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埔軍校最受敬重還畏懼的人,並非蔣校長,不是周主任,而是此人

2024-03-02歷史

黃埔軍校最受敬重還畏懼的人,並非蔣校長,不是周主任,而是此人

在詢問黃埔軍校最受尊敬的人時,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是校長蔣介石,或者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實際上,並非所有人都對蔣介石懷有同樣程度的尊敬,盡管他給人一種令人敬畏的印象,但許多學生對他並不是那麽尊敬。

周恩來雖然備受敬重,卻並非人人畏懼。

有一位人物,贏得了全體學生的尊敬,而且他們對他的態度仍然充滿敬畏。這個人是誰呢?

黃埔軍校被譽為將軍的搖籃,數不盡的將領在這裏嶄露頭角,留下了無數傳奇。

盡管將軍們無疑令人欽佩,但他們的教官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物。

在黃埔軍校,有許多教官,其中最知名的包括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劉峙、陳繼承、陳誠和張治中。

這八人因深受蔣介石信任而聲名遠揚,被譽為蔣的「八大金剛」,後來在軍政界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還有一位教官,盡管在軍政界沒有太高的職位,但他卻是黃埔學生最尊敬、同時也最畏懼的人。

任教的人都清楚,教師不能僅僅對學生有愛,否則教室會一團混亂。

僅僅讓學生感到恐懼也不行,那樣會降低他們的參與度,學不到東西。

必須讓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但又知道不能得罪他。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教師必須有學識,而且能夠生動地、富有趣味地傳授知識。

黃埔軍校的學員都是年輕氣盛的青年,他們本身就具備出色的素質和豐富的閱歷;有些甚至已經有過軍校基礎,是軍中的佼佼者。

要贏得他們的尊敬和敬畏,並不僅僅需要生動的授課,更需要具備人格魅力和超凡的軍事技能,讓他們對你心悅誠服。

蔣校長在全面管理軍校,他時而和藹可親,時而嚴厲,讓人難以捉摸。

他總是高唱革命的調子,一些人對他心生敬佩,但也有人覺得他有些滑稽,無法贏得所有學生的尊重。

周恩來作為政治部主任,得到了學生們的敬重,主要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

學生對這兩位領導的看法並不影響他們在軍校的學習。

然而,如果一個教官無法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敬畏,那麽學生在這裏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無法得到充分的收獲。

說了這麽多,那麽究竟是哪位教官贏得了學生們最深的尊重和崇敬呢?

他叫嚴重,字立三,1892年出生在湖北麻城,祖籍江西饒州。

過去的人取字很有講究,嚴重字「立三」也是如此。

他來自【左傳】上的一段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你一定會說,嚴重不是來自名門望族,就是書香門第。

你說對了,嚴重的父親是清末舉人,曾經當過縣令。

他的父親是個清官,有道德潔癖,他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口碑極佳。

因此嚴老先生在乎羽毛,對兒子自然也管教很嚴。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嚴立三,品學兼優,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理想。

還在少年時,他就對祖母說,要為國效力,救國救民。

祖母以為孫子說的是笑話,沒有當回事。

後來,嚴重果然走上了革命之路。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嚴立三正在安徽陸軍小學堂上學。他呼籲同學們加入革命,但遭到了他們的嘲笑:「武昌的人是在作亂,你瘋了嗎?」

面對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嚴立三並未氣餒。他獨自一人登上了去武昌的列車,毅然參加了起義軍,並擔任了武昌忠義軍第2營的前隊司書生。

在部隊中,嚴立三並沒有因為自己的低微地位而隨波逐流,而是關心著戰局,多次向部隊領導和黎元洪都督寫信,提出自己的軍事見解。

起初,黎元洪聽說是一個普通士兵寫來的信件,只是漫不經心地扔進了廢紙簍。

第二次收到信件時,他仍然不以為意。

但當第三次收到信時,黎元洪開始對這個小兵的見解產生了興趣,他開啟了信件,驚訝不已。

於是,他立即接見了嚴立三,並提出要提拔他。

然而,嚴立三卻婉拒了這個提拔的機會,他說:「我不能接受你的任命。等形勢穩定了,我還要回軍校上課。」

後來,隨著局勢逐漸安定,嚴立三果然按計劃返回學校。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接著進入安徽陸軍預備學校補習所繼續深造。

