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人間丨戴頭盔的母親與孤獨癥兒子

2024-04-06育兒
影片載入中...

海報新聞記者 金立紅 儀首歌 濟南報道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對於孤獨癥患者睿睿的媽媽楊艷麗來說卻是最難熬的季節。

患有孤獨癥的兒子在三四月份進入暴躁期,動輒跳到她身上試圖抓她的臉,而她能做的就是戴好頭盔保護好自己的頭部、臉部,並在情緒穩定後安慰自己,「這是黎明前的黑暗」。

2024年4月2日,是第十七個世界孤獨癥日。3月底的一天,海報新聞記者走進楊艷麗與睿睿的家中,聽她講述十多年來的酸甜苦辣。

一場對峙

她晚上只能戴著頭盔睡覺

「出去吃」「爸爸,去飯店,炒個薯仔絲」……海報新聞記者在楊艷麗家中見到了她和睿睿,從進門開始直到記者離開,睿睿的口中不斷重復著這幾句話,他嘴裏重復的「爸爸」其實是媽媽楊艷麗,這是認知障礙導致的問題之一。

為了防止兒子抓傷自己,楊艷麗給睿睿剪指甲

此前,記者也曾與楊艷麗見過面。而這次,她的右臉靠近嘴巴的位置多出兩道還未愈合的傷疤,這是睿睿用指甲在她臉上留下的,原因是沒有滿足他「想要吃漢堡王的想法」。楊艷麗說,今年3月份她出去的次數沒有超過10次,「為了規範孩子的行為,我把門反鎖死,一關就是一個月,在這個時間裏,他會發飆,不滿足他的需求的時候他會自傷和攻擊我。」

采訪前一晚,楊艷麗特地打電話與記者溝通,「當睿睿跟你說話時,你直接重復他說的語句,不要用其他的語句回應他,他聽不懂,而且可能會認為自己說的話未得到回應,這樣的後果就是他會不斷重復,直至發飆。」

采訪過程中,睿睿嘴中不斷重復著要出去吃某家快餐,盡管他剛剛吃過媽媽為他做好的早餐。在楊艷麗多次重復他說過的「出去吃」但並未采取行動後,睿睿突然從客廳的沙發床上一躍而起,沖向楊艷麗並試圖抓她的臉、拽住她的頭發控制她,楊艷麗沒有來得及戴上頭盔,但多年來的「經驗」讓她迅速反應過來,牢牢護住了自己的臉部。

楊艷麗戴著頭盔,和兒子對峙

而後,她發現睿睿的「控制行為」已經結束,迅速起身從床底下拿出頭盔戴上。面對戴著頭盔的媽媽,睿睿平靜下來,嘴裏再次重復著「出去吃」等詞語。楊艷麗說,「當他看到我戴上頭盔以後就不會再鬧,因為這意味著我會跟他死磕到底。」

楊艷麗說,這樣的情況已經連續出現了三年,每年三四月份是她最難熬的時候,她很多個晚上都戴著頭盔睡覺,每天晚上的睡眠只有三四個小時,「因為他可能突然就會跳到我身上攻擊我,這是沒辦法預料到的。」她形容「讓孩子恢復到較為正常水平就像戒煙一樣」,想把壞行為戒掉,就必須死守規則。

一次自學

為了兒子她成為「專家」

孤獨癥,在醫學上也稱自閉癥,是一種以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等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多起病於3歲前,主要表現出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行為,患者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人距離遙遠,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睿睿一歲半的時候,楊艷麗發現他有些不對勁,「反應慢,不愛理人,跟他說話也不回應。」 於是她帶著孩子去了北京的醫院檢查,睿睿被確診為孤獨癥。當時的楊艷麗不明白什麽是孤獨癥,也不知道這個診斷意味著什麽,更不知道這個病該怎麽去治療。

為了給睿睿樹立規則意識,十幾年前楊艷麗在墻壁上寫的內容

「醫生說孤獨癥是終生的,我當時不相信,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她執拗地認為,只要她肯努力,經過三五年的治療,睿睿就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玩耍。

睿睿確診三個月以後,楊艷麗辭掉了工作,帶著孩子輾轉各地,濟寧、青島、北京……她想象著,把孩子送到康復機構,讓專業人士治療。等孩子治療好了,她就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室內,孩子會因為情緒不能自控而發出嚎叫聲,在外等候的楊艷麗常常心疼地流下眼淚。她不明白,怎麽偏偏是自己的睿睿得了這種「病」。

「我查了一些文獻資料,看了一些家長的經驗帖,又看了一些他們寫的書。」陪睿睿治療久了,楊艷麗學到了一些康復知識和技能,也常常去查相關治療方法。自學過程中,她發現家長對於孩子的引導和回應特別重要。

最初,睿睿穿衣服很慢,楊艷麗會上前幫忙。時間久了,她意識到「只要自己忍不住伸手,這個忙就要一直幫下去,而睿睿永遠也學不會自己穿衣服。」於是,她把起床的時間向前調整了半個小時,給睿睿留出充足的時間自己穿衣服。

從教睿睿去衛生間,到教給他自己脫褲子,再到教他完成小便的動作,這個過程楊艷麗已經記不清重復了幾百次還是幾千次。

2017年3月,積累足夠的經驗後,楊艷麗在濟南成立了春暉星兒家長支持中心,透過為心智障礙者的家長提供情感陪伴、專業培訓機會,倡導社區融合、普及自閉癥知識,搭建患者家庭和社會溝通的橋梁,促進公眾對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的關註和理解。

楊艷麗說,走到現在,她就像是一個心理醫生,「其實很多家長跟我說的故事,我能體會到他們想表達什麽,因為我曾經切身體會過。」

一生羈絆

「我希望他死在我去世前一天」

據統計,中國心智障礙人數超過1200萬人,其中孤獨癥(自閉癥)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根據國家衛健委印發【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幹預服務規範(試行)】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兒童孤獨癥發生率為0.7%。

由於障礙的特殊性,孤獨癥等心智障礙人士普遍面臨上學難、就業難、社會融入難的三大難題;家庭長期處於精神經濟和生理的三重壓力下,尤其成年後能夠獲得的支持和服務幾乎空白,家長們最大的擔心是「將來我走了,孩子怎麽辦」。

楊艷麗為睿睿寫的食譜,用以規範睿睿父親

記者在楊艷麗家中看到,她在冰箱上貼著睿睿的食譜及禁食食物,用以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墻壁上也有著「起床」「疊被子」「洗臉刷牙」等行為的具體時間,這是最初睿睿沒有建立規則意識時楊艷麗寫下的。除此之前,楊艷麗給記者展示了她在行事曆本上標註的睿睿每個階段性的表現,睿睿學會獨立刷牙、做飯、騎單車等等,每一次進步都讓她喜悅萬分。

「孩子連續3年每年3-4月份都會出問題。」楊艷麗說,睿睿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楊艷麗坦言,父母對孩子的管理不一致,容易導致孩子出問題。她對著鏡頭多次流下眼淚,「他回家以後縱容睿睿幾天,我需要花費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時間才能讓睿睿重新恢復正常的水平。」

和無數個患者家長的想法一樣,在經受過無數個煎熬的夜晚後,楊艷麗考慮最多的是將來自己老了孩子該怎麽辦,「我現在必須把規則給他樹立好,現在我還能控制住他,如果我老了呢?」

楊艷麗說,她和孤獨癥兒子的故事是萬千孤獨癥患者家庭的縮影,「我希望他死在我去世前一天,我怕我走以後,他無法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