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新疆搖籃丨延續著千年的愛和希望

2023-12-13育兒


搖籃——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個溫馨精美的禮物。

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裏度過了九個多月,所有的吃喝都由母體提供。

當離開母親溫暖的子宮後,小生命需要逐漸學會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生活。

為了幫助他/她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父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去迎接這個新生命。於是,「第二懷抱」搖籃便出現了。

搖籃象征著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與關愛,給予他們溫暖與安全感,讓他們逐漸適應這個新世界。

▲「母親的第二懷抱」—搖籃

新生命的誕生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意義重大,對於新疆各族人民來說也不例外。

因此,對於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和柯爾克孜等民族而言,搖籃(بۆشۈك,bösük)不僅是新生命的承載工具,也不只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它同時代表著一種延續了千年的傳統和重要的儀式——搖籃禮(بۆشۈك توي,bösük toy)。

▲歷史悠久的搖籃

▲早期搖籃手工作坊和工匠

▲近期出現的聲控搖籃

獨具匠心的新疆搖籃

為了保護小生命,制作傳統搖籃有著許多講究。

工匠們通常會選擇使用果樹木,如桑樹和杏樹的木材來制作搖籃。

果樹木堅硬且帶有芳香,因此成為最佳的選擇。

據說,將孩子放在果木制成的搖籃中,他/她將會度過富裕而快樂的一生。


▲工匠在制作搖籃

搖籃被設計成拱形,整個床身都使用卯眼和榫頭進行鑲嵌,沒有使用一枚鐵釘,從而消除了鐵釘可能傷到孩子的安全隱患。

床幫和床腿有時會雕刻上精美的花紋,木材上則用天然的染料染得色彩斑斕,十分精致美觀。

▲鮮艷多彩的搖籃

搖籃的長度通常約為一米,高度約為40-60厘米。搖籃底部呈半圓形,方便父母搖動。把手位於搖籃的上部,與搖籃中的小床平行,上面懸掛著各種玩具和幼兒吊墜。母親哺乳時,也可以倚靠在把手上。

搖籃的鮮艷色彩以及把手上的五彩繽紛的玩具和吊墜能夠刺激嬰幼兒的視覺神經,增加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促進視力的發育。這樣,他們也能早早地辨識不同的顏色。

這搖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衛生系統。

小床中間開了一個小圓洞,洞下放置了一個用土陶制成的小桶(جاك,zhak),嬰兒的排泄物便直接落入桶中。這樣既不需要使用尿不濕,也不必擔心弄臟床單或被罩,非常幹凈衛生。

當然,為了實作這一功能,還需要一根引流的小管子(شۈمەك,shümak),它將尿液引入小桶中。考慮到男女的生理差異,管子也被制成兩種不同的形狀。

▲土陶小桶與各式小管子

搖籃制作完成後,需要在上面鋪上同樣帶有小洞的床單或被褥,然後將嬰兒平放在上面,小手直直緊貼著小身子,小腿保持筆直。

接下來,母親會使用寬寬的綁帶一圈一圈將孩子綁住,並將綁帶固定在搖籃底部。為孩子蓋上被單之後,母親會輕哼著搖籃曲哄小寶寶入睡。

在搖籃中包裹緊實的嬰孩會充滿安全感,睡眠中也不容易受到驚嚇。這種方法也解放了母親的雙手,她可以繼續勞作或稍作休息。

將嬰兒的手腳綁直的做法也有助於日後孩子保持手腳筆直、體態良好,不會出現彎腰曲背的情況。

▲搖籃上的孩子

當孩子熟睡後,母親常常會在搖籃上蓋上一塊布單,以遮擋風沙和蚊蟲叮咬。這樣做也可以防止孩子著涼感冒、咳嗽、打噴嚏或流鼻涕。

搖籃輕輕搖起,寶寶快快入睡。

搖籃不僅可以幫助嬰兒抵禦寒冬和盛夏,還可以在清新的果木香氣、斑斕的色彩、搖籃曲的哼唱和父母慈愛的眼神中,見證他/她慢慢成長的過程。

▲戴著「塔裏亞拜克」花帽的婦女和她搖籃中的孩子

▲新疆母親與搖籃裏的孩子(左:維吾爾族;右:塔吉克族)

新生兒的第一篇章——搖籃禮

嬰兒出生40天後會被放置在搖籃中,迎接人生中的第一場重要儀式——搖籃禮。

在這場儀式中,親朋好友會聚在一起,共同慶祝新生兒滿月以及產婦的康復。美食、音樂和舞蹈是慶典的特色。

按照傳統習俗,嬰兒出生後,在滿月前母親會帶他/她回娘家餵養,期間不外出也不見生人。

搖籃禮是滿月後舉行的儀式,孩子會正式放在搖籃裏,並由家人和親人一起照顧,直到三歲。因此,搖籃禮也被譽為「母親的第二個懷抱」。

▲哈薩克搖籃禮

▲柯爾克孜氈房中的搖籃禮

通常由女性長輩負責搖籃禮的準備工作,她們會購買並裝飾搖籃,同時也會準備一些必需的母嬰用品,如衣物、玩具、嬰幼兒食品等。

在搖籃禮當天,長輩們會先準備一盆溫水(稱之為「滿月洗禮水」),然後備齊10個木勺、40個小油饢(توقاچ,toqach)和一些糖面糊甜品(ھالۋا,halwa)。

