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兩歲寶寶應該教他做些什麽?學點什麽東西?

2024-06-13育兒

兩歲的寶寶應該教他做些什麽?首先我們要明白兩歲的寶寶都有哪些敏感期和特征。

1、寶寶空間的敏感期。 2歲的寶寶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是把鞋櫃上的鞋都扒拉下來,把書櫃上的書都扒拉下到地上,把衣櫃裏的衣服都掏出來,把抽屜裏的東西都拿出來,再把原本不是抽屜的衣服等塞進去。寶寶的這種行為經常被大人冠以「破壞王」的稱號。

寶寶的這種「破壞」行為,是空間敏感期的表現之一。寶寶透過拋灑、移動物體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體、空間之間的關系,這是幼兒認知空間的最初始過程。

2、模仿。 模仿大人說話,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表情,模仿大人做家務等等。模仿是幼兒1-3歲期間很重要的智力發展過程,表明孩子的心智已經發展到領域和掌握某行為背後的能力了。


3、自我意識。 寶寶經常拿著自己的玩具,說是「我的」。家裏來小客人了,寶寶會把家裏所有的東西都當做「我的」,拒絕分享,甚至當小客人碰了他的玩具,他還會表現出打人、咬人的舉動。對大人的提議開始說「不」。


4、完美敏感期。 公園裏的長凳上,奶奶把剛買的一個圓餅掰成兩半,拿了一半給孫女。孫女哭喊著:「我要完整的。」奶奶訓斥:「一整個你又吃不完。」孫女仍舊哭著堅持:「我就要吃一整個。」

在奶奶看來,孫女吃不完一整張餅卻非要吃是浪費;在孫女眼裏,一張圓餅被分成了兩半,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存在,它就不是一張餅。

在寶寶還小的時候,與其家長教孩子東西,倒不如保護孩子敏感期,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更是為正確的愛孩子。

1、給孩子愛和自由。 隨著寶寶空間的探索越來越多,探索的方式也會越來越多樣化。比如鉆到衣櫃裏、桌子下玩耍,爬窗台、爬桌子凳子、爬欄桿等。這可能給家長造成危機感,很多媽媽因為擔心孩子,不許孩子爬桌子,不許孩子從窗台上往下跳。


這就需要媽媽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後面保護他,而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不設定那麽多的局限,不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扶住他。

媽媽要明白,我們在破壞孩子的保護自己能力的時候,同時也喪失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幼兒對空間的探索,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決定了孩子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2、家長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幼兒模仿家長的動作和語言時,家長一定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記得幾年前,朋友家的女兒經常被我照看。我發現只有兩歲多的小女孩,在發現了一個東西時,嘴裏說的話是「我靠!」、「我cao」等極其不文明用語。因為一家人經常接觸,我知道這是女孩爸爸的口頭語,孩子在模仿爸爸的語言。

家長不僅不能使用不文雅詞語,在與孩子和家庭其他成員對話時,註意要說的清楚、明白。比如要別人幫忙把剪刀拿過來,說:「幫我把客廳書櫃的第二層抽屜裏的剪刀拿一下,謝謝!」。用詞時盡量做到用詞準確,如果能用成語、古詩詞表達,也盡量使用。

3、尊重孩子的意願。 嬰兒剛出生時,他是沒有自我的,他感覺還是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自我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初孩子是透過占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當孩子占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他才能感受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孩子的「自我誕生」的標誌。

此時的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更不要強迫孩子分享,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孩子在構建自我方面形成良好開端。

4、理解孩子追求完美的心。 食物是完整的,蘋果要最紅的,衣服扣子不能少一個,畫畫的蠟筆24種顏色一個都不能少……在孩子追求完美時,大人容易心煩,畢竟這個世界完美的東西不多,甚至我們會給孩子大講道理:這個世界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

如果我們理解了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做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我們就會理解孩子,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並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結束語:孩子是一顆種子,在該發芽的階段會發芽,生長葉子的時候生長葉子。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在孩子該發芽長葉的階段,給孩子以雨露陽光,協助孩子生長。

在孩子2歲時,與其教給孩子各種知識,不如尊重和協助孩子的成長,使其順利度過敏感期。因為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都是成長路上必經的過程,是為以後的各種能力打基礎。基礎打好了,以後的路也會走的很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