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封疆王朝最厲害的皇帝:一個很有能力和水平,一個極不安分的人

2024-02-27歷史

劉邦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歷史上有很多人給他貼了標簽,有人叫他為流氓,有人稱之為士,有人贊他為豪傑,有人呼之為俠士……

其實,這些標簽在某些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但是卻不是具體的。 因為劉邦是立體的,是具有多面性的。 我也在很多場合稱之為老流氓, 但在本質上認定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而且是一個很有能力和水平的不安分的人。

大多數人在本質上都是不安分的人,不管過得好不好,都是渴望改變的。關鍵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是否有不安分的權力和能力?是否能夠找到不安分的機會和方式?他的不安分是具備建設性還是破壞性?

劉邦與生俱來的不安分成就了他,因緣際會, 他以對的身份、對的方式生活在了一個對的時代,把握住了對的機會,並籠絡了幾乎所有對的人。

很多人奇怪,劉邦從小遊手好閑、油腔滑調,那他是怎麽維持生活的呢?為什麽周圍的人還挺喜歡他的呢?這事你放在一個普通的小混混身上能想象嗎?那個年代,全靠土地裏刨食,特別是在秦朝的耕戰制統治理念下,一個普通人若是不務正業,早就無法生存了,不餓死也會被關押!

這其實就充分說明劉邦其實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他是一個「士」!

有一些歷史細節需要大家去關註一下!劉邦早年其實當過張耳的門客,他的早年偶像不是別人,正是開門納士的魏國公子信陵君,以至於他當了皇帝之後,還專門去祭拜信陵君,還專門給信陵君設立過牌位。

那個年代的士是一群什麽樣的人呢?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小資階級或者普通的知識分子,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說他們擁有貴族的高貴底蘊嘛,似乎差那麽一口氣,但大家要說他們是普通蟻民,他們又會感覺受到了侮辱。 他們骨子裏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和優越感,有時候激情澎湃,有時候意誌消沈,一直處於一種掙紮狀態。

「士」這個群體其實在講戰國史的時候,我已經介紹過了,他們是一群「危險分子」,因為他們區別於普通百姓就是在於他們基本上都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們融入不到真正的貴族圈子又他們內心充滿著各種欲望。有一定能力的縱欲者是相當可怕的。

蘇秦、張儀等戰國名士不就是靠著奔走各國去尋求自己的生存舒適圈嗎?他們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嗎?沒有!有奶便是娘!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麽事情比讓他和他的家人實作階級躍升更重要。

回個頭來看看劉邦,先不說他媽被龍盤了才生下他的那些亂力怪神的事,起碼說明他在別人眼中一直都不是一個普通人。他遇見秦始皇能發出「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最後能寫出【大風歌】,他能是一個普通人?那個年代,受教育就是一件最奢侈的事情!他弟弟劉交能拜入名門,說明他家會是普通農戶嗎?估計劉交的命沒這麽好。

正是因為劉邦身份上內建優越性,劉邦才足以堅持到48歲芒碭山斬白蛇起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家裏一沒有二沒有、自己也啥都不是,你一天到晚出去耍流氓, 你看別人是怕你、敬你、從你、忍你的多還是揍你的多?

劉邦鬥勇鬥狠幹不過樊噲、夏侯嬰等人,社會地位沒有蕭何、曹參等人高,文化知識也不突出、道德形象更是十分低下,他憑什麽在豐沛地區混得風生水起?

其實劉邦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和組織者。 他特別善於鉆營人性,知道怎麽樣去討人喜歡,知道怎麽樣去結交朋友,知道怎麽樣去給別人打造夢想,知道如何去規避仇恨和風險,更知道如何去拉贊助……

有人因此會說劉邦就是一個大忽悠,其實這麽去看待劉邦還是有失偏頗的。劉邦早年遊歷天下、充當門客,說明一直還是在努力活成自己所向往的模樣。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邦在外兜兜轉轉一大圈,估計也是到處碰壁,混得不咋地。

別人出外闖蕩,到頭來多是衣錦還鄉,但劉邦這種雄心壯誌出門去、灰頭土臉把家回,他內心作何感想?想想現在那些走四方、闖天涯,誓要開創一番事業的創業者,如果求而不得地回到了家鄉,他們的心理是什麽樣?

