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留下其中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2024-07-30歷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三國演義】中期,劉備手下人才濟濟,尤其是五虎上將的存在,更是讓曹操、孫權都十分忌憚。

可到了三國演義後期,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張飛為兄長報仇被殺,劉備自己也病逝白帝城以後,蜀國的軍事實力就來到了衰弱階段,即諸葛亮獨挑大梁,一人指揮蜀國軍隊完成北伐工作。

剛開始還好,趙雲雖年邁但實力尚在,可隨著時間推移,能用的將領變得越來越少。

以至於諸葛亮事必躬親,戰場每一處細節都需要他親自考慮,這就導致蜀國軍隊雖然對曹魏政權呈進攻姿態,但一直都不能放開手腳多路開花,帶有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北伐之路崎嶇坎坷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無論成功與否,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為國家鞠躬盡瘁的精神還是值得後人肯定。

而現如今有一種說法認為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手下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那麽這三員大將分別是誰?又是否真的可以幫助諸葛亮完成北伐擊敗曹魏的任務?

劉封

作為劉備的義子,同時也是年輕一代將領中,較為出眾的一名將軍,劉封的個人才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和蜀後主劉禪相比,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可劉封是如何被處死的呢?當時關羽荊州兵敗敗走麥城的時候,作為距離麥城最近的援軍,劉封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支援關羽。

對於這件事情,無論劉封沒有選擇出兵的原因是什麽,最終他都回到劉備身前請罪。雖內心怨恨,但仁義的劉皇叔還是沒有選擇處置劉封。

然而諸葛亮一句:「封剛猛,易世之後恐難制禦」,徹底將劉封送上了斷頭台。那麽劉封如果留下,蜀漢真的有可能統一天下?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劉封能不能留下暫且不談,經過此次事件以後,諸葛亮還敢重用劉封?

古代最怕所謂的義子和太子爭權奪勢,更何況還是能力比劉禪更強悍的劉封。所以即便諸葛亮不怕劉封搞小動作,為了避免麻煩,也會直接送他終老。

至於留在身邊嚴加看管?那朝堂大臣們的猜忌可不是鬧著玩的。

馬謖

其次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件事情,如果將馬謖留下,說不定真有可能幫助諸葛亮一統天下?這樣的認知未免太勉強。

馬謖的軍事見解的確值得肯定,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前,有意試探馬謖,看到馬謖給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回答,諸葛亮十分欣慰,認為自己後繼有人,可諸葛亮卻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

馬謖沒有實戰經驗!在街亭守衛戰之中,馬謖分兵守護山上山下,而張郃圍困山上並將山下蜀軍全殲以後,就已經宣告北伐失敗。

這樣的軍事將領雖然有一定的成長空間,但遠不及姜維靈活。倘若諸葛亮心慈手軟,馬謖在面對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時,又豈是對方的對手?一統天下,言辭誇張。

魏延

最後就是最具爭論的蜀軍將領魏延,在剛剛投降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不可重用。因此,諸葛亮尚且在世的時候,都一直沒有同意魏延奇兵北伐的戰略方針。

而諸葛亮去世以後,更是給馬岱留下錦囊,讓馬岱伺機誅殺魏延。那麽作為蜀軍最高實際軍事統帥,諸葛亮的選擇是否正確呢?

單論腦後有反骨的說法,顯然不足以服眾,古人的迷信之說,也更像是一種借口。

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非殺魏延不可,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蜀軍權力的爭奪。當諸葛亮去世,蜀國軍中便無人能夠壓制魏延,這種時候,將領和朝堂大臣的矛盾會從原來的克制演變成激烈的沖突。一旦處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導致國家滅亡。

諸葛亮能夠做到朝堂大臣支持自己一直北伐,這是個人的威望所在,可魏延想要效仿諸葛亮,朝堂大臣必然有無數理由反對,而後來楊儀與魏延的矛盾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正因如此,無論魏延多麽有才華,諸葛亮也不得不將其殺害。畢竟相較於軍事而言,內政顯然更加重要。本國內部的事情都處理不好,一統天下又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