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當代年輕人的硬核購物方式:嫌父母省,自己卻暗暗地「摳」

2024-09-10生活

年輕人與父母之間,通常都是互相嫌棄的狀態:我嫌你省,你卻嫌我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花錢大手大腳。

殊不知,在這些表面互相嫌棄的背後,其實年輕人也有自己暗暗摳搜的省錢方式。

本期,就盤點一期當代年輕人的硬核購物方式,你還別說,錢省了生活品質卻沒降的生活方式,確實還挺值得推崇。

1、買菜按個兒買

父母買菜,都是碰到便宜的,然後按兜買,關鍵,在他們眼裏「趁著便宜多買」,也是省錢的一種方式。

但到了年輕人這裏,可不這麽認為,一來覺得買的量多了得集中吃,會造成「逆反排斥(想起這個菜就不想吃)」;二來吃不完的放壞了,反而便宜是個貴。

所以,他們選擇了「買菜按個買」,可能單個算下來是沒有父母買的便宜,但主打一個「按需購買」,而且每天都可以換花樣、吃的還新鮮,何嘗不是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精打細算」?

2、萬物極簡風

誰都掉進過資本的陷阱!比如資本家宣傳「 包」 治百病,甭管是父母,還是我們,都曾有那麽個階段是相信的,並且向往為自己添置一個「像樣的包包」。

但是,隨著大家消費意識逐漸「清醒」和「萬物極簡風」開始流行,最先醒悟的其實還是年輕人。

還拿包包舉例:復雜、貴價的包包,不如帆布包耐造、好背,而只要是包,通勤都得過安檢麻煩,索性他們就從包包→帆布包→一根繩。

擱父母眼裏,這種一根繩帶個小包包,又是亂花錢的證明,其實只有年輕人自己知道,通勤必備的物品也就紙巾、口紅、耳機等,這些收納解決了,又不用過安檢,才是真的方便又快捷。

還有衣服也一樣,看著年輕人好像買了很多衣服、很時尚,其實更多時候,他們只是暗戳戳學習了穿搭。

同樣一件基礎款式的衣服,可以掖角、綁帶、疊穿,變換出很多種搭配,咱就暫且把它們叫做「技能式省錢方式」吧!