所以,劉邦這一輩子, 行為上確實夠流氓的,但關鍵是我們要讀懂他耍流氓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讀懂它的合理性。

劉邦不是天生就愛耍流氓,而是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和人間百態,在內心深處與自己達成了很大程度的和解。上天無門、入地不甘,怎麽辦呢?不只能將就點活在當下?世俗的眼光對他來說,沒有那麽重要。 當一個人的生存和生活陷入巨大的失落之中時,其實大多數人的道德標準都沒有那麽高。

別人笑我耍流氓,我笑世人看不穿!劉邦其實是那個時代難得的人間清醒, 他是士族階級率先反思、覺醒的人,也是目標清晰、意誌堅定的人。 真正勇敢的人,是不斷經受著生活的各種不如意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我們來看看劉邦的一些主要行為特征和心理分析:

鄉親們甚至包括家人看不慣他整日遊手好閑,笑話他、輕視他,他解釋嗎?因為他知道不在同一頻道上的解釋和溝通其實是多余。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忘自己的初衷,其實比什麽都實在。所以,劉邦是一個很篤定的人!泥菩薩還有幾分土性,劉邦作為一個社會人怎麽可能沒有一丁點尊嚴? 只是他會十分理性地去降低的羞恥心和自尊心,當一個人處於低谷還把自己看得比誰都重要,虛榮心和優越感爆棚的話,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劉邦到寡婦的酒肆去蹭酒喝,最後讓老板娘以身相許,真的就是靠不要臉嗎?別說是一個弱女子的生意,就算是一個粗壯漢子的生意,作為一個小混混,你去蹭吃蹭喝,一次兩次人家順了你、忍了你,難道你真會覺得理所當然嗎?十次八次之後,別人不說你,你自己會覺得好意思嗎?但是,劉邦每次去喝酒都是呼朋引伴,簡直就是流量擔當,這就為老板娘帶去極大的隱性價值,這才是老板娘不反感劉邦的根本原因。 說明劉邦是一個善於利用和發揮自身價值的人,這樣的人通常內心比較細膩、邏輯比較嚴謹。

再看看劉邦在沛縣交的那些朋友,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等等,其實都是一方人傑。劉邦不去結交那些阿貓阿狗,因為他十分清楚什麽樣的人才值得自己去結交和籠絡,有效社交和無效社交在劉邦心中分得很清楚。劉邦素來不喜歡讀書人,甚至明目張膽地往讀書人的帽子裏撒尿,但對讀書人張良卻言聽計從、將老儒生酈食其封為上賓,矛盾嗎?滑稽嗎?任性嗎?其實劉邦精明得很,他不過是用兩種極端的行為表達了自己真正的社交需求而已。他不需要什麽腐儒之輩,而是需要卓爾不群的人才, 如果他一味去樹立自己「求才若渴」的形象,一定會有很多誇誇其談的人來濫竽充數的,這種成本增加是巨大的,而且風險是不可控的。

關於劉邦白撿了呂雉這樣一個好媳婦(呂雉是劉邦一輩子最大的貴人,以後寫呂雉的時候再詳細介紹)的事,很多人覺得劉邦就是敢忽悠、能忽悠,空頭支票張口就來,就便被戳破了也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真是這樣嗎?誰還能忽悠到這麽好的一個媳婦?呂家,累世貴族;呂太公,閱人無數,他們真的這麽好忽悠嗎?別人若學劉邦去忽悠,估計最終的結果是被亂棍打出。 富貴看氣概、功名看精神,劉邦身上有一種非凡的氣概和氣質, 別的不說,秦舞陽面對秦始皇的時候,嚇得兩股顫顫,劍都拔不出。但混跡江湖的劉邦卻能發出「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別小看這種氣概,覺得它就是敢做夢、敢吹牛,如果你是普通百姓,到一個省部級的領導跟前,基本上都會手足無措的。

