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關中鄉村買車潮觀察:有多少人買到了面子,花光了裏子?

2024-03-16生活

臘月二十九,堂哥開著新買的豪華小車回家過年的訊息,如長了翅膀,在整個村子裏飛速傳開。

隨著小車進院,震天的鞭炮聲沖天而起。家門口,更是圍了眾多看熱鬧的村民,大家七嘴八舌地對新車進行品評。

滿面笑容的叔父拿著紅貓,見男人就發煙,見女人和娃娃就給糖,陶醉在村人的贊譽聲中。嘴裏叼煙的堂哥似乎更忙,一邊忙著接電話,一邊禮讓著前來道賀的朋友進屋喝酒。

看著院裏絡繹不絕的人群,叔父神氣十足地對我說:「你堂哥給我把氣爭了,讓我在村裏也可以挺起腰桿揚眉吐氣了。」

看著叔父得意的眼神和豪華的小車,我的心裏有眾多不解,一個在建築工地背日頭過日子的農村人,真需要花幾十萬買輛豪車裝點門面嗎?

看著村道裏,家家戶戶門口停著顏色不一、樣式各異的小車。不了解詳情的人,真以為村人的日子很富裕,其實卻不知,一輛車在農村人眼裏有多大的波瀾。

■ 農村車多的也經常出現堵塞情況

01

村子裏出現第一輛私家車的情形,是十年前。

那天的情形也和堂哥買新車回家的情況特別相近,也是趕在臘月二十八,旺財叔的兒子日強開了一輛紅色豪華小轎車回家過年。

那輛小車自從一進村,便如吸鐵石般,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和嘖嘖贊嘆。為了贏得更多的贊譽,日強將小車也開得特別慢,好像唯恐壓死了螞蟻般,最後有意地將車停在大門外,供村人欣賞。不一會,門口便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看稀罕的村民,就連平日用話譏諷日強的朱老八,也夾雜在人群裏,如大白鵝似的扯著老長的脖子探著頭,跟著大家看稀奇。

「這車真洋氣。你看這顏色鮮的,比新媳婦的衣服都艷。聽說,還是進口的。」老錢頭一邊用手捏著鼻子將那兩縷不爭氣的鼻涕甩得老遠,一邊嘖嘖地贊嘆著。

「德國造的,全進口,三十多萬元買的,這可頂你們家十座三間大瓦房錢。」旺財叔的堂弟二民得意洋洋地說,仿佛這車是他們家買的。

「這麽多錢?我的媽呀!咱這一輩子都掙不了這麽多錢。」老錢頭驚訝地張大了嘴,「真看不出來,旺財哥的兒子還真有能耐,這才工作幾年,就把洋車給開回來了。這可是咱們村第一輛私家車。」

「你不知道嗎?我大侄子是咱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是吃國家飯的,那是一般人能比嗎?」看見夾雜在人群裏正在看熱鬧的朱老八,裹著臟兮兮的軍綠色棉大衣的二民故意提高了嗓門,「朱老八,我侄子的進口車,比你兒子給人家開的那輛破昌河要氣派多吧?」

「那是,那是,這兩車差距大著呢。」雙手攏在棉衣袖筒裏的朱老八訕訕地說。

「那不是差距大的問題,那根本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法比。」二民仍揪著朱老八不放,「你別不服氣。就去年你還說,上大學頂啥用?日強掙的錢還不如你初中沒畢業跑腿送貨的兒子掙的多。你看,現在咋樣?我侄子就開回來一輛進口小轎車,比你兒子洋氣多了吧?」

朱老八賠著笑臉直點著頭。旺財叔擠在人群裏一邊散煙一享受著村人的贊譽。這時,穿的西裝革履地日強也走出了屋子,看見我老遠地就打招呼:「哥,你也回家過年了?」

「是呀!有老人在,離家再遠也要回家過年。」我笑說著,「你小子,還真會裝。上半年見你還哭窮,說在城裏連房子都買不起,這到年底,就把豪車給開上了。你那送快遞的工作收入挺不賴的嗎?」

聽見我的話,日強驚慌地把我拉到一邊,說道:「哥,你千萬別給人說我在城裏送快遞的事。你知道,現在想找個能掙錢又體面的工作特難,我也是被生活所迫。送快遞一個月也就七八千塊錢薪金,在西安還要租房子和吃喝,那能買起這貴重的車?」

