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最佳化24小時運動行為 賦能兒童健康成長

2024-08-28育兒

崔宏超 張利芳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數碼化轉型,給兒童健康成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長時間靜坐學習、沈迷電子產品及不規律作息等不良習慣正侵蝕兒童身心健康。如何從運動和行為學角度促進兒童健康,成為社會廣泛關註的話題。24小時運動行為是指個體在一天完整周期內的所有體育活動、體力勞動、休閑活動、睡眠以及靜息狀態的綜合表現和分布情況。這一概念超越了傳統的僅關註鍛煉或體育課程的範疇,將視角擴充套件到個人全天的活動模式。目前,兒童24小時運動行為管理逐漸成為國際上促進兒童健康的重要理念,但在中國尚未普及。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規劃中國兒童24小時運動行為框架。一是研制中國特色的【兒童24小時運動指南】。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頒布全年齡段的【24小時運動指南】,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國相繼釋出了本國的【兒童24小時運動指南】。中國應加強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早研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24小時運動指南】,明確不同年齡段兒童每日最低運動時間標準,提出具體運動類別建議,確保兒童24小時運動行為有章可循,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最佳化中小學運動行為安排。一方面,應嚴格執行中國中小學生體育運動的現有規定和標準,確保每日體育課不低於1小時;另一方面,鼓勵不同學段學校在課間設定10—15分鐘戶外活動時間,開展如快走、跳繩等微運動,以緩解視疲勞、增加日光暴露、縮短學生久坐不動時間,增強兒童生命活力。三是加強家庭作業與螢幕接觸時間管理。嚴格執行國家「雙減」政策,限定每日家庭作業總量,減輕課業負擔;推廣家庭「無螢幕時段」,如睡前兩小時為不使用電子器材時間,家庭成員共同遵守,保證兒童擁有足夠時間用以運動和休息。

以學校體育改革推動兒童24小時運動行為最佳化。一是推動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小學體育課程應註重與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終身體育一體化發展,融入多元文化體育專案,如武術、瑜伽、舞蹈等,培養「一人一專長」終身運動習慣;學校體育還應註重發展團隊競技和非競爭性運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自我挑戰意識,帶動兒童形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同時促進其社會化發展。二是創設校園運動環境。中小學應從最佳化學生24小時運動行為習慣出發,改善校園環境,增加運動設施和綠地空間;政府應聯合社會力量和經營主體,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設施的現代化改造和擴建,創造更多安全、有趣的戶外活動場所,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玩耍、開展體育活動。三是強化中小學健康教育。將健康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包括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保健、心理健康、傳染病預防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等,培養兒童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並將兒童健康意識內化為兒童健康行為習慣。

多途徑支持兒童24小時運動行為實踐。一是加強家校聯動。深化家校溝通,分享學生體育活動表現和健康狀況,提供家庭運動指導手冊,幫助家長科學引導孩子運動;鼓勵家長和孩子同步成長,養成家庭運動習慣,促進兒童形成良好24小時運動行為。二是開發社區體育活動。支持社區建成兒童運動友好環境,建立適宜兒童的體育俱樂部,常態化舉辦兒童體育賽事、夏令營、冬令營等,提供豐富多樣的運動選擇,增加兒童社交機會,助力兒童形成良好的24小時運動行為習慣;建立學校與社區共享體育資源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優惠向兒童開放。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兒童運動參與度。利用智能穿戴器材可顯著提升兒童的運動參與興趣,應鼓勵企業研發適合兒童的健康追蹤器材等,使家庭可透過數據分析設定兒童個人化運動計劃;開發寓教於樂的運動App和線上課程,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提升兒童運動體驗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推動建立兒童運動健康大數據平台,收集兒童運動量、心率、睡眠質素等數據,定期為家庭和學校提供反饋報告,指導適時調整兒童運動計劃。

【作者分別系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部教師;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湖南省兒童健康促進科技創新團隊科研秘書。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24h運動行為對3—6歲兒童骨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21YJC890045)階段性成果】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