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鮮花怎麽就成了日用品?

2024-08-06生活

當即時零售解決了鮮花行業的種種問題,這門情緒消費,正在越來越像一門好生意。

作者|付饒 楊知潮

編輯|李斯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馬伯庸寫過一部虛構的中篇小說【長安的荔枝】。

這部小說裏,故事不再圍繞於人們津津樂道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愛情故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負責從嶺南將荔枝運輸到長安的小吏,展開了「無人知是荔枝來」背後隱藏的難題——如何將荔枝保質期延長,將運輸時間縮短,將荔枝最後安穩無誤地送進皇宮。

盡管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小吏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不過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倒在了「最後的100米」。

一騎紅塵屬於達官貴人,老百姓要想換紅顏笑,還得靠現代供應鏈。從冷鮮肉到海鮮,再到新鮮蔬菜,現代供應鏈把無數原本和荔枝一樣的奢侈品,變成了平民日常消費品。

眼下,供應鏈配送體系帶來的變化發生在了一個新的行業:鮮花。

這種商品比楊貴妃的荔枝還要嬌貴,花季短,難保存,容易枯萎,一點磕碰就會損壞。與此同時,這種消費較為低頻,導致它的規模無法擴大,給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但它的缺陷,與即時零售的優勢恰恰不謀而合。超快的配送速度跑贏了鮮花的雕零速度,同時也滿足了鮮花「驚喜」的本質使命。

於是,只需要半個小時,紅顏知己就能收到一支鮮花,而笑的不止有紅顏,還有那些曾飽受鮮花行業不確定性折磨的商家。

01 現代版的「一騎紅塵妃子笑」

先提一個問題:好吃的海鮮那麽多,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什麽是鮑魚和海參被奉為至上的食材?

答案當然是物流原因。

皮皮蝦、生蠔、梭子蟹雖然好吃,但這些海貨都講究一個鮮美。在沒有冷鏈的年代,即便是乾隆皇帝,也只能用海鮮幹貨解解饞。而曬幹以後,幹海參、幹鮑魚不僅口感尚可,甚至還能帶來了更加復雜的風味。而如果是消費不起海參和鮑魚的平民,就只能吃一點鹹魚打打牙祭了。

上世紀末,冰櫃車在國內開始普及,凍魚逐漸出現在了內地的餐桌上。方便冰凍運輸的帶魚,成為各大單位發福利的首選,也成為了一代國企子女的共同記憶。而眼下,冷鏈的愈發普及,已經把海鮮帶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即便是內陸地區,也能買到30元以下的大蝦和10元以下的花蛤。

這就是物流配送變革帶來的力量,它經常能夠決定一種商品,一個產業的命運。它能把罕見的深海魚活脫脫地變成了「土產品」,也能把一年購買幾次的奢侈品,變成每天都能購買的日用品。

新的革命發生在鮮花上。

以往,鮮花消費和海鮮一樣,都不是一個大眾普遍性的消費需求。只有在情人節、七夕、母親節等少數節日。最終導致消費者在大街上想找到一家花店的難度並不小——在很多城市,花店比五金店還要少。

但眼下,鮮花正在和生蠔一樣,成為一種日常農產品。雲南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鮮切花交易大數據顯示,中國鮮花在2023年成交量23.4億枝,成交額25.65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比單純的體量增長更重要的是頻次,鮮花消費早就不只在節日作為送禮商品的內容存在。

一則2022年的數據顯示,超七成消費者購買鮮花的目的是表達感情,同時,有47.6%的受訪消費者表示買花是為了「裝點生活環境」,28.8%的為了「愉悅自己」。2017年時,鮮花的日常消費僅占12.7%,到了2022年,這一占比已經翻倍。