親戚、朋友、鄰居和孩子們到來後,每個孩子發一個木勺,排成一行。

隨後將嬰兒的衣服脫掉放入水中,讓孩子依次從盆中舀水輕輕澆在嬰兒身上,並喚著嬰兒的名字說一句祝福的話,如「快快長大,願你成為有學問的人/勇敢的人/心地善良的人/知書達理的人」。

禮儀結束後,大人們會給孩子們每人發一塊抹著糖面糊的小油饢和糖果。

接著,剃頭匠為嬰兒剃去胎毛,給嬰兒穿上漂亮的新衣,然後放入搖籃中。

▲烏茲別克搖籃禮

▲維吾爾搖籃禮

搖籃枕頭下還會放置一些東西,若是男孩,枕頭下便放一把小刀;若是女孩,枕頭下則放一面鏡子,以防壞眼和噩夢。

搖籃的把手上時常會掛著狼髀石(狼的蹄腕骨)或一塊饢,還有內塞棉花和經文的三角形護身符,以驅災辟邪。

儀式結束後,男方父母將「感謝禮」贈予親家,再將兒媳和孫子/孫女一同接回家。

以前,較富裕的家庭會在嬰兒剃發時宰一頭羊,並將羊分為七塊,分給七位孤寡老人或鄰近的貧困家庭,也以此祝願嬰兒健康成長。

然而,如今隨著消費主義盛行,這類優良的傳統習俗已不多見,高消費的大規模大排場似乎更多的是炫耀而非借機行善。

願我們能回歸生命的善之本真,將新生命初生的吉慶和恩典傳遞給更多人。


慈心育德的搖籃遊戲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小女孩看著母親推動著搖籃哄弟弟妹妹睡覺,也照樣學樣。於是,推搖籃也演變成了一種傳統的遊戲——「搖籃遊戲」。

▲搖籃遊戲

「搖籃遊戲」是3~8歲新疆小孩最喜歡的小遊戲之一,通常一個或多個孩子聚在家裏、院子裏或樹蔭下。

小女孩拿起小搖籃,將布娃娃放入搖籃中,並模仿母親的模樣輕搖搖籃,哼著搖籃曲。

小男孩則會參與制作工具的環節。他們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憑借小腦袋裏的無限創造力,利用院子裏的樹枝、落葉或家裏的布匹、棉花來制作各種工具。

如「嬰兒」排便的小桶和小管子、包裹「嬰兒」的繈褓、綁住「嬰兒」的布帶子等等。有時候,甚至需要用棉花和布匹來制作一個「嬰兒」。

▲孩子們在舞台上表演搖籃遊戲

在這個遊戲中,小男孩和小女孩攜手合作,照顧好「嬰兒」,這也許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到「成為父母」的滋味,他們為「嬰兒」的安穩「睡覺」操心,事無巨細地照顧,無微不至地關懷。

據說,這個遊戲能讓孩子們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男女平等協作、勤儉持家、鄰裏互助的傳統美德。透過照顧一個「嬰兒」,孩子們可以在心中播下慈愛和憐憫的種子,培養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即使他/她弱小又無助。

悠悠搖籃曲伴君入眠

「Elley balam elley, elley balam elley…」

許多孩子在母親的搖籃曲中長大。母親充滿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他/她嘴裏叼著奶嘴,閃爍的大眼睛在睡意襲來中慢慢合上。

在這美妙的哼唱中,嬰兒帶著父母的期望開始了他/她在世界上的旅程。

▲電影【不當演員的姑娘】截圖

「我頑皮可愛的孩子

睡吧睡吧寶貝

有你在我心滿意足

睡吧睡吧寶貝

你的眼睛閃爍著光芒

睡吧睡吧寶貝

你的臉似飽滿的花兒

睡吧睡吧寶貝

把你輕放入搖籃

睡吧睡吧寶貝

轉呀轉 願你健康強壯

你的臉似天上之月

睡吧睡吧寶貝

美麗又充盈

睡吧睡吧寶貝

你是未來之星

睡吧睡吧寶貝

你是我們家族之根

睡吧睡吧寶貝

願你成為智慧之人

睡吧睡吧寶貝

願你成為有為之才

睡吧睡吧寶貝」

▲祖母和搖籃邊開心的寶寶

如今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只能在記憶的長河中尋找兒時的搖籃,它搖晃著,如同母親輕聲細語:「孩子別哭,媽媽在,你永遠是我懷抱中的寶寶」,溫暖的回憶瞬間湧入心房。

尾聲

原來我們自幼便承載著無限的愛意,何時我們也能成為愛的源泉。

即使日後一路荊棘滿布,但兒時那被愛的記憶也足以讓我們披荊斬棘。

「女孩子們手捧搖籃,

唱著搖籃曲。

搖籃對於維吾爾人具有特殊的意義:

孩子出生後,

被放在搖籃裏哺育;

人去世後,

墳墓也呈搖籃的形狀。

搖籃代表母親、家鄉、人的來處和歸宿。」

參考資料:

1. 維吾爾農民發明嬰兒聲控搖床 https://kknews.cc/zh-hk/tech/68jkvev.html

2. 搖籃和嬰兒 http://www.khiva.info/gb/festivals/lifecel/beshiks.htm

3. 搖籃曲(維吾爾族民歌)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55649130184732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註,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