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與「先爬再走」的孩子,哪種更好?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爬行是一個重要的發育階段。
然而,有些孩子會跳過爬行直接開始走路。
那麽,「不爬就走」和「先爬再走」的孩子,差別在哪裏?
01長大後的三大顯著差距
爬行的孩子不易暈車
我們坐在靜止的車內時,感覺一切正常。
當車子啟動,動起來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暈車不適。
這因為我們對空間的感知能力較弱。
車速加快時,我們難以迅速適應空間的變化,從而導致暈車。
而我們內耳中的前庭系統負責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控制。
孩子在爬行時,會不斷調整頭部和身體姿勢。
一開始可能顯得笨拙,但逐漸變得熟練和快速。
爬行過程對前庭系統是一種良好的刺激和鍛煉。
這種鍛煉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空間變化,從而減少暈車的可能性。
當然,暈車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疲勞、饑餓等。
不過,前庭系統得到鍛煉的孩子,通常對空間適應能力更強。
爬行促進大腦發育
孩子在爬行時,會交替伸展手腳,進行左右協調的運動。
大腦的左半球掌管右側身體動作,右半球掌管左側動作。
這樣的交替運動促進了大腦左右半球的協調和神經系統的交叉發展。
這種左右腦的合作,有助於孩子的綜合能力提升,如語言、數學和邏輯能力。
爬行還能夠促進感覺統合。
孩子需要註意周圍環境,發展視覺。
他必須集中註意力,以免偏離目標,培養專註力。
感受地面的溫度,發展觸覺。
判斷目標的距離,增強深度感知能力。
每一步爬行都是孩子全身心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未來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協調能力的提高
爬行鍛煉了孩子的協調能力。
孩子在爬行時,各關節和肌肉得到全面鍛煉。
這為站立和走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肢協調前進,調整身體重心,增強了平衡感和穩定性。
這種訓練還為未來的大運動技能奠定了基礎。
因此,「不爬就走」的孩子與「先爬再走」的孩子之間,確實有顯著差距。
02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爬行訓練?
即使孩子未經歷爬行,也不必過於擔憂其未來發展。
只要後期多運動,四肢發育正常,身體成長不會受影響。
例如,可以帶孩子遊泳、做體操、走平衡木等,促進肌肉和協調能力的提升。
如果孩子正經歷爬行階段,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進行引導:即使孩子未經歷爬行,也不必過於擔憂其未來發展。
只要後期多運動,四肢發育正常,身體成長不會受影響。
例如,可以帶孩子遊泳、做體操、走平衡木等,促進肌肉和協調能力的提升。
03如果孩子正經歷爬行階段,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進行引導:
空曠的環境
在孩子爬行時,清理出寬敞的空間。
鋪設地墊或者床單,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爬行環境。
玩具吸引
將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在遠處,鼓勵孩子爬過去拿到玩具。
或者,家長可以站在不遠處,伸出雙手,吸引孩子過來抱抱。
大人當「道具」
孩子喜歡在大人身上爬來爬去。
家長可以彎腰整理床鋪,讓孩子在身上「爬山」。
這樣不僅增加了孩子的爬行樂趣,還能加強爬行鍛煉。
俗話說:「七坐八爬」,當孩子到達爬行的年齡,家長應積極引導。
孩子發育健康,父母也會更加放心。
你家孩子是從幾歲開始爬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