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仙人球為什麽要修根,如何操作

2024-07-03生活

相信還有不少對仙人球感興趣的朋友跟我以前一樣,雖然知道仙人球類是可以扡插成活的,但有一種覺得帶根上盆成活率會更高的想法,或者是對於一些裸根仙人球,因為脫離盆土太久,覺得根系失去活性,所以把全部根系都弄掉的做法,這些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傳統認知根深蒂固,不出意外的話,這樣做也可以成活,長得很好。如果想進一步提高成活率,使它們能夠健康快速的服盆生長,就請丟掉以往的固有思維,學會修根。

仙人球的根系主要分為三種類別,分別是實生根、自根以及落地根。實生根(有性繁殖)是透過種子播種長出來的根系,這種根通常比較粗壯發達,也可以稱為蘿蔔根(個別仙人球的根系膨大到與球體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是入手仙人球的首選。自根(無性繁殖)是仙人球的側芽扡插長出來的根系,或者是某些原因切除實生根後再次長出來的根,時間久也可以長的很粗壯,同樣可以入手(側芽的側芽的側芽若幹代以後,性狀和質素會下降,包括無法落地生根,不能開花,沒有花粉等非逆轉的退化。)。至於落地根,是嫁接在某些植物的仙人球取下後重新扡插,靠遺留在球下砧木的木心長出來的根,一般難以萌發,養護難度較大,不建議入手。其實還有一種是落地自根,是將落地球底部的木心去除後靠自身長出來的根,比落地根稍好點。需要註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實生球都有蘿蔔根,有的表現為須根,與自根球難以分清。

給仙人球修根,是去除較小的根系,只保留較大的主根。粗壯的主根與球體一樣比較耐旱,不會輕易失活,它們儲存了豐富的養分,除非長期失水過多幹扁,枯萎,有腐爛的跡象,被病菌蟲卵感染,長得過長,為了與盆搭配融合,或者基部根徑太小,否則不建議切除。一般不能直接汲取養分,而是需要在上面長出新的分枝或毛細根,才能正常吸收。

細小的根系在脫土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損傷,長時間裸露也容易脫水失活,上盆澆水後極易腐爛,感染主根,蔓延至球體,使之黑腐化水。同時,老舊的根系一方面吸收養分的能力減弱,一方面無法適應新的盆土,尤其是在種植時,根須太多太長無法自然鋪展開,不能與盆土做到有效親和,容易僵苗,難以服盆,生長受阻變緩慢等等。修根的同時能檢查根部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所攜帶的病菌蟲卵,剔除病變的組織,為以後的養護提前做好有效的預防。修根後的仙人球,讓之前雜亂的根系變得清新舒暢,上盆種植時也會得心應手,萌發的新根會較好較快的適應盆土環境,有利於球體生長。

當然,在修根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比如多個主根,主根上有較多粗壯的分支,主根末端根徑逐漸變細以及主根基部根徑很小等問題,或者一個球同時存在這些情況,無法做到準確的判斷與合理的取舍。對於初學者,一般而言,根徑在0.5公分以上可以大膽保留,0.3公分以下可以直接舍棄,之間區域可以視情況而定,留取長度根據種植盆深度自行取舍,總長度不宜超盆深一半,讓萌發的新根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總而言之,由繁化簡,盡量減少傷口數量,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減小傷口面積,縮短晾根的時間,酌情考慮。「修得越‘狠’,晾得越‘久’,活得越穩」。

至於修根所用到的工具,0.5公分以下可以直接用剪刀,以上為避免對根系造成擠壓傷,可改用鋒利的小刀輕緩切割,非平整部份也可借助指甲刀。

另外建議買脫土發貨的裸根球,帶盆發貨運輸過程容易悶根,震動會損傷根系,又無法察覺,除非幹盆發貨,收到後讓仙人球在盆土中緩苗晾根一段時間再澆水,不過畢竟不是自己配的土,會出現未澆透或水大的情況,大棚所長的根系難以適應所處的氣候,對正常養護很難把握。

對於帶土換盆或者想即時脫土上盆,都建議修根。前者因為新舊兩種盆土的密度不一樣,澆水後,水分難以浸入舊土,澆透後,舊土不易幹,顆粒多除外,後者根系少除外。

修根後放置在明亮散光通風處晾若幹天,待傷口幹燥愈合結痂。可短時間曬幹傷口,長時間強光暴曬容易脫水和曬傷,陰暗潮濕的地方傷口易發黴腐爛,弱光下長時間放置,仙人球會利用自身養分緩慢徒長。雖然球徑達到3-4公分晾根半年也沒問題,但具體晾根天數視情況而定,傷口小可短至一兩天,傷口大可長至一星期或一個月,能讓傷口萌發出根芽,成活率較高。潮土上盆時,根系容易被顆粒刮傷,此時不要澆水,讓根系繼續在盆土中晾至土幹後再少量澆水使盆土微潮,不幹不澆,不能讓盆土幹太久,否則萌發的根芽容易幹枯。

至於為什麽要潮土上盆,一方面土壤松軟透氣的團粒結構在潮濕的狀態下拌土不易破碎成微粒,有利於減少顆粒的比列,一方面可以使土壤與顆粒之間有粘結,不容易分層,拌土均勻,然後可以讓仙人球的根系提前適應盆土環境,早日萌發新根。

以上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同樣適用於多肉植物。隨著對根部深入的了解,還有很多科學的講究,在這就不再詳細闡述,相信即將入坑的花友們在日後的操作中會有自己的體會與判斷。

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