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粟,不足掛齒!"
1984年,粟裕謙遜的這句話在葉劍英家中響起,淹沒在葉帥感慨的言語之中。望著這位"百戰之老將"的背影,葉劍英不禁感嘆:戰功高不居功,貢獻大不自大,粟裕同誌實在不簡單。
那一年,解放戰爭的勝利已過去近40個年頭。曾經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如今已是年邁的老人。但在葉劍英的心中,粟裕永遠是那個可親可敬的"粟總"。他們之間,有著一段源遠流長的軍人之情。
回溯往事,葉帥與粟裕的革命情誼,可以追溯到那個槍林彈雨的年代。作為同袍戰友,他們在戰火硝煙中結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作為上下級長,他們又有著相互欣賞和倚重的謙遜情懷。正是這一重重革命情誼,讓他們的軍人之情歷久彌堅。
早在1948年,葉劍英就註意到了粟裕的過人之處。那一年,毛主席多次電示粟裕,要求他指揮陳謝集團作戰,並特意強調"陳謝及十縱、十二縱受你指揮,你應當放膽指揮"。
可見,在那個年代,要指揮如此龐大的兵力絕非易事。但憑借過硬的軍事素養,粟裕遊刃有余地完成了這一重任。毛主席對他的信任,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粟裕卓越的軍事才能。
而葉劍英更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據說,他無論是資歷還是威望,都比粟裕高,但出於對粟裕軍事能力的肯定,也親自稱呼他為"粟總"。可見葉帥對粟裕的器重程度。
有一次,葉劍英更是曾準備提名粟裕擔任軍委副主席。不料因故未能如願,主筆【粟裕傳】的朱楹老人對此也深感遺憾。畢竟以粟裕的軍事才幹,必將在這一重要崗位上施展絕活。
不過,即便未能獲此重任,葉劍英對粟裕的信任和重視也從未動搖。相反,他在多個場合都竭力為粟裕創造施展才能的機會。
比如1958年,葉帥在軍事科學院院長任上,親自主持召開會議,並當著全體常委的面強調"日常工作主要由粟總主持"。更難能可貴的是,葉帥在出國期間,還將軍科黨委和日常工作均全權托付給了粟裕負責。
可見,葉劍英對粟裕的信任已到了可以全權代理的地步。而粟裕也確實沒有辜負葉帥的殷殷期望,他主持召開了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大會,並代表葉劍英作了總結發言,全程圓滿完成了這一重任。
除了工作安排上的信任,葉帥對粟裕身體健康的關註同樣讓人感動。1959年,粟裕因工作過度而病倒,葉劍英二話不說,立即向中央軍委打報告,為粟裕爭取到了長期休養的機會。
更令人難忘的是,在粟裕休養期間,葉帥不遠千裏專程去探望慰問。當時粟裕正在廣州休養,葉帥親自飛赴廣州,在他的陪同下,粟裕又先後到南京、海南等地調養身體。
離別時,葉帥還叮囑粟裕:"要準備打仗,你是戰將,要把身體養好,準備打大仗、接大班。"這些囑托,道出了葉劍英對粟裕的期望和重托。
可見,葉帥是多麽希望粟裕能夠完全恢復健康,繼續為國家的軍事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此,他不僅專門成立了一個調研班子,方便粟裕下部隊調研,更是給予了極大的人生期望。
果不其然,盡管年事已高,但粟裕仍然孜孜不倦,為國家的軍事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無論是親自走訪邊防一線,提出防禦戰略建議;還是在軍委會議上發表高見,為新時期軍隊建設出謀劃策,粟裕始終保持著對軍事事業的那份執著和專註。
1974年,粟裕就曾向毛主席遞交了一份重要報告【關於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幾個問題】,對未來可能的戰爭做出預判和部署。這份報告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1977年,粟裕更是在黨的十一屆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這無疑是對他在軍事領域卓越貢獻的最高肯定。
可惜的是,在1984年,粟裕這位"百戰之老將"終因病去世,享年89歲。葉劍英得知噩耗時,淚流滿面,哽咽地說:"粟裕是位好同誌啊!"