雖然這種方式並不是人人都會,但絕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3、貨比30家

父母輩的省錢法則中,有一則很重要,那就是「貨比三家」。

他們以為到了年輕人這裏,就只會網購,身上就根本沒有延續他們的「理智消費」品質。

殊不知現在年輕人的網購,何止同一app貨比三家,不同app之間也會互相對比,手機上的購物軟件都是多個起步。

再看看那些羊毛薅的狠的,甚至每一類所需物品,都有他們熟知的「優惠app」,而這些操作,就是手把手給父母教,肯定都學不會。

4、動手工具占比增大

我爸是個很節省的人,他輕易不會洗車,只有重大節假日,或者有用車重要的時刻,才會去洗車。

然後看到我車時時刻刻都很幹凈時,就開始嘚嘚我,說我一個月掙得錢,都用來洗車了。

可是老爹啊,你可曾知道我車幹凈的背後,是我勞動的成果。

以前我確實是會去洗車店高頻率洗車,但是後來我發現花兩次洗車錢,就能買一套像樣的洗車工具套裝,所以就添置了動手工具。

關鍵是,復雜的事情重復做就會變簡單,清洗的次數多了,就會發現自己動手洗車,真的是一件超級簡單且有樂趣的事情。

5、共享物資

在父母眼中,不需要的東西堅決不買,實在需要的,掏錢也是真金白銀往外掏。

這種他們覺得正常的方式,在年輕人眼中其實並不認可,因為年輕人有自己的「共享物資」圈。

比如,影片app、修圖軟件等,它們能買到會員共享的,就絕不會花全額的錢購買,哪怕急用不得已購買了,也會掛在閑魚上,實作「共享回血」。

還有充電、打印,這些公司裏能蹭到的便捷,就絕不會在外面多花一分錢,主打一個能蹭則蹭,不能蹭就明天蹭的心態。

更狠的是水,我就見過不少同事下班走了接杯水,說的好聽是路上喝,其實,夠一晚上的飲水量,也等於是蹭公司的了。

6、吃喝愛買半成品

關於吃喝,爸媽都是自己做。

但說句不好聽,雖然自己做的更健康,但是口味還是偏單一,吃久了也想吃吃外面的。

加上年輕人也沒有爸媽的手藝,所以他們在吃喝上更願意買半成品,本著一副反正連鎖飯店裏也是預制菜的心態,還不如自己買回來稍微加工加工,口味一如既往的好,價格還便宜。

還有咖啡,外面買一杯二十幾塊,自己買咖啡粉回來自己沖,加上椰奶等,也不過就是幾塊錢的成本,口味還不比買來的差。

頂多再消費一個漂亮的咖啡杯,但總歸是長期且經常使用的東西,買一個也無妨,總體下來依舊是省錢的。

7、萬物找平替

說來也怪,現在父母的消費理念好像跟年輕人在某些方面是顛倒的。

比如清潔用品,父母好像更能接受各種所謂的清潔神器,並且覺得一二十買一個只要好用就不貴,反而是年輕人,熱衷於找各種平替。

也不知道是他們真的當家後知道了柴米油鹽貴,還是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比如竈台清潔,他們發現肥皂是各種清潔劑的最強平替;

香皂盒的平替是網袋,掛起來不積水還起泡快;

內衣皂雖然花的是單獨的錢,但是比洗不幹凈要頻繁更換省錢;

還有洗衣粉,幹搓面盆比任何清潔劑都好用。

8、東西不按說明書買

說到東西不按說明書買,最讓我佩服的是泡腳桶,年輕人居然想著用食堂飯桶代替,這也太硬核了吧!

但說歸說,硬核背後的理由,確實也足以讓人佩服!

先是材質,304不銹鋼的食堂飯桶,不比各種木質、塑膠的泡腳桶衛生等級高、結實耐用?

再是使用感,要想泡的舒服,塑膠泡腳桶就得有持續加熱功能,而食堂飯桶它可是保溫桶,根本不需要通電,節約了資源,也不會有觸電、使用壽命方面的擔憂,省錢又方便;

然後最重要的是價格,一個帶加熱功能的泡腳桶,咋不咋得上百塊,而一個能放進去腳丫子的食堂飯桶,也就才幾十。

最後還有接水、倒水便捷性,雖然這個點很小,但是食堂飯桶它下面帶出水龍頭,倒水不用整個擡起來,也是真的很輕松。

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固有認知的障礙,只要你不把它限定到單一的食堂飯桶效能裏,它本就應該是咋好用咋用。

9、租賃與二手

父母以為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全是用薪水打下的江山,殊不知,在年輕人這裏,買並不是擁有的唯一方式,我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租賃與二手。

偶爾需要,或者那些貴價的向往,可以先用租借的方式嘗試。

比如貴價美容儀,在不確定它是否真與預期效果符合之前,我會先租,用上一段時間,好用了再買,不好用了就此打消種草念頭,堅決不花一點冤枉錢。

還有布藝清洗機之類一年可能只會用上一兩次的商品,用租的方式,更省錢,而且也不至於家裏常年堆積一件閑置物品。

對於新舊要求不高的物品,則可以買二手,更有性價比,比如拍立得,買個新的得八百一千,二手就半價,玩上一段時間熱勁兒過了再出手,還能賣差不多的價。

可能這些方法,在父母眼中更多認為是不體面,但是理智地思考,何嘗不是一種更清醒的消費方式呢?我覺得完全可以借鑒。

10、出門自備耐用品

說父母省錢吧,在有些時刻卻是出奇的大方,著急要用而找不到的東西,他們就能分分鐘下樓買一個,就拿剪刀來說,我家至少有五六把。

這一點,作為年輕人,我是真的自愧不如,因為我在家,物品不說多整齊,但一定是按類別有專門容納地,拿取也就是固定地方找,一定能找到。

然後就是出門,在父母眼中我背一堆東西不嫌麻煩,但是在我看來,做完全準備總比沒苦硬吃強。

一年四季,我的包裏會備一把晴雨傘,晴天遮日、雨天擋雨;還有一個折疊購物袋,不止購物,偶爾東西多了,分袋提也輕便;周末再加上保溫杯、充電寶,口渴有水、手機有電,就是最大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