理這麽想念家鄉,為啥不回去呢?這裏面是不是有啥特殊原因?
【飛機上的鄉愁】
好多人都搞不懂周總理堅決不肯回鄉這事兒,甚至有人覺得周總理沒那麽想家。更讓人吃驚的是,他不光自己不回,連他弟弟想回家看看,都被周總理給攔住了,這讓他弟弟心裏老大不樂意。
「我就搞不懂了,你不想回去,難道我也不能回去嗎?」周總理的弟弟大聲嘟囔著,弟弟這麽執拗,周總理心裏也特難受。不過他老是勸弟弟:「不是我不讓你回去,是因為你是我周恩來的弟弟,回去了終歸不方便。」
這話把大家都給弄迷糊了,為啥周總理回去會不方便呢?其實要說周總理不想家鄉,那可不對,在中央,在部隊,只要碰上淮安的老鄉,周總理總會拉著人家熱熱鬧鬧地聊上好一會兒。
「家鄉如今變化大不?」
「太大啦!淮安這地方鐘靈毓秀,幹啥養啥都能成,那一大片桃花林,可美了!」聽老鄉們這樣講,周總理嘴角老是帶著笑:「那你們還會挨餓不?」
在你們的帶領下,哪能挨餓呀,吃穿都好,很知足啦!
老鄉們樂呵著跟周總理講家鄉的變化,可周總理老是念叨:「要是碰上不好的情況,得趕緊反饋,咱們是共產黨,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
「要是有不好的事,您回去瞅瞅不就清楚了嘛!」淮安的老鄉們都清楚周總理這古怪的毛病,明明特別想家,可就是不肯回淮安。但他們哪能明白周總理的心思喲,他常常一個人靠著窗戶,望著天上的那輪明月,心裏頭裝的全是家鄉的景象。
但是周總理心裏明白,要是現在他回家,肯定會攪擾到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就因為他是總理,總會給群眾生活添麻煩。而且他來自一個封建大家族,宗族勢力還沒徹底清除,如果有人想借他總理的身份搞特殊,那太容易了。為了防止這些情況出現,周總理哪怕心裏特別想家,也不肯回去。
然而毛主席很是遺憾地說道:「畢竟你 55 年都沒回去了,落葉總是要歸根的呀。」
這句話深深印在了周總理心裏,每到晚上他就翻來覆去睡不著,一想到老鄉們講的家鄉,心裏就特別向往。1959 年周總理去廣州辦事,坐飛機回北京的時候,聽機長袁桃園講,這次的航線能經過淮安。
這話一出來,原本疲憊不堪的周總理一下子就來了精神,他興奮的語氣藏都藏不住:「到時候能讓飛機飛得低點兒不?我好想瞅瞅我的家鄉!」
袁桃園馬上明白了周總理的心思,於是飛機到淮安的時候,袁桃園操控著飛機,有意讓飛機飛得很低,在淮安半空穿行。這架飛得低的飛機很快就引起了其他老鄉們的註意,大家認出是周總理的飛機,興奮得不停追趕飛機,呼喊著周總理。
這時候周總理倚在窗戶旁,瞅著地面上農耕的牛羊,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們幫著老鄉在耕地,桃花開得正艷,到處是一片繁榮興旺的樣子,這讓周總理心裏既感到欣慰又特別感動。
這是他的家鄉淮安,他離開這兒已經 55 年啦,這次他總算回來了!
雖說沒下飛機,可在飛機裏的周總理老是回想淮安的景色,嘴角的笑意都停不下來。
「你瞧瞧,我的家鄉棒極啦,咱們的國家,那也是相當好呀!」
周總理的話語中滿是感慨和憧憬。實際上在他心裏,家鄉不是按地域來劃分的。在這片大地之上,每一個同胞、每一位中國人、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的老鄉,都是他的家鄉。他用一生建設祖國,也就是在建設他的家鄉。
想起年少時要為中華崛起讀書的那份壯誌,新中國成立後,從百業待興,到逐步穩定發展,再到往後的騰飛,這一切都多虧了周總理當初用心建設和全力奉獻。他的情懷在整個中國無處不在,他的一生早就和中華民族緊密相連。
咱們得繼承周總理的遺誌,在未來中國的發展行程中,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學學他的精神,把咱們的祖國建設好,把家鄉也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