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6年毛澤東到外地出差,剛走就致電北京:把魯迅的那本小說捎過來

2023-12-21歷史

在毛澤東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裏,他並沒有和魯迅見過面,二人也沒有直接的書信來往,但是他卻說: 我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這就讓人不禁好奇,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毛澤東和他素未謀面,為什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是什麽,把兩顆聖潔的革命之心緊緊地連線在一起呢?

眾所周知,毛主席一生最愛讀書,在他生命最後的那些時日裏,他的床前依然擺放著魯迅的作品。從1956年到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帶註釋的【魯迅全集】,為了閱讀方便,工作人員便把這套書放在了毛主席的床邊。

毛主席逝世以後,他的很多照片被公開發表,其中有一張他站在書櫃前認真看書的照片,實際上,這張照片是毛澤東1961年在江西的留影,他手中的正在翻看的圖書就是【魯迅全集】。

實際上,毛澤東之所以會說出那樣的感嘆,是因為毛澤東讀懂了魯迅。在那個槍林彈雨的年代,有魯迅這樣拿著筆和敵人戰鬥的人實屬不多,毛澤東佩服的就是這點。

如果二人有幸見面,一定是相見恨晚,知音難覓。

毛澤東曾錯失和魯迅見面的機會

魯迅和陳獨秀是一個時代的人,陳獨秀在北京大學大搞新文化運動的時候,創辦了【新青年】雜誌,魯迅就是【新青年】的主筆之一,代表作【狂人日記】等。

1918年,毛澤東剛剛從湖南一師畢業,在導師的建議下,毛澤東打算去北京學習,實際上是半工半讀。在楊昌濟的引薦下,毛澤東有幸到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月薪八塊錢。

這份工作很簡單,每當有同學來借書的時候,毛澤東幫忙登記和取書,當大家都離館的時候,毛澤東就打掃衛生。但對於毛澤東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幾年前,毛澤東從東山學堂第一次來到長沙,好友蕭子升帶著毛澤東到湖南的圖書館參觀,當毛澤東見到那麽多的圖書後直接驚呆,毛澤東從小博覽群書,大多圖書只是從外婆家裏借來的,如今看到這一幕,自然是目瞪口呆。

如今,當毛澤東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看到這些書時,其感受難以想象,只記得他對楊開慧說: 「我長這麽大,還沒見過這麽多書呢。」

因為愛書,所以愛看書。毛澤東秉燭夜讀,一連幾日都沒有回家,索性在圖書館住了下來,看完一本再看一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份執著的學習勁頭,被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發現了。

李大釗當時是北京大學赫赫有名的青年導師,他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章字字有力,一針見血,如今看到這樣一個愛學習,愛看書的孩子,李大釗自然是要上前詢問,這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原來你就是楊昌濟推薦過來的湖南青年毛潤之?」

李大釗註意到,毛澤東一邊吃辣椒,一邊看書,津津有味,一絲不茍。李大釗和毛澤東經過簡單的交談後得知,得知毛澤東從小就愛讀書愛學習。

李大釗一向惜才愛才,不僅給毛澤東推薦了很多書,還給他介紹了北大的著名老師,比如陳獨秀,邵飄萍,周作人,胡適等,除此之外就是 魯迅

這是因為,毛澤東在北大和這些導師短暫接觸後,這些老師對毛澤東的印象很好,用陳獨秀的話來說,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以及對讀書的熱愛,並不比北大的任何一個學生差。

所以,毛澤東在北大是極其受歡迎的,甚至說,每個老師都願意讓毛澤東去當旁聽生。在北大期間,毛澤東經過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的推薦,去拜訪過周作人,邵飄萍,蔡元培等,但還沒有來得及去拜訪魯迅,就因為母親病重不得不返回湖南。

