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五姓七王在隋唐有多豪橫?宰相想結親都難如登天,黃巢:不能慣著

2023-12-10歷史

前言

自古以來,朝代更叠,王朝覆滅,深刻體現了「盛極必衰」的歷史規律。隋唐時期的五姓七望,作為當時最頂級的世家大族,他們曾經一度高高在上,把持朝政,聯姻自強,讓人難以撼動。然而好景不長,在黃巢起義的浩劫面前,這些古老世族還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淪為歷史塵埃。

五姓七望興衰的軌跡,不正是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註腳嗎?

隋唐世家大族:源遠流長的根基

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崛起的沃土

若要追本溯源,五姓七望鼎盛的基石,就要從魏晉南北朝說起。這個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明確規定官職高低與門第的等級掛鉤。這為世家大族進一步擴大勢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時的王謝兩大家族和十二名族,透過聯姻擴張,幾乎壟斷了整個東晉朝廷的高位,後來甚至割據一方,稱霸一時。

五姓七望中的李、崔、盧、鄭、王等幾大家族,也都是在這一歷史行程中壯大起來的。他們與王室和權貴不斷通婚,獲得了可觀的政治和經濟特權。

到了南北朝的混戰年代,他們又緊緊依附著實力強盛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獲授要職,積聚了大量人脈資本。正是這股「望族精神」和「家國情懷」,成就了五姓七望在隋唐時期的輝煌。

五姓七望初顯鋒芒:以勢壓人的步步緊逼

隋朝建立之初,政局尚不穩定,外患不斷。楊堅對五姓七望采取懷柔政策,優待有功,任用朝中。五姓七望族人占據了各級政府要職,成為北方豪強之最。如李淵、李世民等人便參與將淮南地區收復,以盛業立名。可以說,這些世族就是隋朝最堅實的政治後盾。

唐朝建立後,李家皇室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以示名門正統。唐太宗在位時,朝臣中以李、楊兩姓占多數,明顯偏向本族,這也引發後代思想家的不滿。

唐前期實行「以僧監國」的制度,有僧人擔任國師、翰林學士等職,處於傀儡地位。另一方面,五姓七望卻任職要津,幾乎主導了整個朝政。

七大姓族之間頻繁聯姻,目標明確,就是要壓制皇權。甚至連宰相也很難與他們結為姻親,反映出他們的勢力之盛。姓氏顯赫的人往往一馬平川,得以在朝堂上為所欲為。唐玄宗時,李林甫、李輔國等大臣便曾多次當眾頂撞皇帝。這位「明君」頂多對他們冷嘲熱諷,卻也無可奈何。

唐中期:朝廷試圖「破竹難再成林」

面對五姓七望如日中天的勢頭,唐朝的皇帝們自然是忍無可忍。他們透過種種手段削弱、打擊這些大家族,試圖重拾皇權。

唐高宗即位不久就大規模整修宗譜,罷黜了一批外戚權臣,抑制各大家族的勢力膨脹。他還下詔禁止七姓之間的通婚,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而激起這些世家大族內部更加緊密的聯姻。

武則天執政時期,采取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她先以族群屠殺的罪名誅殺關隴集團重要人物,然後又以女真族大舉入侵為名,迫害五姓七望,沒收他們大量產業。這段時間裏,李、崔等大族損失慘重,一蹶不振。

安史之亂:五姓七望浴血反撲

安史之亂的爆發,成了五姓七望反攻的好時機。他們紛紛出山,在唐玄宗子唐肅宗統治下復權。很快,朝廷大權又完全被五姓七望把持。崔日用、李光弼、李輔國等人屢立戰功,被封為宰相大將,權傾朝野。

這些頂級大族之間的聯姻更加瘋狂,連公主也被他們納入內婚。有宰相自導自演,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子李裕,意在透過姻親向皇室施壓。整個朝局可以說是五姓七望說了算,即使皇上也無可奈何。李光弼的兒子李遼國更是目無君上,在宮裏橫行霸道,毆打宦官,逼迫皇帝下旨。

黃巢之亂:血脈斷送的慘痛絕響

然而就在五姓七望登峰造極之時,命運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黃巢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席卷全國,其勢如破竹。公元880年,黃巢攻陷長安,殺死唐僖宗,五姓七望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

黃巢原本希望能拉攏五姓七望支持自己,沒想到這些傲慢的世家大族寧願與他同歸於盡,也不肯聯手。黃巢見他們死死護持那已名存實亡的唐王朝,便大開殺戒,將五姓七望在長安的族人幾乎全數殺害。這對五姓七望是沈重一擊,他們的生力軍在這場腥風血雨中幾乎滅絕。自此之後,五姓七望的氣數已盡,日薄西山。

五姓七望的落幕:新興勢力爬上歷史舞台

五姓七望在黃巢之亂中遭遇血洗,已是強弩之末。其後雖然東山再起,重新進入唐室的統治核心,但大勢已去。隨著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他們這種世襲式的權勢集團已經名存實亡。

另一方面,宋代興起的新貴地主階層和士大夫集團,也在逐漸取代五姓七望,控制國家政權。可以說,五姓七望的衰落,正是新興勢力爬上歷史舞台的標誌。他們曾經輝煌一時的「七望」至此已然落空,淪為後人茶余飯後的談資。

木已成舟,風過也。五姓七望的興衰成敗,正是那句「朝代輪回,盛極必衰」的真實寫照。誰人又能逃脫這歷史規律的魔咒?望族子孫今在何方,恐已無人得知;他們曾經建立的龐大帝國,亦已灰飛煙滅。唯有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仍在流傳,讓人唏噓不已。

結語

五姓七望在黃巢之亂中幾乎滅絕,其余血脈也自知大勢已去,不復往日鋒芒。但中國歷史行程中,往往就是這些命途多舛的舊勢力,反而孕育出新思想。

我們不難看出,五姓七望在全盛時代所提出的那些政治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例如懷疑專制、倡導分權的思想,為日後士大夫執政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們推崇均田制的主張,也影響了王安石變法;聯姻自強的家族策略,甚至在今天的權貴圈裏都還存在著影子。

可以這麽說,五姓七望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是同這個社會共生共死的。但他們的某些政治理念和做法,卻在他們覆滅後得到昇華,成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也是歷史的一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