數碼背後,是越來越多把鮮花當成日常情緒消費的消費者。一位90後消費者牧牧表示,她曾在下班途中看到地鐵花店裏用復古油皮紙精致包裝的小花束,並且只需要10元。這種廉價的幸福感讓她一發不可收拾。從那之後,偶爾在逛超市、坐地鐵的時候,她總會給自己送上一束花。

敏銳度的從業者也改變了策略,彬彬是一位從業8年的鮮花主理人,從創業開店前,就開始思考如何提高線下花店的周轉率,如何在少數節日之外也賣出去自己的產品。最終,她以「驚喜」為概念,透過加入甜品、伴手禮、氣球派對布置,拓展日常業務。

這種變化的驅動力來自互聯網。

2013年以後,特別是疫情以後,電商花店的崛起,彌補了實體花店數量不足帶來的購買不便。2023年,實體花店零售業務市場總銷售額占比為45.5%,美團、淘寶等平台的鮮花線上零售一路攀升,占總規模比重的54.6%

彬彬回憶,5年前的線上平台,鮮花仍是小眾消費品的存在,且品類僅局限於玫瑰、滿天星等大家熟知的花材,品類不超過4種。而眼下,美團平台上的SKU豐富程度已經超過了很多花店,線上也逐漸成為消費者的主流購買渠道。

更新的變化來自即時零售。2018年美團閃購上線以來,這種新的模式正在吸收各種新品類,從餐飲到服裝,甚至到電子產品,都在透過即時零售的方式售賣。

而對消費者來說,鮮花這種高時效性(佳人不會長待,鮮花也易雕零)的單品,非常適合透過即時零售購買。據美團閃購平台數據顯示,僅去年520情人節一個節日,訂單量就增長了23%。即便是在低線城市,線上購買花束也成為一種趨勢。三線及以下城市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4%,鄉鎮城市鮮花交易額年同比增長超10000%。

據入駐即時零售平台的花店主理人彬彬表示,去年情人節、母親節,她的花店線上上迎來了爆單,比平時訂單數翻了3倍。和彬彬一樣洞察到線上市場的鮮花商戶還有很多。截至2023年年末,透過美團閃購賣出鮮花的商家數量,已達2018年時的10倍,全國超過20萬家花店選擇在美團閃購上線經營,它們透過即時零售的網絡,把驚喜傳遞給受花者。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在一千年多年後重演,只不過荔枝已經變成了鮮花,「一騎」已經變成了外賣騎手。

02 外賣的「拯救」

從供應鏈的角度,鮮花是一門糟糕的生意。

首先,鮮花的花季太短。這導致這門生意無法長時間積壓庫存,只需要幾周甚至更短,放在冰櫃裏的鮮花就會爛掉。

而在消費端,鮮花生意的「花季」也太短,它的需求大多集中在情人節、七夕等少數幾天,或者是婚慶等大型典禮。低頻,會直接影響到花店的生存,最終帶來鮮花價格的昂貴。在即時零售起步之前的2017年,鮮花日常消費額僅占總消費的12.7%,這意味著情人節等少數幾天的鮮花消費占比接近9成。

這些長期限制著這門生意的天花板。

2014年以後,隨著流動互聯網的普及和阿裏巴巴的上市,鮮花電商概念開始爆火。2015年,整個鮮花電商領域融資事件高達22起,融資額超過9億元。

但泡沫很快破裂,2016年「鮮花電商第一股」愛尚鮮花成功登陸新三板,但上市之後連年虧損,於2019年被強制退市。另一家明星鮮花電商獨角獸「花加」也在2023年9月由於資金問題停業整頓。鮮花融資也逐漸啞火。

烏雲同樣籠罩在小從業者身上,對他們來說,虧損多年早就習以為常。成都花商多媽就是其中一員,2017年開設花店的她,前三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追求花藝出品的她,一直希望能將自己的小店打造成具有獨特品味,為此,她特意飛到台北兩次學習並考取了相關花藝設計學院教授證書。

