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盆景樹種後起之秀,雲南五大盆景之一——小石積

2024-07-03生活

雲南著名的五大盆景樹種包括清香木、鐵馬鞭、鬼柳、小石積和小葉羊蹄甲。盡管小石積的知名度不及清香木和鐵馬鞭,但在盆景愛好者中卻並不鮮見。隨著社會的進步,盆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的裝飾品,小石積作為盆景樹種的後起之秀,越來越受到盆景愛好者的喜愛和追捧。

小石積,隸屬於薔薇科小石積屬,是一種落葉或常綠灌木,擁有多個別名如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樹等。該植物分布廣泛,在中國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北部、雲南以及西藏東南部的海拔1500至3000米處,常見於山坡的灌木叢、幹燥的田邊和路邊。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即使在貧瘠的石縫中也能茁壯成長,因此被視為優質的盆景材料。

在雲南發現的小石積通常具有7到15對小葉,這些小葉呈橢圓形、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度在0.5到1厘米之間,頂端急尖或突尖,絲托和萼片上微被柔毛或幾乎無毛,花柱基部有毛。相比之下,華西小石積的小葉數量為5到8對(有時可達15對),形狀接近圓形或稀為倒卵狀長圓形,長度在0.4到0.6厘米之間,頂端圓鈍或帶有短尖頭,絲托和萼片被柔毛覆蓋,花柱基部則無毛。值得註意的是,生長在廣東北部、日本琉球和小笠原群島、菲律賓群島以及中國台灣紅頭嶼的圓葉小石積與華西小石積存在細微差異。這種圓葉小石積的小葉也是5到8對(可達15對),近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大小相似,特征是絲托和萼片被柔毛覆蓋,子房基部無毛。

小石積在自然環境中,由於生長條件和自身特征的限制,形成了高度僅為一尺左右、樹齡古老、樹幹粗如鐮柄、布滿歲月痕跡的獨特形態。它們在山路旁承受著牲畜的啃食和踩踏,以及樵夫的砍伐和折損,這些磨難反而造就了它們「姿態萬千」的美麗。這種美麗是經過數十年的考驗和種種苦難洗禮後的自然流露,不同於那些靠金錢堆砌出來的「瀟灑」。這是一種從內心深處展現出的、真正超然物外的灑脫之美。「樹木不分高低,人卻有品位之分」,因此我對小石積情有獨鐘。

在雲南,只要有山,就能發現小石積的身影。然而,大樁材的小石積十分罕見,主幹直徑超過10厘米的材料很難獲得。樹樁最適合在冬春兩季進行移植,尤其是初春時節最為理想。小石積的萌發力極強,小苗可以培育成叢林式或微型盆景,耐修剪,枝條緊密,葉片色澤鮮亮,成型迅速。更為難得的是,它一年之中能展現三季美景。初春時,新芽吐綠,充滿生機,翠綠欲滴;到了四月,滿樹白花如冬雪般純潔,散發出淡雅的香氣,讓人聯想到「冬雪消融後的余香」;六月後,滿樹果實色彩斑斕,有綠、有紅、有黑,景象壯觀,令人喜愛不已。

養護與修剪

根據個人創意,適度修剪小石積的根部與枝條,然後直接栽種。為提高存活率,在第一年養護期間,可以在盆栽表面多加土壤。次年,移除盆面上額外的土壤,展現原本的樹樁。若新生枝條稀少,可暫時不修剪,等待來年枝條強壯後再進行修整。當枝條生長至大約5號鋁絲的粗細時,便可首次進行蟠紮以固定枝位。完成造型後,應多觀察植株,並在新葉再次生長時適量施入稀薄液肥,以促進生長。

小石積喜愛陽光,成活後應放置於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在植株未完全成型前,應盡量控制花朵和果實的數量,專註於養壯枝幹。只要養護得當,3至5年後小石積便能成型或初步成型。小石積具有強大的萌芽能力,越修剪新芽生長越旺盛,因此需註意去除不必要的嫩芽,促進保留枝條的增粗與成型。

對於小石積的定型,剪紮結合的方法最為適宜。粗壯的枝條可透過綁紮調整形狀和方向,而細小的枝條則以修剪為主。修剪工作需頻繁進行,否則枝條過於茂密,內部小枝容易枯萎。隨著時間的推移,蟹爪、鹿角、垂柳等形態將在適當的年份中養成。最終,一盆盆根幹扭曲、古樸典雅的小石積盆景便能展示其美麗。

病蟲防治

小石積通常遭受兩種主要病蟲害的困擾。首先是蚜蟲問題,它們傾向於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出現,對付它們可以使用高效氯氰菊酯與阿維菌素進行噴灑處理,通常只需進行1至2次即可控制。

更為棘手的是樹瘤問題,這是一種由傳染性蟎蟲引起的疾病,一旦發現必須立即隔離處理。這種病害傳播迅速,對其他小石積盆景構成嚴重威脅,並且治療起來相當困難,可能對植物造成致命傷害。預防是最好的策略,因此應確保小石積放置在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中,並註重日常的水分和養分管理。在給植物澆水時,避免將水直接灑在枝幹上,因為濕潤的環境容易引發疾病。在生長旺季,可以每月使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噴灑1至2次作為預防措施,並可結合阿維菌素以增強效果。

對於已經出現樹瘤的植株,應當使用金屬或竹制工具徹底清除瘤體,之後用石灰水或石硫合劑塗抹傷口,待幹燥後再次塗抹阿維菌素或多菌靈。這樣的處理需要每兩周進行一次,至少連續塗抹三次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