1914年8月,他轉入位於北京清河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深造。

這所學校的頂尖學生都被選拔到了更為知名的軍校進一步學習。

而這所著名的軍校,便是備受矚目的保定軍校。

保定軍校被譽為將星的搖籃,其中的蔣介石「八大金剛」幾乎全都出自這所學府。

在那裏,蔣介石的對手鄧演達,以及戰勝過林彪的「小諸葛」白崇禧、讓我軍三位元帥都感到頭疼的傅作義、擔任過新四軍軍長的葉挺,以及創造了「天爐戰法」痛擊日軍的薛嶽,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

嚴立三選讀了保定五期工兵科,與傅作義、張蔭梧、趙承綬等國民黨將領成為同窗。

蔣介石畏懼的鄧演達,是保定軍校的六期生。蔣介石之所以對他心生畏懼,是因為他在軍事方面才華橫溢,又性格桀驁,不受蔣介石的控制。

在保定期間,嚴立三與鄧演達有著很好的交流,他們倆無話不談,成為了莫逆之交。

大多數保定軍校的學生畢業後都被派到了各個部隊,並受到了重用。

然而,嚴立三卻拒絕了這種安排,他覺得自己的軍事知識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充實自己。

於是,他先後進入了西北邊防軍的交通教練所軍官速成班和北京政府陸軍部的無線電傳習所接受訓練,使他的軍事知識更加全面。

1921年12月,剛剛畢業的嚴立三收到了一封令人欣喜的信,是鄧演達寫來的,說他現在在粵軍,邀請嚴立三也加入他的部隊。

於是,這對知己又開始並肩作戰,繼續了他們的戰鬥之路。

1924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成立,鄧演達出任教練部副主任,而嚴立三則被提名為教授部總隊長,這一任命讓他成為了該學校的三期總隊長。

從1926年開始,嚴立三轉任訓練部中將主任,隨後又調到了教授部擔任主任。

作為總隊長,他需要直接與學生們接觸,不僅要傳授軍事知識,還要親自教授軍事技能。

然而,要讓學生們真正學到東西,他自己必須具備過硬的水平。

這個任務說起來容易,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困難。

因為這些學生大多已經是成年人,他們在軍事方面並不全是新手,有的甚至已經接受過軍校的基礎訓練。

比如名將宋希濂,在來到黃埔之前,已經在程潛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學習了一年。

而曾經戰勝過林彪的陳明仁也是陸軍講武學校的學生。

類似宋希濂、陳明仁這樣經驗豐富的學生還有很多。

課堂上,一些學生自以為已經了解了內容,不免會分神或制造混亂。

另一些學生則會故意提出棘手問題,試圖為教官制造困難。

然而,嚴立三在軍事知識上駕輕就熟,在課堂上生動地講解,引人入勝。

他的軍事技能出類拔萃,無論是射擊、搏鬥、長跑還是投擲手榴彈,樣樣都遊刃有余。在操場上的實地演練中,他總能贏得陣陣掌聲,讓那些挑刺的學生都無話可說,讓全體學生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選拔學生方面,一些教官偏向於黨派或地域,只推薦自己家鄉或政見相同的人。

然而,嚴立三卻完全不同,他公正用人,不偏袒任何人,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只要學生有上進心,他都會盡心輔導;只要學生有才華,他都會毫不保留地提拔。

嚴立三的弟弟嚴政也在黃埔二期學習,但嚴立三特意叮囑他:不要向別人透露我們的關系。

在推薦幹部時,嚴政總是被排斥在外。

在操場上,嚴立三嚴厲冷酷,總是板著臉,對學員要求嚴格。一旦有學員在某個專案上表現不佳,他會毫不留情地指出錯誤,甚至當著其他學員的面進行批評。他甚至會堅持不吃飯,直到看到學員們表現達標為止。

盡管嚴立三的要求異常嚴格,幾乎超出了學員們的想象,但卻沒有學生背後議論他。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從不采取體罰學生的方式,也絕不允許其他教官這樣做。他認為這種做法屬於軍閥作風。