圖:多媽設計的精品花藝產品

但努力也改變不了大環境,很快她感受到了鮮花行業巨大的不確定性,彬彬也是如此。

首先,是銷量的不可預測。盡管能在特殊節日、鮮花旺季迎來集中爆單,但更多的其他時候,迎來的都是漫長的淡季。彬彬告訴「略大參考」,養花和後期的花卉維護門檻較高,盡管有自己的冷庫,但是如果賣不出去,花就只能爛在自己的手裏,尤其像馬蹄蓮等品級高的高端花,為了減少損失,只能少量訂購。

其次,是品類的不可預測。「因為我們業務多,所以對於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驚喜花束,在寶寶宴、公司開業、訂婚、送禮等各個場合,需要的是不同鮮花的搭配,遇到急單,我們只能趕緊聯系當地的批發市場,臨時調貨。對於每種鮮花的需求量,我們是難把握的。」

第三,是配送的不可預測。多媽強調,「即便配送即時,在成都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玫瑰的瓶插期可能只有2-3天。若再遇上灰黴、霜黴、白粉、紅蜘蛛等病蟲害,玫瑰的瓶插期可能只有1天,會直接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體驗,更別提復購。」——對荔枝來說,中國快遞已經夠快了,但對鮮花來說,還是太慢了。

時效之外,鮮花極易發生損耗。有8年從業經驗的花商彬彬告訴「略大參考」,從消費者選擇花店買哪一家的花這個環節開始,再到花束設計好,送到顧客手裏的最後100米過程中,這個過程,只要有任何一個差錯,就能輕而易舉地毀掉一份訂單中的美好。

訂單不穩定--不敢積壓庫存--供給不夠豐富--訂單不穩定,這個鏈條已經成為鮮花行業逃不出去的迴圈,是整個行業的巨大痛點。

它最終也帶來了消費端的困擾:由於行業的不確定性,花店想活下去就必須擁有足夠高的毛利率,這意味著花會很貴,進一步縮小消費者的範圍。行業內部許多大型花店,都依賴企業、婚慶公司等B端客戶。

這些問題,即便是現代快遞都沒能解決。而即時零售的存在,似乎就是為鮮花準備的。

時效性上,鮮花對速度要求極其苛刻,而即時零售恰恰是最快的主流配送方式。即時零售點到點的人工配送,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花卉的損耗。

與此同時,相對線下零售,即時電商更加集中。鮮花不比餐飲,消費頻率沒有那麽高。因此需要足夠的服務範圍,才能養活一家花店。即時零售把一家花店的服務範圍從1公裏,擴大到了5公裏甚至10公裏範圍。

只有服務範圍的擴大,才能帶來數量和品類的豐富性,從而減小商家進貨的風險——就像鬧市區餐館的食材通常比偏僻小店更新鮮,因為流轉更快。

從過去來看,鮮花肯定不是一門好生意——時至今日,這個賽道仍然沒能跑出高知名度且數據上成功的上市公司。

但生意的好壞,從來都取決於時代。當流動終端、移動支付普及,隨著電商發展,特別是即時零售解決了鮮花行業的種種問題,這門情緒消費,正在越來越像一門好生意。

03 為什麽是美團?

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共有約48萬家花店。而截至2023年年末,在美團閃購上經營的花店數量已經超過了20萬。2023年,美團閃購鮮花消費規模超過百億元,全渠道市場份額與增量均居行業首位。

拋去一些不活躍的花店,基本可以說,在美團上賣花已經成為從業者的共識。那麽商家看重的是什麽?