等到毛澤東1920年初返回北大的時候,魯迅已經寫出了【狂人日記】等震驚國內青年的著作,但魯迅因為居家寫作,不常來北大,所以毛澤東和魯迅一直沒有見過面。

不久,陳獨秀和李大釗相約建黨,陳獨秀回到上海工作,毛澤東也返回湖南開始革命工作。

其實蔡元培和魯迅、陳獨秀以及李大釗聚在一起的時候,是談論過毛澤東的,蔡元培曾說: 「我發現潤之是大才!」 意思就是毛澤東的思想獨特,是個了不起的人。當時魯迅對毛澤東的印象是:一個愛學習的湖南青年,一個愛讀書的師範生。

得知毛澤東領導千軍萬馬,魯迅驚嘆不已

革命浪潮席卷全國的時候,魯迅一直在用筆和軍閥鬥爭,比如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魯迅創作了著名的【記念劉和珍君】來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於山本醫院。避難期間筆耕不輟,【仿徨】等驚世名著就是在這期間創作的。

當時毛澤東正在經歷革命的關鍵時期,1927年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不久便帶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這和魯迅的遭遇不謀而合,當時魯迅匆匆離開廣州避難於上海,毛澤東對魯迅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從1927年到1930年,毛澤東從井岡山開始,帶領隊伍和蔣介石做著殊死搏鬥,一次次粉碎敵人的「圍剿」,蔣介石為了自己的陰謀,在報紙上大肆辱罵毛澤東和朱德,稱「朱毛」紅軍是土匪。

魯迅作為一個作家,自然會關註到這一點,在上海期間,魯迅每天都會讓夫人許廣平拿來最新的報紙,每天的報紙上都有「朱毛」紅軍的近況。魯迅感嘆地說: 「看來這紅軍真的把蔣介石給嚇怕了。」

魯迅十分擔心紅軍,也很想和毛澤東聯系,但當時兵荒馬亂,信件根本傳不到江西等地。正巧,作家茅盾和馮雪峰前來拜見魯迅,魯迅馬上打聽訊息。

魯迅見到茅盾來了,便把那份報紙遞給茅盾,指著上面的新聞說:「國民黨天天喊著朱毛如何如何,看來蔣介石真的是害怕了。」茅盾笑著說: 「毛澤東確實厲害。」

「哦?」魯迅把一支煙掐滅,趕緊問: 「那朱德和毛澤東,你認識嗎?我只知道南昌起義時有個朱德,毛澤東印象不是很深。」

由於當年在北大時魯迅對「潤之」這個名字印象很深,時隔多年,魯迅並沒有想到報紙上的毛澤東就是當時在北大學習的毛潤之。

茅盾說: 「朱德我也沒見過,我只知道朱德是四川人,是個軍人出身,會打仗,毛澤東倒是知道,在‘五卅’運動的時候我就知道了,1926年我在廣州的時候,還和他 共事 ,人人都叫他潤之,他還是我的頂頭上司!」

魯迅這一聽,馬上直起身來,對茅盾問東問西的。茅盾便把自己知道的毛澤東的為人和在國民黨當代理宣傳部長的事情都說了。魯迅聽得入神,搖頭感嘆: 「過去我只說潤之是個白面書生,想不到現在指揮千軍萬馬!」

茅盾說: 「你有所不知,毛澤東是共產黨裏的大學問家,博聞強記,談笑風生,他的夫人叫楊開慧,很靦腆。」

魯迅打斷茅盾的話:「不知道他有多大歲數了?」

茅盾想了想說:「大概比我大兩三歲吧。」

這麽一說,魯迅就更加感嘆了: 「過去只聽說潤之搞過農民運動,想不到還是個學者。」

魯迅對毛澤東的這番評價,是打心底裏佩服的。雖然見不上面,但是魯迅一直在用筆和軍閥作鬥爭,1933年,在蔡元培的邀請下,魯迅加入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推舉為執行委員。