在許多學校和部隊,體罰學生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做法,而嚴立三之所以能夠不采取這種方式,實屬不易。盡管他在課堂和操場上總是嚴厲的面孔,但學生們並沒有對他產生抵觸情緒。

走出課堂和操場,嚴立三的形象就完全改變了,他變得溫和親切,幾乎化身為一個慈父。

他對學員們的生活關懷備至,把每個學員都當作自己的親人。當有學員遇到困難或生病時,他總是全力以赴地提供幫助。

在一所學校的教室裏,有一位來自湖北農村的學生,平時總是活躍發言,但某天卻默默無語,滿臉憂慮。

下課後,經詢問才得知,他接到了家書,得知家鄉遭遇了嚴重的幹旱,母親生病了,而父親卻無力支付醫藥費。

嚴立三老師竭力安慰這位學生,勸他不要太過擔心,要專心學習。

幾天後,學生收到一封來自上海的來信,說有位傅先生給他家匯了一筆款項。

這位學生頗感驚訝,因為他在上海並沒有認識的人。

他決定寫信詢問傅先生,才得知原來匯款人竟是嚴老師。

其實,嚴立三老師並不是富人,他一直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從不奢求。

夏日的廣州酷熱難耐,根據學校的安排,教官可以住在舒適的花園洋樓裏。

但嚴老師選擇了住在之前勤雜人員居住過的小屋裏,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幫助那些貧困的學生。

嚴立三並非僅僅是一個扶危濟困的教官,他對學生的關心體貼同樣令人感動。

每當夜幕降臨,教官們已經進入夢鄉,但嚴立三卻總是悄悄地走進學生宿舍,檢查誰還沒有安然入眠,誰的被子被蹬開了,宿舍門是否關閉。

在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出面,決心要解決問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樣的關懷和堅決,使得學生們給了他一個特別的外號——「嚴婆婆」。

在課堂和訓練場上,他像嚴厲的父親一樣嚴格要求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卻又像慈母一樣關愛著他們。

因此,學生們對他既充滿了敬意,又感到畏懼,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愛戴。

當戰爭爆發時,這些學生都願意聽從他的調遣。

在他擔任總隊長期間,曾經發生過廣州商團的叛亂,據說嚴立三親自率領部隊出征,第一期第3、第4隊的學生們紛紛參戰,他們在戰鬥中展現出了舍生忘死的壯烈。

此外,在兩次東征、平定陳炯明叛亂,以及擊敗楊希閔、劉震寰等滇桂軍閥以及統一廣東的多次戰役中,嚴立三都親自率領隊伍參加,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嚴立三在學生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無人可及。

這並非憑空臆斷,而是基於客觀事實。

曾有一次,孫中山召開黨務會議,黃埔軍校被分配一個代表席位。

為了公平起見,學校進行了一次無記名投票。

結果,嚴立三遙遙領先,贏得了最多的選票。

蔣介石得知此事後感嘆道:嚴立三在學生中的威望實在太高了,甚至超過了我這位校長。

然而,嚴立三為何默默無聞呢?

按理說,具備如此出色的軍事才能,應該是黨內的名將或國軍的高官。

但嚴立三之所以相對低調,是因為他性格高潔,不願介入政治爭鬥。

蔣介石曾對他十分器重,曾於1927年任命他為師長。

然而,當聽說要「剿共」時,他毅然拒絕參與。

1931年11月,蔣介石秘密處決了嚴立三的好友鄧演達,這讓他徹底失望,從此結束了政壇。

1937年,受好友、湖北省主席陳誠的邀請,他出任湖北民政廳長,但兩年後便辭職不再從政。

嚴立三在1940年7月選擇了隱居生活,定居在宣恩縣的鄉下,並親自動手開荒種地。

然而,他的生命在1944年4月因貧病交加而結束,年僅52歲。

這時,他的學生們正在戰場上為國捐軀,英名永存。

若是他參與了戰場,毫無疑問他的身手定能驚世絕俗,為歷史增添新的光輝篇章。

這樣一位具備非凡軍事才能的人,原本可以在戰爭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然而他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