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張靜:我們的教育為什麽需要傾聽

2024-03-12育兒

【評估指南】出台以來,「一對一傾聽」成了幼教的熱門話題,這與第28個考查要點相關,檔提到 「重視幼兒透過繪畫、講述等方式對自己經歷過的遊戲、閱讀圖畫書、觀察等活動進行表達表征,教師能一對一傾聽並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 。在貫徹落實【評估指南】精神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圍繞「一對一傾聽」遇到了挑戰、產生了困惑,我分享一些本園的經驗,希望可以為幼教同人提供幫助。

一日生活皆可聽

「一對一傾聽」應該聽什麽?很多教師在這個問題上走入了誤區:一是時間誤區,只在自主遊戲時間傾聽;二是主體誤區,只註重某個主體傾聽,比如教師;三是內容誤區,只傾聽遊戲後幼兒的分享表達。 實際上,傾聽是一種積極地和幼兒互動的狀態,是一日活動中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事,是自然而非刻板的行為。 教師應放慢腳步,傾聽幼兒的需要,了解他們的想法,給予他們支持,從而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每個幼兒的真實世界。

我們鼓勵幼兒參與園所的各項決策,包括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替換、餐食的選擇、家長會的策劃等。教師只有真正聽到幼兒的聲音,並落實到一日生活中,才能使幼兒感覺到被尊重、被理解,同時推動幼兒潛能得到激發與釋放。

比如,在一次午睡前的散步環節,走到小水池旁時,一個幼兒說:「水裏怎麽沒有船呢?」教師敏銳地捕捉到了遊戲生發的契機。在當天的自主遊戲開始之前,教師向幼兒分享了造船的想法,幼兒歡呼雀躍並積極投入遊戲,有的嘗試用水瓶拼接,有的嘗試用積木搭建……很快,各種各樣的船被建造了出來。可隨著船下水,問題也出現了,有的船無法浮起來,有的船難以移動……教師引導幼兒基於問題展開討論,並傾聽記錄,然後針對性地給予支持。經過努力修改,在第二次下水時,船的執行情況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但因幼兒經驗限制,船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於是,教師再次傾聽幼兒,並進行一對一指導。最後,幼兒的想法都得到了實作。透過「造船記」這個案例,我們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教師透過傾聽可以發現幼兒的興趣,如果給予引領、追隨,就可以促進他們從原生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幫助教師擺脫傾聽「無力感」

在「一對一傾聽」推行之初,教師面對一個班級的30個幼兒,「難」「沒有時間」是我收到的較多反饋。為保障傾聽的質素,我嘗試幫助教師擺脫「無力感」。

第一,給予教師自主權。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不高控教師的時間,而是實施彈性作息,讓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滿懷熱情地做好傾聽。

第二,實行分組傾聽。 「一對一傾聽」,前一個「一」是教師、保育員、行政人員、家長等角色,後一個「一」是被傾聽者即幼兒。幼稚園的傾聽者是多元的,我們將班級的教師和保育員分為幾組,並指定每組著重傾聽班級的一部份幼兒,這不僅可以減輕每名教師的傾聽壓力,還能確保每名幼兒都能被傾聽。

第三,巧用資訊化技術。 我們利用數碼化程式,將幼兒的語音、圖畫、照片等內容上傳,形成二維碼。依托數智賦能,精準記錄,將幼兒的表達過程定格,讓全體傾聽者或想要了解幼兒遊戲的人員,都能看見、聽見。這也有助於家長參與到「傾聽兒童」的隊伍中,組建傾聽共同體,建立科學的現代兒童觀。

第四,引領教師提高傾聽能力。 一是培訓支持。教師的內心驅動比任務驅動更重要,透過理論培訓,引領教師意識到傾聽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教研支持。作為長沙市園本教研示範園,我園透過教研活動共商共研,為教師傾聽提供更多策略。三是工具支持。面對大量的傾聽內容,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提供手機、印表機等,方便教師記錄幼兒的語言、行為、圖畫等。

「一對一傾聽」看似簡單,但做好並不容易。它需要教師走出實踐誤區,傾聽幼兒的真實想法,進而發現他們的生長點,並在教育中給予回應與支持。

— END —

來源 | 本文刊於【教育家】2024年1月刊第3期,原文標題【傾聽的目的是傾聽和呼應生命】

作者|張靜(湖南大學幼稚園園長)

統籌 | 周彩麗

【教育家】雜誌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