「那你這車?」

日強看了看遠處圍在車前看新鮮的鄉鄰們,扒在我耳根前悄聲地說:「這車是我租來的,光租這一個春節,就要一萬多元,花去我近兩個月的收入。」日強說的有些心疼肚疼。看我仍有些不解,日強補充地說道:「這還不是因為去年過年,朱老八在城裏送貨的兒子開著他單位的昌河車回家過年嗎。朱老八說我上了四年的大學生,混的還不如他初中沒畢業的兒子。這話如一把刀子,刺的我父親一個春節都沒出家門,好像幹了見不得人的事似的。今年春,父親就給我打電話,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在年底一定要開車回家,這不沒辦法嗎?所以,只好租了輛車回家過年,給村人說是買的。」

看著在寒風中,正忙著給鄉親們散煙的旺財叔和身軀瘦弱的日強,我感覺喉嚨裏似乎卡了一根魚刺,上不來下不去。

雖然那年,日強是租車回村過年的,但那幾年的快遞高收入,讓他還是很快成為村子裏第一個買私家車者,只不過是買了個七八萬的國產車。

■ 進口車在農村也是平常可見

02

有人買第一輛車,就有人買第二輛、第三輛,就像曾經蓋房子一樣,省吃節儉,勒緊褲帶,最少也要蓋個三間兩層。房子蓋的高大,才能證明家底殷實。隨著社會的前進,農村房子家家戶戶都蓋的幾乎一模一樣,沒得比了,車就成了農村人比較的物件。

那幾年,每年從西安回老家,我都如逃難般,和媳婦抱著娃,回去時是大包小包。來西安時,還是大包小包,從村裏轉車到縣上,再從縣上坐車到西安火車站,最後坐公交車到高新住處,雖然路程不足百裏,卻三倒四倒,即使坐車順當也得將近三個小時車程,特別是下雨下雪天,更是遭罪,可謂是一把心酸淚。

記得那一次,我和母親抱著兩歲的兒子在西安火車站坐公交車回南郊。車上人雖然不多,但卻是滿座。我提著兩大包行李,抓扶在車前,期待著看能否等到一個座位。母親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抓著扶手,站地有些力不從心,站了兩站仍沒有等到一個坐位。實在堅持不下來的母親,便在車後廂輪轂凸起的車幫上鋪上一張紙,抱著孩子側身坐在上面。

兒子不諳世事,突然尿急,便從母親懷裏掙脫,蹲在公交車裏就撒起了尿。那尿流像河流般流向旁邊的車座,引得一對小情侶驚慌地擡腳躲讓,但那尿流似乎有意沖向他們而去。看無法避讓,那對情侶趕緊起身,為母親讓出了坐位。

那次車程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買輛車,即使是二手車,也要解決一家人每次回老家的舟車勞頓之苦。

其實讓我最後下定決心買車的還是那次婚禮事件。

我妹結婚是在我們那個小縣城舉行。因為單位事多,一直請不了假。妹夫家有兩輛車,原本想著可能從西安到縣城,當天會把我們捎過去,結果人家說要捎帶別的朋友,讓我們去搭長途車。雖然那天早上,我們六點就出了門,但由於孩子小,車又不順,趕回老家時,已是早上九點,為此母親弟弟沒少埋怨,妻子女兒嫌我如趕集時把人催的緊,最後還落了個不討好。

也許有很多農村人都和我一樣,遭受了沒有車的苦惱,即使,那些經歷也只是人生中偶然的一次閱歷。但那遭受卻如一根剌紮在人的心頭,讓你時不時疼痛,最後下決心一定要買一輛車。即使一年到頭,那車開不了幾次,但有了車,心裏似乎就安穩許多。也許,正因為如此,城裏鄉下,私家車就如夏日的野草,瘋狂茂盛。

據不完全統計,西安機動車保有量逼近500萬輛,平均每3.2人就有一輛私家車,汽車總量已經進入全國城市汽車保有量「第一梯隊」。而在這增長過程中,農村私家車的貢獻不容忽視。

堵車已成西安尋常可見的事

03

看著別人買車,我弟也眼紅了,只不過他有兩個孩子要養,全家就憑他一個人打工,就是最便宜的車,他也得思量下,因為車不同於其它物品。它畢竟是個消耗品,不會產出。輪子一轉就要燒油,即使一年不用保險稅錢也得三四千元。對於農民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我弟雖然買不起車,但卻跟風早早考了駕照。他說先把照考上,免得以後考駕照難、費用高。弟媳婦便默許了。拿到駕照一年後,我弟又向媳婦提出想買個車想法,不然到時手生了,學車跟沒學一樣。弟媳婦堅決不同意,說,孩子要上學,一家五張嘴要吃飯,你個打工的又不是跑業務,開什麽車?