蕭何、曹參這些沛縣的「老領導」為什麽願意把劉邦這個居委會主任推上起義首領的位置?不光是蕭何、曹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當老大的料。還關系到劉邦十分善於經營自己身邊的關系, 知道在自己的社交圈內去樹立自己的權威,反正不管圈子有多大,我劉邦就是要成為當仁不讓的核心;不管舞台有多廣,不演主角我劉邦絕不認可。 這種人身上有一種能成事的霸氣,內心也是非常堅定的,但同時這種人下手也會非常狠辣、果決。

劉邦和張良萍水相逢卻能一見如故,為什麽?因為張良都感覺比較深奧的東西,劉邦不光能聽得懂,兩人還能有來有往地深度交流,兩人產生了惺惺相惜的吸重力。有人又會詫異了,劉邦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博學多才了?還是福至心靈,瞬間頓悟了?其實都是, 主要是因為劉邦這個人有閱歷、有見識、有格局。 讀萬卷書有時候是真不如行萬裏路。大道至簡,如果一個人的見識豐富了,你會發現,你跟聊什麽都不會感覺對牛彈琴。

後來,劉邦結識了一生之敵項羽。初相識時,劉邦對項羽絕對是真愛,這麽英俊神武的弟弟實在太招人稀罕了,所以他明明可以當人家叔叔了,卻臭不要臉地和人家結拜為兄弟,跟在項羽身邊,打仗必勝,走路都帶風! 如果換作一般人很可能就此迷失了, 畢竟誰都知道跟著項羽打天下簡直通往成功的捷徑,而且項羽是他的結拜兄弟,這以後不得順理成章地傍上大腿了,何必再去瞎折騰呢 ?但劉邦之所以是劉邦,就是他身上有一種「寧為雞首,不做鳳尾」的氣概,只要有一絲機會就要去完成自己的夢想的韌勁,其他的都是浮雲。 兄弟,是可以出賣和利用;打了敗仗趕緊逃跑也是天經地義的;出爾反爾、背信棄義那也都是常規操作;使用哄騙欺詐等陰暗手段他也不會覺得有什麽心理負擔……這種人其實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典型代表。

另外,劉邦這個人骨子裏也是比較暴戾和好色的,他和張良合作打贏了他人生之中第一次攻城戰,這家夥為了發泄他心中那股老是打不贏的窩囊氣,沖進潁川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屠城。他率先攻進鹹陽城,剛開始也是任由部隊燒殺搶掠,自己一頭紮進秦朝皇宮找花姑娘去了,一度樂不思歸。但有一說一, 劉邦這個人身上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聽得進勸, 他一輩子錯誤沒少犯,但只要有人指出,他便立即能幡然醒悟並及時改進, 這種極強的糾錯能力多次挽救了他的性命和事業。

劉邦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戰,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強。而且,劉邦很聰明,在失敗之中不斷地淬煉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堅韌不拔和強大自信。別的不說,劉邦剛剛起義的時候,軍事能力確實乏善可陳,但是到了他登基為帝時,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已經可圈可點了,剿滅各路異姓王都是親自出馬,而且馬到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人的成功是需要一定次數的失敗來進行糾偏的。 項羽一輩子太順利了,一個太順利了的人其實對於失敗是十分敏感和憤怒的,接受不了也理解不了失敗的正面意義。

說了這麽多,其實依然是很難把劉邦一生的行為分析說得十分全面,但總體來說,劉邦是一個很復雜很立體的人。很多人因為他最後取得了成功,所以反推出來說劉邦寬宏大量、仁慈愛民……其實那都是牽強附會的。

劉邦很聰明但也很狡詐;很貪婪但也很隱忍;很殘忍但也很大度…… 他把事業和人性把握得清清楚楚,善於抓主要矛盾,不會和一些小得小失斤斤計較,什麽仁義道德對他來說就是無形的枷鎖,為人處事不拘一格。

