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如果小學5年,中學5年,大學4年,20歲就進入社會能降低初育年齡

2024-05-24育兒

上海生育率持續走低:2023年總和生育率降至0.6,平均初育年齡攀升至31.66歲

上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再次以其生育數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2024年5月2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透過其官方網站正式釋出了【2023年上海市人口監測統計資料主要數據組譯】,揭示了這座城市人口生育狀況的最新動態。報告中的數據不僅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國大城市普遍面臨的低生育率挑戰,也凸顯了現代家庭結構及生育觀念的深刻變化。

2023年度,上海市的總和生育率跌至0.6,這意味著在上海,每一位適齡女性在其整個育齡期間平均生育不足一個孩子。

這一數值遠低於人口學上維持代際更替所需的2.1的總和生育率,顯示出生育意願的嚴重不足。與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0.7相比,下降趨勢明顯,進一步加劇了人口老齡化的擔憂。此數據不僅反映出上海,也是眾多已開發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大城市共同面臨的問題,即在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成本上升、教育競爭激烈及職業壓力增加的背景下,年輕家庭對生育持有更加審慎的態度。

與此同時,上海戶籍人口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齡在2023年達到了31.66歲,較之以往繼續呈現推遲態勢。

這標誌著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以及經濟獨立性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在事業穩定後再考慮生育。這一變化不僅影響到個人與家庭的生活安排,也對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托幼服務、產假制度、職場性別平等等方面做出更為靈活和前瞻性的調整。

多孩生育比例分布

在多孩政策放寬的背景下,上海市的生育結構亦呈現出特定模式。

2023年:

  • 常住人口中一孩率穩定在66.24%,二孩率則為29.10%,而三孩及以上占比僅為4.21%。
  • 戶籍人口中,一孩率更是高達74.03%,二孩率下降至24.02%,三孩率僅占1.84%。
  • 這些數據表明,盡管政策鼓勵生育,但實際效果有限,大多數家庭仍傾向於只生育一個孩子或最多兩個孩子,高成本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投入成為阻礙多孩生育的重要因素。

    育齡婦女人數及已婚比例62.8%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中育齡婦女人數達到599.61萬,其中已婚育齡婦女人數為376.64萬,比例為 62.8% 。上海戶籍人口中,育齡婦女人數為301.66萬,已婚育齡婦女人數為185.16萬。龐大的育齡群體與較低的生育率形成鮮明對比,提示著城市化行程中生育觀念的深刻變遷,以及在提高生育率方面所面臨的復雜挑戰。

    結論:上海2023年的生育數據凸顯了低生育率與晚育趨勢,對城市未來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政府和社會各界需采取綜合措施,從提升生育支持政策的吸重力,改善育兒環境,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到推動職場性別平等,構建更加友好和支持的家庭友好型社會。同時,加強公眾對人口老齡化及低生育率長期後果的認識,促進社會整體對生育文化的積極轉變,將是上海乃至全國未來幾年內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如果進行教改,執行小學5年,中學5年,大學4年,那麽年輕人20歲就進入社會參加工作,這能有效降低初育年齡。原因如下:

    1. 教育年限與初育年齡關聯性 :從理論上講,縮短教育周期可能使個體較早完成學業並進入社會工作,從而有更多時間考慮婚姻和生育,這對降低平均初育年齡有一定邏輯上的合理性。按照提出的情景,學生在16歲完成小學及中學教育,20歲完就成大學教育,相比當前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體系,確實提前了進入社會的時間。
    2. 經濟獨立與生育決策 :早期進入社會有助於年輕人更快實作經濟獨立,經濟條件是影響人們決定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經濟獨立越早,理論上越有利於家用群組建和生育計劃的實施。
    3. 心理成熟度與責任感 :較早進入社會,意味著可以從心理上更早的準備好承擔父母角色,相對應的也會更早成熟,並承擔起責任,這是利於早育的。
    4. 社會文化與價值觀 :現代社會對教育程度和職業成就的重視,促使年輕人選擇先建立穩定的事業基礎再考慮生育。所以更早的開始打拼,就能更早的收獲,所有事情都會被系統性的提前。
    5. 女性教育與生育選擇 :特別地,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通常與更低的生育率和更晚的初育年齡相關,因為教育提高了女性的職業機會和自我實作意識。
    6. 經濟與社會支持系統 :提供足夠的育兒支持、產假福利、經濟補貼等,對於鼓勵生育的作用可能遠大於單純縮短教育年限。
    7. 個人發展規劃 :最終,個人的職業規劃、生活願景與生育決策緊密相連,教育年限的調整應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和個人發展目標,而非單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