雖然遭受了埋汰,但我弟仍沒死心買車的念頭,只不過他不像以前那樣,將掙的錢如數交給弟媳婦,而是偷偷地攢私房錢。

直到有一天,他哭喪著臉對我媽說,他的三萬塊錢被表弟借去了,現在不僅不還錢還玩失蹤將他電話拉黑了。

那個表弟是我媽四川娘家堂弟的兒子,是個包工頭。兩家幾乎沒有往來,後來這個表弟來西安幹專案,便上門尋親聯絡了幾回。看我弟想買車錢又夠,便說他工程資金周轉不開,想借三萬元。我弟有些猶豫,畢竟只有兩三面之緣,雙方都不是互相了解。

表弟信誓旦旦地說,最多周轉一個月就把錢還了,如果還不上,就把自己的桑塔納抵給我弟。這話就像一條饞蟲,一下子讓我弟下了決心,他將自己攢了幾年的私房錢連從朋友處借的錢,湊了三萬元給表弟轉了過去。

沒想到,一個月後表弟絲毫沒有還錢的意思,我弟打電話催問,表弟只是口頭答應就是不還,再最後連電話都不接,再最後,那個電話就成了空號。

母親聽後,又氣又急,說你把錢借出去,也不說一聲,咱都不知人家底細情況。我弟諾諾地說,我想著即使他錢還不上了,可以用車抵押,沒想到人和車都消失了。後來,從舅舅那打聽到,這個表弟坑蒙拐騙了好多親友的錢,好多年都沒見過人影。

這件事後,我弟老實了許多。兩年後,看到周圍的朋友鄰居買車,心裏又癢癢,便對媳婦說。弟媳婦說,只要你把借出去的錢要回來,我就同意。沒辦法,我弟又找我母親去商量。他說,媽,你看我都四十五歲了,黃土都埋了半截身子,這半輩子除了打工掙錢養家就是打工掙錢養家。你看村裏不管是比我大的還是比我小的,個個有車,你能不能支持下我,買輛車。

母親想了想,確實如此。因為自家沒車,好像日子過得也比村人矮半頭。母親說,買個車凈是花錢的事,你買個車幹啥開呢?

我弟說,有個車,我有些工具就可以用車拉,不用麻煩別人。有時下班晚了想回家,車一開就回來了,不用擔心沒有班車。第二天去工地,也不耽誤上班。家裏有啥緊事,說回來車一開立馬就回來了。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開車也不用風吹雨淋。聽著我弟說的頭頭是道。我母親便默許了,說,那你就買吧!

我弟笑說,我錢不夠,得您支持下,給贊助點錢。

母親問,差多少。

我弟說,咱也不買豪車和貴車,就買個一般國產的。我早已看好了,就六七萬元的車就可以了。母親翻箱到櫃,把她攢的兩萬元養老錢,全部給了我弟買車。

我弟有了車後,生活確實方便了許多。有時晚上從工地下班十點多,想回家,油門一踩,半個小時就從西安回到家了。第二天早上,車一開,又趕在八點前趕到工地上班。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一車就把全家大小禮品全部拉完了。因為有了車,我弟走到那都把車開上,即使到村口買個菜都要把車開上。我媽說,不到一裏路,你還開個車,你也不嫌油錢燒的慌。我弟說,媽,你這不懂,這就是享受生活。有車就要開,不怕車開得多,就怕車放壞了。

我媽苦著臉,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她真不理解。許多村裏的媳婦,串個門子打個麻將都要把車開上,真不知道那車燒的是汽油還是燒的是錢。當然,要保證車輪子能轉,就得有人掙錢。許多家庭,為了車打架罵仗是常有的事。男人沒活幹掙不來錢,看著媳婦開著車東家串西家逛,便怒火中燒。女人沒錢加油,便罵男人沒本事。為了一家太平,父母便拿出自己的養老錢當和事佬,可這樣的日子只能安撫一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離婚危機便頻頻再現。

■ 車來車往如人生,外表光鮮之下是家家一本難念的經

現在農村結婚嫁娶,兩大件必不可少,房子和車子,房子要在城裏買,車子必不可少,財禮更不用說。這一種硬性要求,將農村男孩的婚姻逼向了死角。

我姑家的孫子,在西安一家飯店當廚師。打工四五年,沒說好好攢錢準備蓋房子娶媳婦,卻先貸款十多萬買了輛車開。氣得我姑看見孫子就數落。她孫子脖子一扭說道,好我的奶呢,現在年輕人一出門都是車,我沒個車裝門面,那個女娃願意跟我談呢?你以為我買的是車,這是「魚餌」。

可是六七年過去了,眼看年齡快三十了,我姑的孫子還沒有物件。真不知道,這「魚餌」何時發揮作用。

作者 | 夏雨 | 陜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