首先,電商的基礎當然是流量。

美團閃購的品類擴充套件,讓消費者已經養成了透過即時零售購買各種商品的習慣,億級使用者的基礎下, 這註定是一筆龐大的流量。

花商彬彬告訴「略大參考」,即時零售為她提供了大量曝光機會。原本,她的花店多還是靠微信等私域來進行曝光,在入駐美團閃購之後,花店曝光量翻倍,給花店帶來了額外的創收。如今,彬彬花店線上的銷售額占到總營業額的四成。

美團更獨特的優勢,在於其強大的履約能力。

「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在最後100米,品質再好的花,只要有花朵受到變形擠壓、或者受到酷暑天氣蔫了,客戶不滿意,他們就不會再購買。在建立信任的過程中,機會只有一次。」曾入駐過多個線上平台的花商熊熊,曾一直攻克「最後100米」配送難題。

美團「鮮花最快30分鐘送達」的履約能力,幫助他很好地完成了與消費者的最後一步觸達。比如透過客戶返圖,完善履約,做好客戶售後,以及跟蹤客戶感受等一系列動作,進行二次銷售的最佳化,更好地幫助了他提高門店營運效率的同時,還提高了新客的忠誠度。

還有美團閃購對鮮花商家的大力扶持。

美團閃購正處在快速增長期,也處在品類的拓展期,因此各種活動和扶持的力度十分明顯。

2022年,美團閃購鮮花推出了「有花漾」專案。該專案針對高端需求,引入了頂尖設計師,旨在打造高端花卉標桿。這一專案的標準非常高,從品質、服務、體驗等維度,對商家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時也為入駐商家提供流量扶持、曝光資源,以及產品和設計上的深度賦能。

「有花漾」的高標準和高扶持,讓消費者能夠快速挑選到優質的鮮花商。對於急需開啟品牌力的花商多媽來說,加入「有花漾」幫助她積累了優質顧客,建立起了品牌口碑,客單基本穩定的她從2022年陸續擴店,目前經營了5家花店、1家農場。

針對行業各方的經營痛點,近期的即時零售鮮花生態大會上,美團閃購面向鮮花商家、服務商、合作方釋出了全產業鏈升級解決方案,推出鮮花行業數據預測大模型、上線「送前返圖」功能、開放美團閃購鮮花平台資源,進一步加大資金和流量投入力度,幫助花店對抗波動、經營少走彎路,建設專業、豐富、高效的花店經營生態。

美團閃購自己也會推行一些新品活動,透過引導消費趨勢,來幫助商家完成業績增長,比如「混搭花束」,這是一種區別於傳統「黑紗紅玫瑰」的更高品質鮮花產品,在2023年由即時零售帶動成為一種消費趨勢。數據顯示,混搭花束在2023年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50%,5月美團閃購原創推行的「新中式花束」銷量更是超過40萬單。

圖:新中式花束正蔚然成風

除了資源的扶持,商家還能在美團閃購獲得數碼化能力的支持。

特別是寶貴的營運數據。彬彬表示,美團即時零售充當了賣家、買家雙方溝通的媒介,消費者可以透過美團來挑選優質的鮮花商。反過來,鮮花商也能夠透過線上銷量變化,來隨時捕捉消費者的需求,進而調整自己的營運和備貨。

比如彬彬的團隊發現,消費者普遍更能接受的價位是100-200元的花。針對這個發現,彬彬對線上的產品和價格做了相應的調整。

在商家看來,除了增長,美團閃購對花店的另一個決定性意義,是它提供了一種確定性。

2020年,花店事業陷入停擺的彬彬,關停了4家線下門店,將鮮花花材、人員資源全部集中在200平米的一家大店裏,並線上上尋求生意的增量。線下環境大幅受挫的絕境下,她靠著線上生意,維持了整個團隊和線下門店的正常運轉。

疫情以後,即時零售仍然在為彬彬提供著持續的訂單。在美團平台,即便是節假日之外,也會有消費者為自己或者愛人購買花束。

彬彬告訴「略大參考」:「正向經營的花店,不能只靠節日過活。」為了提升花店的核心競爭力,彬彬和店裏花藝師每天研究花束新品,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個節氣等為靈感去研究新品。

和青春一樣,鮮花因短暫而美麗,但對從業者來說,更長的花季才是他們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