這個聯盟的發起人還有宋慶齡,當時蔣介石在國內到處殺害共產黨人,還曾派人暗殺宋慶齡,為了爭取人民權利,反對國民黨當局的專制統治,宋慶齡決定成立這個盟會,透過發表言論來抗擊國民黨。

不料當時蔣介石派人暗殺了盟會成員 楊杏佛 ,魯迅十分悲傷,他不顧生命危險,寫下了紀念楊杏佛的詩句: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當時蔡元培曾邀請魯迅去宋慶齡的府邸,魯迅悲痛地發言,希望毛澤東的長征可以勝利,魯迅作為一個作家,他的生命安危也經受著極大的考驗。

1936年2月,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做客魯迅家,當時史沫特萊打算去延安采訪學習,他告訴魯迅說: 「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已經勝利結束了長征。」

魯迅得知後,馬上動筆給毛澤東寫信,並希望史沫特萊帶給毛澤東。魯迅在信中寫道:

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國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中國民眾期待著你們更大的勝利,全中國民眾正在努力奮鬥,為你們的後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每一步前進,將遇到熱烈的擁護和歡迎。

遠在陜北的毛澤東收到魯迅的信(電報)後,十分高興,他希望作家馮雪峰回上海的時候,給魯迅捎去春天的祝福。

馮雪峰成為了魯迅和毛澤東的橋梁

自從毛澤東讓馮雪峰給魯迅回信,他就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二人溝通的橋梁,並希望馮雪峰把陜北的一切,包括長征上經歷的一切都講給魯迅聽,因為這是一個作家創作的源泉。

當馮雪峰把這一切告訴魯迅的時候,魯迅十分激動,日後馮雪峰這樣回憶,他說: 「我和魯迅談到了毛澤東,他橫躺在床上一會坐起來,一會躺下,後來臉上洋溢著微笑,不一會想說什麽,又沒有說,然後怡然自得地,好像忘我地,說著什麽。」

從馮雪峰的回憶中看,當魯迅聽到毛澤東的名字以及故事,反應是很大的,無數的詞匯交織在他的腦海,敬佩,偉大,作家,詩人,領袖等等。

不久,馮雪峰要返回延安,魯迅在他臨走前,特地去買了一只很大的金華火腿,因為陜北缺衣少糧,這也是魯迅的一份心意。多年後,馮雪峰也證實了這點,他說:

「當時魯迅還交給我兩本剛出版的瞿秋白的文集【海上述林】,魯迅特別交代,一本送給毛澤東,一本送給周恩來。」

毛澤東是個特別重感情的人,當時馮雪峰回到延安,毛澤東專門找到馮雪峰聊天,看到魯迅的禮物更是感慨萬千。毛澤東說:「今天我們不聊別的,就聊魯迅。」

那天,毛澤東遺憾地對馮雪峰說: 「五四運動時期,弄文學的人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還有很多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 這句話,充滿著無數的遺憾。

馮雪峰告訴毛澤東,有一個日本人說,中國只有兩個人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完後哈哈大笑,然後嚴肅地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啊,他說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

馮雪峰聽完這句話沈默了很久很久,毛澤東一直在讀魯迅的作品,從散文到詩歌,再到小說,毛澤東是真的讀懂了魯迅。毛澤東說:「我很早就讀過魯迅的作品,從【狂人日記】到【阿Q正傳】,我都讀過,阿Q是個落後的農民,缺點很多,但他要求革命,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我建議我們共產黨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但是因為陜北條件艱苦,很難買到這本書了,毛澤東很想再讀一遍。馮雪峰默默記下了毛主席的這個願望。

這次談話結束的時候,馮雪峰告訴毛澤東,我把你寫的詩詞給魯迅看了,魯迅就說很有氣概!毛澤東再次哈哈大笑。

魯迅逝世,毛澤東委托馮雪峰去主持治喪工作

魯迅其實也很想見見毛澤東,但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這年(1936年),魯迅剛過完55歲生日,肩及肋骨皆出現劇痛,在寫完【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後,魯迅多次感到氣喘不止。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先生病逝。

