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衡陽7月31日電 題:「特殊園丁」劉玲琍的「三心法」與成就感
記者 魯毅
「劉老師,我成為預備黨員了。」前不久,收到學生發來的這條微信,劉玲琍開心不已。她立即回復訊息點贊,並鼓勵對方要盡力把工作做好。
劉玲琍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受訪者供圖
劉玲琍是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每當學生有進步、有收獲,都是她最欣慰、最驕傲、最幸福的時刻。「聽障學生點滴進步背後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執教33年的劉玲琍甘當特殊孩子的守護者,始終堅守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用紮實的專業能力幫助不少學生跨越障礙、改變命運。她自創唇舌操、觸摸法,讓30多名聽障孩子開口說話;她探索「個別化教學」「雙語教學」和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模式,幫助20多名特殊孩子考上大學;她的課堂上,走出了舞蹈演員、醫務骨幹、特教老師、理發師……
堅守「三心」付出百分百努力
走進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使命培育生命,以愛心擔當大義」這十四個大字鐫刻在教學樓墻壁上。這裏的學生有的耳聽不見、口不能言、眼看不見,還有的有心智障礙,教會他們自立自強是老師們的最大心願。
在少年時期,劉玲琍對聽障鄰居生活中的種種困窘記憶尤深。「看到阿姨因為比劃不明白時急得抓頭,我當時就想,要是她能讀書學寫字該多好。」這份善念,讓劉玲琍最終走進特殊教育。1991年,18歲的她從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聾教專業畢業後,回到家鄉成為一名特教老師。
「大部份特殊孩子初到學校時宛如一張白紙,幫助他們康復語言、學會表達、規範行為、學習文化知識一樣都不能少。」劉玲琍說,要讓孩子們掌握這些知識,老師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缺一不可。
從事特教工作,劉玲琍不僅扮演著老師的角色,更是孩子們信賴、依賴的媽媽。她記不清自己曾多少次帶著患病學生去看病、掏錢為學生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多少個節假日陪伴在這些孩子身邊。
為了讓聾啞孩子發聲,劉玲琍自創唇舌操、觸摸法,要求學生每天練習唇舌操鍛煉發聲肌群。課堂上,她反復把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其感受氣流變化,或將孩子的手指伸進自己嘴裏,觸摸發音位置。一天下來,她總是聲音嘶啞,咽喉腫痛,說話都困難。「語言康復訓練,除了方法,更重要的是日復一日的重復練習,等待突然而來的奇跡。」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健全人世界,掌握更多生活技能、學習更多知識,劉玲琍自學心理學、自編教材、自做教具,創新情景教學法。在她的課堂上,不僅有口語和手語,還有圖畫、情景演示等。除了教室,菜市場、湘江邊、公園等都成為她的教學場地。
從語言康復訓練到傳授文化知識,劉玲琍總是用盡方法。「透過特教老師的努力,讓這些特殊孩子像正常健康的孩子一樣成長,長大後回歸主流社會自食其力,就是我們的使命;讓這些身有殘疾的孩子享受到更多愛,快樂地成長,就是我們的大義。」劉玲琍說。
讓特殊孩子放飛夢想
執教30多年,劉玲琍教過80多名學生,相比普校老師這個數量並不多。劉玲琍說,選擇了特殊教育,就不曾期待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我們關註每一個特殊孩子的點滴進步,因為教育好一個殘障孩子,就會造福一個家庭,甚至有利於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這是特教老師的價值所在。」
劉玲琍和學生劉寒湘參加「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受訪者供圖
向她報喜的學生名叫鄧亮,是劉玲琍的第一屆學生,從天津理工大學畢業後進入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倉儲物流中心工作。「幾年前他就跟我說過想入黨,我也一直鼓勵他‘入黨應該是人生追求’。」看到自己的學生終於被認可,劉玲琍比他還開心。
考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劉寒湘也是劉玲琍的學生之一。2006年,6歲的寒湘來到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最初兩年在聽障班學習,如果一直讀下去,她可能成為一個用文字和手語與外界交流的聾啞人。幸運的是,2008年,學校開設語言康復訓練班,來到劉玲琍班級的劉寒湘,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3歲之前是語言康復的最佳時期,寒湘開始語言康復時已有8歲,當時只能發出‘啊’的啞巴音,聲帶也很僵硬。」劉玲琍沒有輕言放棄,堅持每天對她進行強化訓練,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地教,幾年後終讓寒湘走出無聲世界。在劉玲琍的鼓勵下,寒湘又學起舞蹈,透過努力考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如今已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還參加過杭州亞殘運會的開幕式表演、央視春晚等。
劉玲琍教過的學生還有不少考上大學,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等一本院校。這些學子畢業後,有的做了設計師、老師,還有一些透過職業教育成為糕點師、園藝師等。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像健全人一樣工作、生活,擁有了美好的家庭。
改變他人命運的路上,劉玲琍始終持之以恒精進業務、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獲得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全國三八紅持旗手」「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2023年,她當選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並獲評「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
一個都不放棄
初見劉玲琍,是在她的語言康復訓練班上。身著套裝的她一邊手寫板書,一邊回頭一字一句復述,口腔張得很大。與普校教室不同,這裏的教室被分為三截,一邊是課堂,2排桌椅8個學生,另一邊是學生休息的床鋪,中間是收納櫃和劉玲琍的辦公桌。
暑假前夕,劉玲琍為語訓班學生講解暑期安全知識。記者 魯毅 攝
學生只有8名,卻被分成了一、二、五年級,劉玲琍負責他們的語言康復和語文課。除了聽障孩子,班級裏還有兩名腦癱兒。剛進學校時,家長對這兩名學生並未抱有什麽期望,劉玲琍卻為他們精心設計了康復訓練。透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如今兩名學生可以說出不太清晰的詞語,還學會拼讀簡單的文字,工整地抄寫課文。
「每一名學生,我都會竭盡所能幫助他們成長。」劉玲琍說,有的聽障學生可能半年也無法清晰地發出第一聲,有的心智障礙學生可能幾個月也學不會十個數碼,有的學生永遠安靜不了十分鐘……「我總提醒自己,下一次也許就會出現奇跡。」
劉玲琍教過的學生中,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8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挫敗感,她坦言每天都幹勁十足是不可能的,挫敗感常有,偶爾也會難過得哭一場,但從沒想過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作為學校語言康復訓練組組長兼班主任,劉玲琍還主動報名學校的「送教上門」服務,利用周末時間為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孩子送上康復教育。5年來,她先後為4名智障兒童送教。
她將學生的點滴進步當成動力。劉玲琍說,每當見到學生掌握一項生活技能、學會拼讀一個字時,聽到孩子們用不太清楚的聲音喊出「劉老師好」時,看到學生家長因孩子第一次清楚地叫「媽媽」而高興得熱淚盈眶時,她所有的疲憊、氣餒瞬間消失,更堅定了要教好他們的信心和決心。
關愛殘障人士是文明社會的標尺。劉玲琍說,踏上三尺講台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一生與特殊教育事業連在了一起,她將繼續在平凡的工作中踐行一位人民教師和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和價值,用愛照亮殘障學生前進的道路,用愛溫暖殘障學生成長的心靈。(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