一聲嘆息,道盡了葉劍英對粟裕的無限緬懷。在他眼中,粟裕不僅是一位軍事家,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革命戰友和知心好友。正是這份軍人之誼,讓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並肩作戰,在和平歲月裏互幫互助。
歲月流轉,戰火硝煙早已散去。但那份軍人之情,卻永遠銘刻在葉劍英的心中,永不磨滅。回首往事,葉帥由衷欽佩粟裕"戰功高不居功,貢獻大不自大"的品德操守。
這份品德,正是革命戰爭歲月錘煉出來的寶貴品質。在那個殘酷的年代,許多將士慷慨就義、視死如歸。但很少有人能像粟裕那樣,功勛卓著而謙遜有加,對榮譽避之唯恐不及。
1955年9月,粟裕獲授大將軍銜,而且是位列第一位,可見他在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有意思的是,同為大將軍銜的陳賡曾調侃說,自己"雖是大將軍銜,但當年卻是當元帥般神氣,統帥過兩位上將和一位大將"。
相比之下,粟裕的統帥力就更為了不起。1948年初,毛主席多次電示粟裕,要他指揮陳謝集團作戰,並囑咐"陳謝及十縱、十二縱受你們指揮,你們應當放膽指揮"。可見,在那個年代,要指揮如此龐大兵力絕非易事。
不僅如此,從1975年至1982年,粟裕還連續擔任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會議解放軍代表團的團長,這個職務雖然榮譽性質,但之前連續三屆都是朱德元帥兼任。粟裕能夠接替朱德,足見黨和國家對他的充分認可。
或許,正是這份謙遜品德,才讓粟裕在葉劍英心中留下了深刻銘印。因為在戰火硝煙中,傲慢會給人帶來禍患,唯有謙遜才能存於平糊。而在和平年代,謙遜更是革命者應有的基本品德。
所以,當葉劍英看到粟裕對待功勛如此謙遜時,內心自然會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畢竟,一個人即便身居高位,依然能保持謙遜做人、低調做事的品德操守,實屬難能可貴。
這份謙遜品德,與粟裕身上另一個品質形成了鮮明對比——對軍事的專註執著。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粟裕始終如一地專註於軍事理論和實踐,為國家的軍事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統帥過大量將領,其指揮才能無須贅言。而到了和平年代,他雖然離開了軍隊一線,但依然時刻關註軍事形勢,為軍委會議提供重要決策建議。
有一次,粟裕就曾在1969年的中蘇關系緊張時期,不顧年事已高、身體多病,帶領數名軍事參謀直奔中蘇、中蒙邊防線一線,一連走訪數月,最終整理出一套系統的防禦作戰方案,並得到軍委的高度認可。
1974年,粟裕更是專門向毛主席遞交了一份重要報告【關於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幾個問題】,對未來可能的戰爭做出預判和部署,這份報告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正是這份對軍事事業的執著專註,讓粟裕即便年事已高,仍然孜孜不倦地為國家的軍事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葉劍英看來,這正是一位"百戰之老將"應有的操守和品格。
所以,當葉劍英看到粟裕"戰功高不居功,貢獻大不自大"的品德時,內心不僅是由衷的欽佩,更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這份敬重,來自於一個軍人對同袍的無上崇敬,也來自於一位長者對晚輩的真摯嘉許。
歲月流轉,戰火硝煙早已散去。但那份軍人之情,卻永遠銘刻在葉劍英的心中,永不磨滅。回首往事,葉帥由衷欽佩和敬重粟裕這份"戰功高不居功,貢獻大不自大"的品德操守和軍人操守。正是這份品德,讓粟裕在葉劍英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銘印,成為他終生景仰的革命戰友和知心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