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寫給2024年的自己

2024-01-02生活

昨天下午在體育場外送道具等貨拉拉時,一個阿姨拉上我,說,王一博是不是會來?我說是的,心想這是替女兒在問,還是自己喜歡呢?阿姨也不見外,自顧自地說,自從看了王一博的【無名】之後,就喜歡上這小夥了,真不錯。一邊說,一邊還羨慕地看著我的工作證說,唉,網上的票沒搶著,等我知道訊息的時候,票早沒了。

現在這個時代,偶像替代了榜樣,榜樣是精神上的標桿,是一般人達不到卻要追求的境界,而偶像卻有一份夠不著、得不到的迷戀,榜樣太高,夠不著會有挫敗感,沒有現實操作性,唯有高山仰止;偶像卻可以讓人上癮,只要能上癮的東西,就有人願意付費,奶茶、爽劇、美食,概莫如此。

有沒有人對讀書上癮的?雖然書店都生意慘淡,紙媒一個個倒下,但我身邊卻真有,暄姐就是其中一位。

暄姐據說參加過一個千字營,這個營不需要進行殘酷的體能訓練,不需要在印堂上刻字,但卻有個硬性規定,日書千字。盡管早已從千字營中結業,但這個傳統卻因與兒子的約定而延續了下來,她的公眾號「給丘吉爾做飯」,今年全年,就碼了三百多篇厚厚一沓。

她不是記流水賬,她的文字,有時初看只是一篇生活劄記,讀著讀著,像是說文解字,再往下讀,其實更接近一篇影評。是的,在只知道「白案」的時候,她是長沙最早的廣告文案,她是作家,是編導,也做過電影投資,這個多元的身份告訴我,她真不愧是讀書人裏的勞模。

暄姐的公眾號——給丘吉爾做飯

2023年,她讀了46本書,每一篇,都認真地寫了讀書筆記,她是酷愛讀書,並不因出版社約稿,更不為平台分到的那點碎銀。縱使如此,她還是列出了2023年開始卻未堅持最後半途而廢的七件事:健身、學吉他、學鋼琴、寫電影分類推薦片單、寫喝茶清單、跟著「不止讀書營」閱讀、練小楷。不但如此,對自己上癮的壞習慣,她也有及時的總結,她說十二點上床,想放松一下,結果刷了一小時手機,真可惜。並自定了兩個措施來控制:一是在手機套用上設定瀏覽時間,二是規定只能逢7購物,即每月7、17、27日三天購物,只買必需品,且不能超過七件。

我的讀書會四五百人,自律成這樣的,也是屈指可數,要不我再請一位上來。

我的同事青姐,本科時學的是軋‬鋼‬專業,由於專業不對口,她數學年年掛科,按她的話說,「大學時的不自信,讓我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個還算漂亮的女孩」,當時班上有個同學非常會賺錢,其‬它‬同學才一兩百塊錢生活費時,那同學就跑到北京的商場去推銷加濕器,一個暑假掙了‬五百塊,後來,這個同學發現股票賺錢,就鼓動同學們投二千塊錢去買股票,這些學鋼鐵的同學,家裏大都沒什麽錢,青姐就跟當總工的爸爸打電話借錢,他爸是個老牌知識份子,他想了想說,爸爸有這二千塊錢,但我不想借給你,為啥呢,第一我怕你賠了,第二我更怕你賺了,因為你這麽小的年紀,就靠這個賺錢,你就不可能安心學一門技術,人能安生立命一定要靠一門手藝。這句話青姐一直記得。以致於她一直鉆研業務,到現在都沒有買過一支股票。

從新聞記者,到綜藝導演,她走了一條較少人走的路,也積累了豐富的電視創作經驗,她一邊廣泛地閱讀,一邊在實踐中學習,由於足夠的專註,許多東西都深植於內心,一旦激發,那些知識的儲備和日常的積累,瞬間迸發出令人叫絕的靈感,她憑借這門硬核手藝,為自己的安身立命打下基礎。

從軋鋼專業的大學生到一線新聞記者

我常常感慨,和她說話,真是一種享受啊。她說,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一篇記敘文,她說,做新聞的人和做綜藝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對虛與實的把握,而這些,都是自己的歷任領導教會她的。

我的才華和勤奮遠不及她們,我常常犯拖延癥,也常常出門買桔子,卻一時腦熱提了一堆打折降價的非必需品,我對領導說過的話可能記住了他的語氣卻丟棄了那個有價值的內核,但因為珠玉在前,我總想掂起腳夠一夠,這種向上的精神不敢懈怠。

站在跨年晚會的現場,尖叫聲、歡呼聲、金屬音樂的撞擊聲,幾乎要淹沒了那個心如止水的我,12點過後,觀眾紛紛離場,所有舞美燈光都收拾了自己的張揚,如剛剛在天空中飛舞的彩帶紛紛落下,保潔工人欣喜地跑上台,占有了這個舞台,她們捧著彩帶拍照給家人,那一刻,我竟然眼眶有些濕潤。

2024年,繼續與優秀者同行,在暄囂的世界裏,留點時間,做一個安靜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