歸根到底,劉邦的成功掩蓋了他人性很多方面的陰暗面,但是,從成就事業的角度來說,他還是相當厲害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劉邦善於把身邊的人物、環境、資源化為己用,然後順勢而起,最終水到渠成。

關於認知劉邦的一點建議和反思

劉邦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了, 但是劉邦式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卻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職場之中。 大家想想,那些平時見誰都是笑呵呵的,關鍵時刻捅刀子卻毫不手軟的人,是不是很劉邦?那些動不動跟你稱兄道弟,然後一旦發現你沒有什麽利用價值就把你往死裏踩的人,是不是也很劉邦?那些表面上逆來順受,背地裏卻到處煽風點火的人,是不是還是很劉邦?

劉邦是一個很善於玩套路的人。 他的骨子裏實際上只相信自己,也始終在想方設法地堅持和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人,如果大家在生活之中遇到了,千萬不要和他去談感情和情懷,否則,一不小心,你將成為他的棋子,並淪為他成功的墊腳石。

但是,如果你自身有什麽訴求是和他的事業、利益相符的,跟著他一起幹,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而言之, 劉邦這種人,只能相互利用,相互成就。 你想著有一天能走進他的情感世界之中,成為他的親人、兄弟,那基本上是在緣木求魚。

有很多人因為劉邦最後成就了一番帝業,所以整天翻來覆去地琢磨著劉邦的成功之道。這一點是非常恐怖的, 類我者生,學我者死,古往今來,想成為另一個劉邦的人基本上不會有好下場。

耍流氓、不要臉、背信棄義、陰險狡詐、不擇手段……這些東西真的就是成功之道嗎?劉邦真的是因為這些東西成功的嗎?不可能的! 劉邦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它是「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的雙向結合,時勢就是「士族階級的崛起在秦末已經是難以遏制的了」,英雄就是「處於風口之下的劉邦滿足了絕大多數的士族精英(包括張良、蕭何、韓信等)的利益訴求」。

所以,大家在分析和認知劉邦這個人的時候,一定要學會保持自我認識上的人性通透。知己知彼,才能完美結合。

劉邦這個人不適合交朋友,所以沒事的話,千萬不要和這種人攪合到一起,也不要對他的種種行為說三道四。惹不起就要學會躲得起,不是對等的人就要學會自動回避。社會上,有很多人像劉邦一樣,初一接觸,感覺他們又大方又熱情,不拘小節,讓人感覺身心愉悅,還感覺他對身邊人都掏心掏肺…… 但是,一旦你真正走進他的生活圈子就會發現,這些人往往是對誰都不真誠的,他們只不過是在想盡一切套路去坑蒙拐騙,借力打力。

但是,劉邦這種人比較適合一起去幹點具體的事情,為什麽呢? 這種人搞外交、搞融資、搞市場、搞管理的能力都是相當強的,他沒有核心的產品、沒有核心的道德和價值觀、更沒有核心的資源和資本, 搞清楚這些事情,然後雙方各取所需,在這種情況下,劉邦還是值得去共事的。

我們在閱讀歷史的時候,成敗有時候確實很重要,但千萬不能被成敗牽著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走, 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樣才能真正讀到蘊藏在歷史之中的智慧和精華。

有人說劉邦戰勝了項羽,是因為項羽太暴力,而劉邦比較仁義,真的如此嗎?劉邦一輩子幹的缺德事比項羽多得多,至少項羽幹過的壞事,劉邦都幹過!屠城、殺俘、疑心重、刻薄寡恩……哪一條劉邦沒幹過?

大家要充分了解劉邦這個人,一定要有一個客觀而又系統的思維,不要局限於劉邦的一舉一動,否則,大家了解的劉邦一定會在局部帶偏大家的生活觀的。

劉邦這個人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在那個時代有一種超然的格局和韌性, 然後因緣際會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他的一些小毛病放在一個先進的體系之中,破壞力被稀釋了,或者叫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