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永遠不要跟孩子說「體諒」二字,不僅沒用,反而還容易反目成仇

2023-12-13育兒

剛看了一個媽媽發的貼文,指責自己的孩子不體諒父母。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她每個月給孩子1500元,感覺已經不少了,孩子還經常以各種名目要錢,於是這位媽媽就覺的孩子不體諒父母,也不看看家庭什麽情況,光知道要錢。

事實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喜歡跟孩子說「要體諒父母」,目的就是讓孩子多為家庭、多為父母著想,減少家庭的負擔。

從父母角度來說,這樣說一點毛病也沒有,孩子就應該體諒父母,花錢就應該註意節省。畢竟是一家人,大家就應該互相體諒,互相著想才對。

但是站在孩子角度,當父母說這種話時,感受就不一樣了。

首先,孩子會感覺父母說他們不體諒

當父母說「體諒」這兩個字的時候,其實已經暗暗的在指責孩子不「不體諒」了。

如果孩子以前做的很好,充分的體諒了父母,那你父母還用得著跟孩子說體諒二字嗎?只能說明父母覺得孩子做的不夠好,沒有體諒父母,所以父母才這樣說,想讓孩子體諒。

那請問,有人會覺得自己不體諒別人的嗎?

哪怕一個再不體諒別人的,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是不體諒,如果他們覺得自己不體諒了,他們就不會做出那些不體諒的行為。所以當父母這樣說時,孩子只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冤枉他們。

孩子不會覺得自己不體諒父母,所以當父母這樣說孩子時,就容易激起逆反情緒,在孩子看來,父母才是不體諒他們的一方,不僅不體諒他們,還冤枉他們不體諒,孩子反而可能就更不體諒,花錢更大手大腳了。在他們看來,反正自己節省也被父母冤枉不體諒,那他們還節省什麽呢?

其次,父母這種「體諒」的說法並不能讓孩子真的體諒父母

會體諒父母的,當父母給他們1500元時,他們自己就會節省,甚至還會省下錢給父母買禮物。而不會體諒的,即使父母這麽說了,孩子也不會體諒父母,行為上也不會做出多大的改變。只會怪父母不體諒他們,甚至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因為孩花錢的多少,從根本上來說他價值觀的體現。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有的父母把孩子培養的只喜歡買名牌,只顧自己,而有的孩子則比較節省,懂得為父母、為家庭考慮,這些價值觀是長期形成的,難道父母說一句「體諒」,孩子的價值觀就改變了?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父母說這種「體諒」的話沒有任何意義,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那父母應該怎麽說,既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難處,也不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再指責他們呢?

其實很簡單,父母不要指責孩子,只是單純的表達家庭的困難,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就拿這個大學消費1500來說吧,當孩子再跟父母多要錢時,父母可以先多給孩子一些錢,然後跟孩子說:我只能給你這一些了,我知道可能有些不夠,但沒辦法,最近花錢的地方比較多,房貸要交,你奶奶還病了……多了我也實在給不了,都怪你爸媽沒本事,讓孩子跟著受委屈。

這樣說,你沒有指責孩子,但是讓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困難,如果孩子真的有良心,他就會內疚,就自然而然的會節省。那如果孩子沒有良心,不懂得內疚,他也不好意思再給你多要。家裏都這麽困難了,他還好意思多要嗎?

那如果孩子真的沒良心,一直多要,那說實話,我建議你留個心眼,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大概也不會為你考慮,最終可能把你家底都給掏空了還把你一腳踹走。所以自己不如多攢點錢,為自己將來多做打算,對於孩子,你就少操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