毛澤東得知這個訊息,馬上委托馮雪峰去主持魯迅的治喪工作,而悼念魯迅的活動便成為了「一二九學生運動」以後又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在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上,馮雪峰特意把毛澤東的名字寫了上去,在這份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上,毛澤東是唯一一個沒有見過魯迅的人,這也是第一次公開性地把魯迅和毛澤東的名字聯系在一起。

另一邊,毛澤東在延安也進行了大量的追悼魯迅的活動,還用魯迅的名字創辦了3個學院,即 魯迅圖書館、魯迅師範學校和魯迅藝術學院。 在紀念大會上,毛澤東公開演講說: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

不僅如此,毛澤東多次號召黨內幹部閱讀魯迅的作品,尤其是毛澤東最喜歡的【阿Q正傳】。當然,對於毛澤東本人而言,他也是非常喜歡毛澤東的作品的。

毛澤東:把魯迅的小說給我捎過來

眾所周知,毛澤東一直嗜愛讀書,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工作人員,對毛澤東的臥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張木板床,因為毛主席的床是經過特殊改造的,一半放書一半睡覺,其中最顯眼的,除了那一本被毛主席翻了很多遍的【資治通鑒】,就是魯迅的作品。

毛澤東讀魯迅的作品,不挑食,魯迅的詩詞散文和小說,毛主席都喜歡看。前文提到的【阿Q正傳】就是毛主席鐘愛的小說之一。

1966年,毛主席到外地出差,平時去外地視察有個習慣,就是讓工作人員把床頭的書都帶走,到了一個地方,原封不動地放在床頭,繼續讀。但是那次毛主席突然想起來忘記那一本書了。

對此他專門給北京打回去電話,告訴工作人員說: 魯迅的那本小說【小小十年】給我捎過來。 毛主席看完這本書後,又打回去電話說,把魯迅的全套的那個單行本(共25冊)拿過來。

實際上出差在外,在當地重新買一本更為方便,但毛主席看過的書都會做批註,他更不想花冤枉錢。當然,除了魯迅的小說,毛主席還喜歡魯迅的詩詞。

魯迅是個作家,也是個小說家,他的一生詩詞作品很少,所有詩詞加起來不到80首,但是他的詩和小說一樣,都是非常有戰鬥性、非常有深刻含義的,甚至說在中國的詩歌史上都是獨樹一幟的。

翻開毛澤東批閱過的魯迅著作就會發現,收錄在1938年的,中國第一次出版的【魯迅全集】第七卷中,有魯迅的一部份新詩和舊體詩,毛澤東都潛心閱讀過,甚至在上面做了很多批註。

據工作人員張玉鳳回憶,毛澤東不僅喜歡讀魯迅的詩歌,還可以輕松地背誦下來。1965年,毛澤東在 陳毅 的一封信中就說: 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魯迅詩句中的‘秋門’就是來源李賀的詩句。

毛主席到了晚年,就更喜歡魯迅的作品了,1975年,為毛澤東做眼睛手術的醫生唐由之曾回憶,當時毛主席問:你叫什麽?當毛主席聽到「由之」二字的時候,馬上就想起來了我們前文提到的那首,魯迅為楊杏佛寫的悼亡詩: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在唐由之大夫的要求下,毛主席親手把這首詩寫在了白紙上,贈送給了唐由之,這也成為了唐大夫永久的紀念。

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他的臥室床邊,他的桌子上,書架上,還依然擺放著魯迅的作品,床上的那幾本,有的還是翻開放著的,有的是在某一頁折著一個角,有的地方還畫著圈。

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裏,毛主席曾書寫過很多次魯迅的詩作,但遺憾的是很多都沒有保存下來。

從毛主席書寫魯迅的作品中看,字裏行間都可以體現出毛主席對魯迅先生的敬意,也閃爍著中華民族兩個偉人之間緊緊相通的赤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